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基础和根本保证——读党的十五大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灵魂论文,基础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两大历史性贡献,使我国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有了根本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对于我们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对于党、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江泽民同志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地总结历史,规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一、灵魂
(3)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报告的灵魂。我理解,这包括两层意思。
(4)第一层意思:十五大报告十个部分,关于邓小平理论这部分内容,论述最集中、份量最重。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十二大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十三大提出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且从九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不断进步,为十五大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5)中国共产党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关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从多方面作了充分的深刻阐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了高度概括。关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则在历次概括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十五大郑重决定,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出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6)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统一,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确凿的有说服力的论证。
(7)第一个方面,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是从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地位的高度,对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新的认识。
(8)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真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在不断前进,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产生并且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经受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会随着实践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许多深刻的论述,也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70多年的历史、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所充分证明,更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所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作为迄今为止人类认识史上的最高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新发展,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规律。总规律决定和制约具体规律,具体规律体现和丰富总规律。所以,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又要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不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9)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概述了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实质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这一整个历史过程和两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和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表现出的政治勇气、领导艺术、革命精神和创造活力。理论的成熟和发展,是党成熟和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我们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科学的水平。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和发展,同样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科学的水平。
(10)第二个方面,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是从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所作的高度概括。
(11)邓小平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学说各个方面,但是其基本内容或者说主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核心是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经多次讲过,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在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邓小平同志从总结历史和现实大量经验教训提出的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些同志不理解:为什么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还会发生连什么是社会主义都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呢?
(12)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有些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挫折,有许多教训值得汲取。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3)回顾和分析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事实,更能说明这一点。对此,在1992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思路,曾经作过非常清楚的描述。建国前八年我们是做得好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到1978年的20年里,工作做得不好,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总的说来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对外闭关自守,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制订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导致不但不能发展生产力,反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直至文化大革命中出现像“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样荒谬的口号竟然盛极一时。发生这些错误,固然同主观上的急于求成有关,同“左”的指导思想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搞建设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搞革命我们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4)毛泽东同志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经讲过一段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历史过程。他说,“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要有一个过程。例如对于在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的问题,从1921年党的建立直到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一共二十四年,我们全党的认识才完全统一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毛泽东同志说:“我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这一段历史情况的目的,是想引导同志们理解这样一件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然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这段话我们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富有教益。
(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最好的学习是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回顾新时期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半封闭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大大前进了,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大大地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就是对于这些年的认识和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内部联系和内在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16)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现在是不是可以说已经完全搞清楚了呢?应当说基本搞清楚了,还不能讲完全两个字。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必然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我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实践的前进而前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的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社会主义不存在什么先验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正如列宁所说,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我们应当老老实实地尊重实践,老老实实地尊重群众的创造,在于中学,在实践中模索,努力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17)第三个方面,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条件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
(18)邓小平同志是心系祖国和人民的伟大爱国者,也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同志考虑问题,总是把当代中国的大局和当代世界的大局联系起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本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格局逐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出现,世界性战争失去了全面爆发的客观条件,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新科技革命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了若干改革与调整措施,使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新特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面对如此错综纷纭的变化,如果固守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某些具体结论,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甚至还会陷入迷惘和困惑。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信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是辩证的。他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和世界格局变化的本质,牢牢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确定了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变化的国内路线和国际战略。他高屋建瓴地指出,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着力促进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国际局势,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战略选择。邓小平同志反复指明:“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情,我们自己的事。”事实雄辩地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国际局势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对我们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邓小平同志的这种战略思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9)当代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着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在这样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既有力地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又有效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有益的东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新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思想,鲜明地提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鲜明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实践最鲜明的时代特点,也是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时代精神。我们应当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扬长补短,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改革开放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第四个方面,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从总体上对邓小平理论的描述。
(21)邓小平理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从本质上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2)以上四个方面,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条件和时代特征;形成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3)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党的十四大列举了二十几个重要的思想观点。这些新的思想、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是回答、解决新问题的新论断。它是邓小平理论贡献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可珍贵的东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4)第二层意思:邓小平理论在十五大报告中不但有专门的集中的论述,而且贯穿于报告的始终,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同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通篇都是邓小平理论的体现和运用,是近几年改革和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闪烁着邓小平理论的光辉。
