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内控制度下的运用论文_高威

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内控制度下的运用论文_高威

江苏成运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重视,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很多传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已不适应现在的环境,建立适应网络系统的控制体系及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对我们国有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按照公司治理结构中权责关系及内部控制目标的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则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至今为止,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一体化结构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L.R.Dicksee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牵制这个概念。

(二)内部控制阶段: 1947年,AICPA(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下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其《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概念。

(三)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阶段: 1958年,AICPA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指出:“内部控制,从广义上包括既有会计又有管理特征的控制……”。

(四)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中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概念,该公告自1990年1月起取代第1号《审计准则公告》中的相关内容,也就是说,自1990年1月起,由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

(五)一体化结构阶段: COSO于1992年提出了题为“内部控制——一体化结构”的研究报告,这就是著名的COSO报告。

以上摘录《审计准则暂行公告》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中,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不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可靠性。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客户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等等,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没有签发操作现金和支票的权利,例如,每月银行对帐单,第三方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以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确保组织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每一个政策,政策的实施,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业务风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一直很受欢迎,但计算机信息已经失控,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导致未知的和相互推卸责任,关键是存在于会计软件的电脑密码缺乏包含性,常用的密码方法不适合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因此,新一代的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程度的机密数据,安全程度,避免信息泄露和破坏实体信息。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有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企业内控管理的难点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度。事情变化的一般规则从量变到质变。这里的“量”的程度差异,相当于限制的变化,必须引起质变。指标定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实践中的难点。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的授权是不可避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以确保独立和权威的管理决策,并确保其经济行为的效率和完整性,指标定义的权力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当今社会“重大经济案件欺诈公司,基本上都是授权不当,授权,过多的权力,和控制不良的后果。授权“学位”,直接限制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在前面的巨大力量,国家政策和法规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授权执行内部控制人员,另一方面,也有“度”的知识,不同的控制环节会有不同的权力,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但权力授予也要注意“度”的限制,否则容易导致欺诈的新土壤。在特定的授权,无论哪一个链接时,你应该认真研究和把握准确,以确保有效实施管理决策和有效的操作,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实现制衡。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受控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在所有链接的业务和管理活动的个人全面控制。这里有一个控制的控制问题。现在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逃避,欺诈,改善被控对象的受控程度显然成为内部控制系统实现的关键。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经营者的权力,权力操纵者的力量,也是操纵者对权力之间的力量平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控制的难度。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度有两个点,一个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第二个是控制的关键决策者的程度。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提高控制对象是由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程度。提到内部控制制度,人们倾向于认为会计工作的集中管钱不管审计等等,事实上,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丰富,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所有的链接。控制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人治,也不是通过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达到目的,而是通过一套科学和标准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用来规范管理,使管理者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知道该做什么,如何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任务,接受指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关键是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标准,标准的实施应用管理软件,拥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意识,广泛的视野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难点。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责任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需要能够真正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迫在眉睫。正如上面提到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系统,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类别,远远超出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和知识集成,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能完全到位。内部控制主要是在同一时间工作,纠正人的行为,需要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多面手”,显然需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1)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企业必须重视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选择。需要改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如果不是主管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用人的政策能吸收企业有更高的能力直接影响人员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2)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全员的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和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照业务流程管理,以避免错误发生,细分各级操作人员的工作权限,禁止替换操作,确保业务流程的严重性。

(3)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一个基本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包括账户的审计责任,还包括审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完美的和效率的企业内部组织执行指定功能,向最高管理层报告部门,以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4)应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5)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完善,同时对软件进行修改,防止漏洞的进一步扩大。

结论: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与之配套的内控制度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传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与手段已不适应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建立适应网络系统的控制体系及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控制方式应由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根据企业的内控要求设置相关的组织机构;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明确规定信息系统的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做好内控活动的监督工作,我们认为良好的内控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它将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论文作者:高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内控制度下的运用论文_高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