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保障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对于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笔者就以下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强调公平性、统一性和前瞻性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不管是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还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纳贝弗里奇报告建议建成福利国家,还是近二十年来的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国际经验都表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央政府在制度设计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体现制度的公平性、统一性、前瞻性。
公平性是指社会保障体系应该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用来缩小社会成员间发展结果的不公平;统一性是指社会保障各项制度措施在实施机构、内容、标准上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致性,如养老保险制度、各项社会救助措施等,要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用以保证公平性的实现和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前瞻性是指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具有合理性,各项政策具有可持续性,体系的运行能实现与整个经济社会共同稳定、协调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缺乏前瞻性。过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多地考虑了国家改革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如国有企业脱困等,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怎样建设符合国情的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社会保障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统筹性。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不同部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和职能分工没有完全理顺,出台的政策法规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条块分割,不同地区和产业的保障制度建设原则和给付标准不统一。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公平性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较低,仅有66%和55%的城镇就业人员分别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仅有7.22%的农村人口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不同居民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格和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人口能否参加社会保险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城镇户口。
四是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过低,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仍实行市级或县级统筹,限制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加大了结构性资金缺口,削弱了基金调剂能力。同时,不同地区缴费率差异过大,不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尤其是在我国面临社会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运行涉及多个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该要更多地强调中央政府的责任,以实现公平性、统一性和前瞻性:
一是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建立多部门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问题的战略研究、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立法层次。
二是要吸收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状况、政府的财力和未来形势的变化,着眼于长远谋划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争取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一个总体框架,顺利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
三是要加大投入,尽快建立并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逐步实现农村和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的全国统筹,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
国际经验
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但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注重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着力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保障。二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着力推动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由国家、企业、个人和家庭共同承担保障责任。三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作用,商业保险积极全面参与多支柱、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流行的三支柱社会保障体系中,第二、第三支柱大都以市场的方式运作,商业保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国际经验表明,商业保险发达的国家,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老人的问题,缓和、消除贫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存在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和弱势群体数量巨大,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地区发展差异巨大等诸多限制条件,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保险必然是广覆盖、保基本,用来满足国民的基本保障需求。基本线以上的保障应当通过商业保险等手段来解决,这是实现多支柱保障的根本途径。同时,商业的方式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负担,有百益而无一害。因此,政府应考虑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动商业保险发展,以此来缓解社会保险的压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践
近些年来,保险业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城乡人民提供了养老、医疗、意外伤害、财产损失等多方面的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641亿元,截至2006年底,保险业共积累了超过2000亿元的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公司受托295家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资产达16.3亿元,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的65%以上;为5.2亿多人次提供保障金额达12万多亿元的健康风险保障;为9.8亿多人次提供保障金额达90万多亿元的意外风险保障;为270多万家企业提供23.8亿元的责任保险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商业保险是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效率的有效途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政府的主要作用应该是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筹集资金和行政监管,而有些服务功能可以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这样可以切实解决管办不分的制度风险,保障资金的安全;可以减少机构和人员设置,降低政府自办的成本;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享受优质的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得社会保险运营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专业更强。因此,在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基础保障层面,商业保险可以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为多项保障制度提供精算技术支持、资产管理服务和运营管理服务,实现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保障机制运营效率。
商业保险的实践
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中,保险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基础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经办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今年上半年,7家保险公司参与了全国124个县(市、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筹集农村医保基金16.7亿元,覆盖农村人口2921万人,参合率为94.6%;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605个县(市、区)开展计划生育保险业务,参保人数173万人,保费收入7278万元,支付赔款1014万元;4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6个县(市、区)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业务,参保人数6万人,管理基金规模3.2亿元;8家保险公司在全国42个县(市、区)开展医疗救助,参保人数214万人,保费收入5768万元。同时,保险业还在积极探索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的新途径。
标签:社会保障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