(2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正确的方针政策。这些,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又有新的前进。邓小平同志曾经高度评价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把理论联系实际提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十四大以来,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包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都是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集中全党智慧的重大成果,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成果。这些重要文献,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写不出来;没有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没有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新时期经验的正确总结,没有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写不出来。
(27)党的十五大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杰作。它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回顾,对下世纪前五十年的展望,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这可以从大会代表讨论的热烈和认识的空前统一得到证实,可以从全党和全国人民反响的强烈和行动的积极迅速得到证实,也可以从国际社会普遍的积极评价得到证实。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十五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历史性会议。十五大报告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历史性文献。
二、基础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中国国情,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是十五大报告立论的基础,是我们党确定跨越世纪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各项部署的基础,也是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动摇,坚持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的基础。离开了初级阶段理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邓小平理论,不可能真正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现在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不可能真正理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只有理解了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才能统一认识,明辨是非,释疑解惑,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才能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9)关于正确把握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是严格根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切前提确定无产阶级策略的基本任务的。先进阶级只有客观地考虑到某个社会中一切阶级相互关系的全部总和,因而也考虑到该社会发展的客观阶段,考虑到该社会和其他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据以制定正确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的时代对社会发展阶段问题都做过艰辛的探索。
(30)早在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明确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是分不同发展阶段的,即“第一阶段”与“高级阶段”。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以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只能作出大致的预见,不可能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进程究竟需要几个发展阶段作出明确的论述。列宁根据俄国资本主义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提出整个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重要著作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一词,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有了特定的含义。后来,在列宁的许多论著中又使用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这说明,列宁对于社会主义也要分阶段的思想已经非常明晰。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曾提出过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的思想。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建成”加以区别,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建成,还不巩固。”列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分阶段的思想,是十分宝贵的,无疑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1)邓小平同志在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论断。他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指明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同时也讲清楚了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初级阶段”,既不能割裂,更不能混淆。
(32)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政策。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拒绝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实践证明,我们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
(33)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一个伟大胜利,是社会历史的伟大飞跃。但是,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生产力和雄厚的综合国力的基础。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里讲的是一段确凿的历史事实,也是讲的一个确凿的科学论断。
(34)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着重从经济特征和体制特征上进行了概括。十五大在十三大概括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年来认识和实践上的新成果,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全面概括。第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总的概括,讲的是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我们前进的基本目标。从1956年算起,至少要一百年时间。第二,这个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业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第三,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这两条,讲的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特征。第四,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讲的是初级阶段的文化特征。第五,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讲的是初级阶段的生活水平。第六,这个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讲的是初级阶段的历史特征和地缘、地域特征。第七,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讲的是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特征。第八,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讲的是初级阶段的意识形态特征。第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也是一个总的概括,是从当代世界的比较和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
(35)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到更高的阶段,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从1956年到现在40年了。经过4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国民生产总值和若干工农业主要产品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综合国力达到可观程度,社会发展接近小康水平。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二亿多人口的大国里,实现如此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这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新的坚实基础。但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些伟大成就又是初步的,在不少方面我们才刚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并没有消失。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些状况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因此,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不到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动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信心,是不对的。忘掉了我们的基本国情,以为不应实行或者可以很快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也是不对的。
(36)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牢牢抓住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从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党在初级阶段一整套方针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7)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胸怀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排除一切破坏稳定的因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做到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推进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的长期稳定。
(38)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发展壮大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内的公有制经济,同时继续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这一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动摇了就会撼动社会主义的根基。但是,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注意公有制和它的实现形式的区别和联系,不能把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在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公有制应该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经济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39)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关系全局的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要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长处;又要加强和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实现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既要坚持贯彻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又要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坚持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同时一定要首先保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得到实际利益。坚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坚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等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胆学习、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同时在对外交往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有力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40)我们要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引导、规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41)当前,要按照十五大的要求,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努力做好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把我们的意志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和集中到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五大精神上来,聚精会神地解决好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毅不拔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三、根本保证
(42)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也是一个关系全局和长远的根本性要求。
(4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题,也是不断把我们的事业胜利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从而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也体现了党的性质、纲领、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4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同时加强党的自身建设。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与此同时,开创了党的建设两个伟大工程。第一次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次革命前后历时28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付出了世所罕见的巨大牺牲,终于夺取了最后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革命的经验极其丰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党的建设的状况如何,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从整个中国革命的历程看,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旧中国小生产十分广大、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里,在长期被敌人分割包围的农村根据地和白色恐怖的城市,建设起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极其艰巨的任务,才有力地保证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完成。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伟大的革命锻炼了伟大的党,伟大的党领导了伟大的革命。
