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分析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战略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7)02-0060-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给中国中小企业带来一个更便利更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也加快投资东盟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试金石”。
虽然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以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而且截至2003年底,我国企业在东盟10国的投资项目达857个,投资金额达9.41亿美元,但这只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 8.77%,说明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而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市场投资,可以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各国普遍采取各种措施,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中国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对于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对双方来说,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东盟各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2]。
但是中国和大多东盟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我国对东盟国家投资领域和项目分布相对比较灵活,但基本上仍以基本加工贸易业为主。并且在东盟10国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水平、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某些方面还会存在一些争议和竞争,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项目投资还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必须通过具体分析以此进行区别对待。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STOW分析
(一)相关概念介绍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安德鲁斯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为企业竞争的成功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所谓 SWOT分析法,就是指优势(Strenghts)、劣势 (Weaknesses)、机遇 (Oppor tunities)、威胁 (Threats)四个方面的缩写,以此来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达到充分认识、掌握、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和因素,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或威胁。现在该分析框架广泛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领域。
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在活跃市场、吸引劳动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增强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投资中,中小企业以其低成本和技术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很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中小企业820余万家,在2004年有80%的新增工作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4]。本文所指的中小企业,是依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暂行规定》这两个法规中所定义的标准。①
(二)SWOT分析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市场形势的 SWOT分析,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所在,使我国中小企业知己知彼、趋利避害、把握商机、实现双赢(如下图1所示)。笔者希望以此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项目作一整体评估,并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规避对策和建议。
图1、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SWOT图
1.优势(S)
(1)经济优势
自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2004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下表1显示了2001-2004年中国—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对比。而且近年来,中国—东盟的货物贸易持续出现增长态势,特别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贸易额当年突破了500亿美元[5]。表2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情况。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强大的基础,也表明了经济的增长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有着正向关系,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区位地理优势与文化优势
对东盟进行投资,中国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地理条件最佳、面临的市场最为广阔、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最强并且与东南亚国家文化最为相近。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领土上毗邻,拥有了投资的地理优势。再者,一般而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似性会缓和一国与他国结成经济联盟所带来的冲击。并且文化相似的所有成员国比较了解彼此的国家背景和组织的可能前景,形成共同市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6]。现在有研究表明,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距离是决定一体化交易成本机制形成的三个要素[7]。而且经济的特征正出现在各个不同文化中——民族脉络,但这并不否定在生产、消费和流通过程中具有的共同的母体,如果缺少这种母体,许多组织安排,就无法集中到新的经济系统之中[8]。由于中国与东盟有地理条件的优势,各国人民之间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深厚的友谊,文化传统、起居、饮食乃至语言文字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奠定了文化基础。
(3)产业比较优势
图2、我国产业结构示意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5)。
从近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来看(如图2所示),我国制造业的数量扩张已趋于结束,开始进入质量扩张阶段。另外,从总体上我国传统产业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必须为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空间。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是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市场的直接驱动力。较之东盟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在众多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具体而言,如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机电、化工产品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此外,东盟国家在经济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也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拓宽了空间。
