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广举
(贵州省盘县第二人民医院 553537)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 年8 月—2015 年1 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8 例,将其按门诊挂号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将针灸方法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其能够阻断三叉神经异常放电与疼痛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针灸疗法;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256-01
三叉神经痛属脑部神经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闪电、刀割、烧灼样疼痛,疼痛可历时数分钟或数秒,小小的动作或轻微外界影响均可导致疼痛发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目前,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手段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对机体损伤较大,且术后还有复发现象,患者不易接受。三叉神经痛常用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其属精神性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神经痛作用,但患者长期服用,易出现诸多毒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范围[2]。针灸疗法一直是治疗机体疼痛有效方法,为了探寻针灸疗法治疗该病症有效性,本文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4 例,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颇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8 月—2015 年1 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8 例,其中:男21 例,女47 例;年龄在42—75 岁,平均年龄为51.4±3.9 岁;患者病程在0.2—8 年,平均病程为3.5±1.7 年。排除标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将68例患者按门诊挂号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比较,差异显示无显著性(P > 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卡马西平片200mg 口服,日3 次,4 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取主穴:对于第1 支疼痛患者,选解溪、合谷、率谷、头维、阳白、攒竹等穴位;对于第2 支疼痛患者,选合谷、迎香、上关、颧、四白等穴位;对于第3 支疼痛患者,选内庭、承浆、颊车、翳风、夹承浆、下关等穴位。根据患者中医症状表现选取配穴:对于风热或风寒症状表现明显患者,选外关、风池两穴;对于气滞血瘀症状表现明显患者,选三阴交、太冲两穴。针刺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达30分钟,间隔10 分钟运针1 次,以患者有胀、酸、麻感为度,患者连续治疗4 周。
1.3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疼痛症状消失;面部感觉恢复至正常;3 个月内无复发。有效:疼痛发作频率减少达50% 以上,面部感觉有所恢复。无效:疼痛症状与面部感觉均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软件行数据处理,均数± 标准差为计量资料表示方法,组间比较行t 检验;百分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法,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 < 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标准。
2 结 果
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一。
3 讨 论
三叉神经痛在中医学上属于面痛、颊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症多由郁火血瘀、阻滞经脉或风邪外袭致气血不通所致[4]。三阳经络与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基本相吻合,根据患者神经疼痛所在分支及中医症候表现于三阳经络辩证取主穴与配穴,施以针刺之法,气至病所,通其经脉、调其气血,故疼痛之态得解[5]。
本次研究观察组病例行针刺疗法时,笔者采用先远后近、远重近轻、先少后多之行针原则。先远后近即为:先行远部相刺,再行近部相刺,远部针刺后机体整体痛阈值得以提升,使近处部穴接受针刺时,其敏感性会减弱,则不会因刺激而引发患者疼痛发作。远重近轻即为:在实泻虚补行针原则下,对远部施针时相对重刺,而对近部施针时相对轻刺,其既可起到解郁通络、疏闭通经的作用,又不会引起患者心理恐惧而诱发头痛发作。先少后多即为:开始行针治疗时取穴宜少,随着针刺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针刺穴位,同时还应做好患者心理调节,使其放松心情,减少恐惧,才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针灸疗法通过对病灶神经处的直接作用,可达至阻断三叉神经异常放电与疾病传导作用,另外,针刺可疏通经络,提高局部神经血供,致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患者疼痛感得以缓解。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优于服药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键.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5):181.
[2] 杜帅, 侯云霞, 陈少宗等.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取穴规律与经验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3,27(12):37-38.
[3] 靳松. 针灸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案例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2,09(22):170.
[4] 赵敬军, 付冬梅.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与思考[J]. 针灸临床杂志,2014,11(2):74-78.
[5] 郭福全. 针灸特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J]. 医学信息,2013,24(13):404-405.
论文作者:瞿广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疼痛论文; 西平论文; 针刺论文; 原发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