(45)第二次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把中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次革命是第一次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比第一次革命更加广泛深刻,任务更艰巨。这是一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以往革命完全不同的新的伟大革命。新的伟大革命,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国内外环境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反映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结合党的建设新的实践的具体化,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46)党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从来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建设同党承担的历史任务、同党为解决这些任务而确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从来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正确,党的建设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党就会发展和巩固,党的领导就会坚强有力。党的建设搞好了,党更加发展和巩固,就能更有力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保证党的任务的实现。反之,如果党的建设搞不好,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就不可能有效地、始终如一地得到贯彻执行,党的任务的完成也就失去了组织保证。在我国跨越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同党的历史任务、党的建设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辩证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坚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任务和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党,在努力推进新的伟大革命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用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新的伟大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47)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首要的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根本的是深入、扎实、持久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48)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来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开创性事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全党只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它的科学体系,才能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凝聚起来,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解决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矛盾、问题和困难,才能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整个党的建设来说,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是党的优良传统,而理论建设又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只有把理论建设搞好了,有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才能搞好。
(49)党的十四大以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工作有了良好开端和明显进步。但是必须看到,把科学理论变成全党的共识和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这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经历了一个过程;用自己的科学理论把全党武装起来,这又是一个过程。从党的历史经验看,完成前一个过程不容易,实现后一个过程更艰巨,必须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50)抓好理论武装,重点是武装领导干部。我们各级领导同志必须懂得,为了推进伟大事业,我们必须刻苦钻研市场经济知识,刻苦钻研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刻苦钻研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但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是要刻苦钻研理论。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学风问题,有一个学什么的问题,也有一个怎么学的问题。一定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主要内容,一定要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努力创造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通过学习,扎扎实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51)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键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52)为此,必须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历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从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看,正是由于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政治上坚强、思想作风上过硬、德才兼备的好的干部队伍,作为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我们党才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在重新确定党的思想路线,制定和形成新时期政治路线的同时,及时提出并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顺利实现了干部队伍的新老合作与交替,使整个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有了明显改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53)应该说,我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总的是好的,主流应当充分肯定,他们坚决拥护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拥护和贯彻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顽强奋斗,在全党和全社会发挥表率和骨干、带头作用,团结、教育、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确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不适应党的事业的要求。这方面的情况,十四大以来,江泽民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多次讲过。主要表现是:有的政治观点模糊,政治信念动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的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为了局部利益,不惜损害全局利益,有的私欲膨胀,沽名钓誉,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基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权欲熏心,拉拉扯扯,吹吹拍拍,跑官要官发展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有的自由主义严重,对错误言行不批评、不抵制、不报告,甚至随声附和。有的革命意志衰退,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文件、不调查研究、不思考问题,精神不振,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对工作无所用心,敷衍塞责,失职渎职。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甚至滑向犯罪的泥坑,等等。江泽民同志提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的重大课题,是从我们党肩负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是从我们党所处的新的国内外环境提出来的,但主要是针对我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应当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5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具体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正确的集中,维护中央权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党的集中统一。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领导班子内部,要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维护大局,严守纪律,防止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那些背离党的路线的人,那些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决不能进入领导班子。要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
(55)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在纪念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五条基本要求。我们各级干部,都要努力按这些要求去做,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自觉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做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列、努力推进伟大事业的模范,做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廉洁自律的模范。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而且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具有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
(56)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优势,也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刻警惕脱离群众和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坚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对上级负责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在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搞强迫命令,努力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发扬光大。
(57)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力争取得更大更明显的成效。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我们旗帜务必鲜明,态度务必坚定,工作务必锲而不舍。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坚持不懈地加强监督,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靠教育、靠法制,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要把反腐败斗争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正确处理与组织、同志、群众的关系,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对干部重提拔使用、轻教育管理监督的倾向,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58)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是,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要通过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能够有效实施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企业素质和效益充分发挥作用的坚强政治核心。高等学校和其他行业的党组织,都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的水平。
(59)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他告诫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清醒。”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这些深切的警策之言。我们党现在已经拥有5800多万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要教育党员保持先进性,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三大作风,体现时代的要求,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坚决改变党内存在的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要严格按党章办事,严格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各级党组织都要健全党内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全党纪律严明,朝气蓬勃,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我们党就能够承担起自己肩负的庄严历史责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6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现在又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坚强团结。团结也是一面旗帜。只有高扬这面旗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成功。我们讲团结,是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共同利益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基础上的团结,是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是在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纪律基础上的团结,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基础上的团结。全党同志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地坚持在大局下面行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完成党的十五大确定的宏伟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时政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