(4)技术的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不高。但是与东盟国家总体水平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则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内,我国中小企业在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进行了创新,使这些技术更适合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从技术的实用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中低档水平,在东盟国家总体消费水平不高的市场上,前景广阔,也非常适合这些国家消费者使用。
2.劣势(W)
(1)现行涉外投资相关政策滞后束缚了我国中小企业投资
目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尚无有效的法律依据来进行投资促进,投资保护和投资管理不仅滞后于企业投资的步伐,而且也滞后于国内外投资形势的发展。而且我国现有的境外投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投资项目的审批而言,其投资促进政策主要以新建企业为主。对企业在国外兼并、收购等国际通行投资方式并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9]。从投资审批程序来看,当前国内对外投资审批部门手续繁多,给靠灵活多变经营的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众多不必要的麻烦。
(2)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缺少顺畅信息渠道
虽然中国—东盟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但东盟各国有关投资的法规政策各不相同,其投资环境和市场结构等多方面也互有差异。在一些行业上,双方有着很强的替代关系,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具有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东盟国家也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看出,对此类行业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在投资国别上作谨慎的选择。应针对不同市场,选取不同的比较优势产业,做好可行性研究,使投资项目最终达到共赢。
同时,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对一些落后国家,其市场信息资源相对较为缺乏。而中小企业限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其搜集信息成本很大,这就造成中小企业对投资信息的“路径依赖”,即主要依靠政府宣传。长期以来,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东盟5个创始国,而对中南半岛3国和缅甸的经贸往来较少[10]。这都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市场的情况缺乏了解,加大了其拓展东盟市场的难度。
3.机会(O)
(1)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树立的国际形象
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承受巨大牺牲,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不“与邻为壑”,并为东盟国家提供紧急贷款帮助东盟国家克服困难,成为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危机过后,东盟国家反思了以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认识到中国才是东盟真正的朋友,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与中国接触,对中国企业采取更为广泛的开放。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东盟各国又遭受了恐怖主义、SARS危机和印度洋海啸灾难等危机,对这些危机,我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合作方针,为东盟各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援助。在有关南海纷争问题上,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表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同时,“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借口个别东盟国家国内组织与基地组织有联系,或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了制裁措施。而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活动,也沉重的打击了其他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加剧了对东盟国家外资不足的状况。
我国政府与周边国家交往过程中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和“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层现了我国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的风范,这在东南亚各国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市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2)东盟国家发展不均衡,为投资提供了突破口
首先,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实力差别很大。如新加坡和文莱人均收入水平居世界前列,而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则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即使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国内务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很不均衡,这些国家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内陆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缺少开发资金,发展依然缓慢。东盟这种多层次的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正好与我国沿海内地的不同区域相互对应,在发展阶段上可以形成地域结构上的互补。使我国中小企业在东盟中下游国家进行投资有着独特的优势。
其次,东盟中下游国家与中国存在一定的产业链条关系,可以成为中国转移在国内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或能与国内产业形成互补关系的下游产业的重要场所,如摩托车、家用电器等产业。再加上这些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也适于发展劳动密集型投资。
再次,东盟国家在内部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按照东盟六个创始国的计划,到2010年,将率先实现免关税,到2015年,东盟所有成员国实现经济贸易自由化。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投资一个国家,就将开拓整个东盟市场。
最后,中国和东盟在产业结构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这背后隐藏着更多的互补性。如我国是初级产品出口国,而个别东盟国家在这个方面则是进口国[11]。所以投资东盟可以互通互补,调整产业结构。
4.威胁(T)
(1)熟悉东盟市场的外贸人才与跨文化管理人员匮乏
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与所在国企业和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而这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丰富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这又恰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短边”。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要想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大批高素质、外语流利的外经贸人才。另外,虽然我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在文化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往来,并且双方经济交往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当时我们依然不能忽略对外投资中文化冲突带来的影响。因此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市场就不能忽视潜伏在和平友好面纱下的种种民族和种族矛盾,这些矛盾一旦被各种不可预见的原因激发,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2)东盟国家的投资环境及投资保障体系的挑战
