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应用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的价值研究论文_梁珍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 分析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在支气管扩张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4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处理。同时,选取同期4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PaO2、PaCO2、HR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时,辅助采用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疗法,能够强化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震动排痰机;体位引流

【引言】

支气管扩张属于常见慢性疾病,是支气管纤维组织化脓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可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积极对肺部感染症状进行控制,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关键。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相关就诊病例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4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9.23±3.66)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1.54±2.47)年。与此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所在医院同期43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61±3.84)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10.52±2.77)年。晶状体核硬度:Ⅱ级20例,Ⅲ级20例,Ⅳ级5例。2组均行超声乳化术,满足操作指征[1],且术后角膜水肿病情明确。排除无法耐受相关治疗方法及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同时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一般护理干预模式执行临床护理工作,及时对其开展常规性健康宣导及心理护理,讲解护理干预要点,并对其治疗期间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掌握禁忌,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作出一定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辅助处理,主要操作步骤及护理注意事项包括:

(1)体位引流:利用CT或胸片诊断方法,对本组患者病变情况进行确定,进而为其取合适引流体位。一般情况下,要使病变位置处于高处,并保证引流管开口向下,进而使痰液顺利排出。若发现患者病变位置在肺上叶上,则比较适宜取半卧位。明确引流体位后,及时开展引流处理。通常在餐前开展,每天次数控制在2-3次,主要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标准。

(2)震动排痰:采用震动排痰机,患者取舒适卧位,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治疗前准备工作。例如,对排痰机进行调试,使其满足治疗需求。调整频率,20-30次/s,并对每次治疗时间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为10-15 min,,每天治疗次数为2-3次。

(3)病情监测:在开展上述辅助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密切对患者病情进行关注,详细记录引流量、血压变化情况,同时对心率、血气指标进行观察,若出现明显异常变化时,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1.3评价指标

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包括感染控制时间及血气指标,如PaO2、PaCO2等,同时,对2组患者HR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做好详细统计。

1.4数据统计

本研究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 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PaO2、PaCO2、HR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4.64±1.38)d,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为(7.93±2.06)d,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扩张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反复发作,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损伤,引发纤毛运动功能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造成痰液淤积,导致患者病情发生显著变化。在患者治疗期间,对其开展规范化护理,对缓解患者病情,提高预后效果意义重大。权威文献[2]报道认为,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疗法能够强化患者治疗效果。其中,震动排痰机利用振动扩胸原理,能够改变胸内压,从而驱动黏液转移,促进其直接排出。人工叩背方法力道不好控制,但是采用震动排痰机,可均匀发力,并保证频率稳定性,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联合体位引流,能够进一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肺部感染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PaO2、PaCO2、HR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感染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与权威文献[3]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联合疗法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操作安全性及有效性。通过本研究结果,结合文献[4]报道内容,认为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肺部状况,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时,采用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疗法,并对其开展良好的护理配合,可强化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仝会坤,杜俊玲,白素芬,等.振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5,04:633-634.

[2]刘康宁.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194-195.

[3]梁曦.全胸腔高频振荡排痰机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

[4]王林飞,葛小琴,郑毛根.震动排痰机对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29:156-158.

论文作者:梁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支气管扩张应用震动排痰机结合体位引流的价值研究论文_梁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