如前所述,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但是东盟国家对其内部已经成熟的产业或某些服务业对外管制较严。如越南禁止外国投资者设立汽车组装厂、马来西亚限制外资在马从事烟草和烈性酒的生产、印尼限制外资对其林业开采和加工的投资等。而且在部分东盟国家国内政治环境有所恶化,如缅甸国内民族矛盾和斗争加剧;泰国南部地区暴力频频发生;印尼和菲律宾两国的反恐形势也较为严峻,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打击了我国企业的投资信心。
除此之外,目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如在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就存在电力严重不足、通讯落后、工业区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且东盟国家在执法力度和政府审批投资项目上存在办事拖拉和腐败行为。这些因素也都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了挑战。
(3)国内中小企业投机行为的挑战
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的投机行为,使东盟国家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了防范的心理。而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对外投资存在短视行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国内企业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在当地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印象,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形象。
(4)投资所在国政治性风险因素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的增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政治性风险也与日俱增,虽然我国政府和外国政府签订了包括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但这些措施在争端解决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未能有效覆盖新的政治性风险更是其突出缺陷。如2004年9月,在西班牙发生的烧鞋事件中,国内商家损失惨重。东盟国家总体上政治保持了问题局面,但并不能保证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
三、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SWOT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投资必须发挥优势,把握机会,减少弱势,并规避潜在的风险。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东盟市场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投资领域和方式。
(一)把握当前时机,加强对东盟市场的研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中国政府实施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是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的最好时机。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连续实施了多项促进投资的政策,并在发布《关于实行出口信用保险专项优惠措施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通知》,在审批、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市场最缺乏的就是对东盟市场的不了解,因此在投资东盟国家之前,首先要对投资经营方面存在的壁垒,如行业准入、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投资项目禁止、工作准证和雇用当地人比例等有一个充分翔实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国家选择不同的投资产业。其次,对文化交流障碍,如风俗习惯、文化差异、办事效率等也都也要有所防范和准备。对信息的需求方面,可以借助国内政府相关部门及东盟国家当地华人社团、商会等渠道和东盟国家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以便及时了解东盟各国市场的供求信息和当地的投资环境、合作项目及市场法规,必要时可以借助“外脑”,与大专院校合作共同研究东盟市场。
(二)选择重点投资领域,发挥我国传统产业优势
目前,中国企业已涉及东盟国家的能源开发、农业、金融、建筑、化工、纺织、电气等行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但是从总体来说,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矿产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短缺的资源。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该国石油储量500亿桶、天然气73万亿立方米,是世界著名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再如越南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产煤国,而我国南方地区又缺少煤炭资源。因此我国要重点投资相关领域内的能源开发项目。
另外,东盟劳动力资源丰富,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廉。而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可以说,东盟拥有大量的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对于中国传统产业转移来说是一个契机。
(三)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培养专业人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是短期内可以建立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时刻关注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利用掌握变化的游戏规则,及时改变和调整企业投资领域、扩大或缩小投资规模。
针对目前企业普遍缺少高素质的专业外经贸人才,我国中小企业要在塑造有助于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以及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上进行企业管理改革。结合“请进来”和“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培养小语种外贸人才,下大力气培养和选拔出能胜任境外市场开发和投资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选择合适的投资合作伙伴和方式,充分利用华人网络优势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并且缺少高素质的外贸人才,即使已经对国外进行了投资,由于资金、技术实力不足、营销管理经验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在初始阶段会遇到种种困难,严重时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热情。所以在投资东盟市场时,在投资伙伴的选择问题上,我国中小企业应着眼未来的发展,应从市场发展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的角度来选择合作伙伴。在投资方式的问题上,我国中小企业选择多种合作方式。投资形式多样化,不仅利于节约有限的资金和达到与东道国企业优势互补的目的,而且也有利于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有利于争取东道国政府和居民的广泛支持以及获得当地的政策优惠。采用合资经营方式,既可以减少中国企业的资金投入,又有利于弥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缺陷,还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合资伙伴的管理和营销技能以及在市场的信誉、供货的销售渠道。
拥有华人网络优势。是我国企业投资东盟与欧美国家相比的一项重要比较优势,如果我国中小企业能融入华商网络,便可借助海外华商的力量加速进入当地市场。从东盟的现实来看,在 3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中,东盟国家就有2500万人,[12]东南亚华人群体不仅了解东道国的风俗文化与具体的市场操作规范,又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可以使我国中小企业更好的融入当地市场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选择和海外华商组成企业横向或纵向联盟,前者以具体的产品或技术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后者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为纽带,可以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年与国经贸中小企[2003] (143)号文件。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