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周陈迎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周陈迎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十五小学

前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优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愿举手发言,主动的回答问题,学生的不配合,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根本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消极影响。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

在小学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够获得教师与同学的肯定,才会在课堂中积极的发言,不关注对错。但是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成长自尊心变强,学习能力平常或较低的学生害怕回答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而优等生不举手是怕被认为出风头,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很少有人举手。而教师提问的水平不够也是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

二、解决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鼓励性评价

小学生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尊心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当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回答的人却寥寥无几,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就班级不举手学生的典型代表李依玲进行分析,寻找解决学生不举手问题的对策。李依玲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教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让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不愿举手回答问题。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只要学生智力正常,就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为了去除李依玲的畏惧心理,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向其他学生夸赞她。李依玲就这样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了信心,愿意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了。所以,只要找到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就可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科学合理提出问题

教师的提问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的提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乱提问题,要控制问题的数量,设计难易适中、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还要直击重点,引导学生思路清晰的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对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向学困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对于优等生提出较难的问题,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可以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探究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运用合适的语言对鼓励,使学生享受正确解答问题的成就感,进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探究中。有效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知识[2]。

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节课时,在学习"后来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转变提问形式,引导学生默读文章,提出自己不懂或是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学生在质疑、讨论时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1.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学生自己或是同学提出的问题更能够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会主动的开展对语文知识的研究。而且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提出的问题更具价值,学生经过努力后将问题解答更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改变学生不举手回答的教学情况。

(三)为学生提供展现舞台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更好的开展语文知识的传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在座位上走神、开小差,教师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因为自己开设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能力不够,要将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对于在课堂中开小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眼神或是顺势走到学生身边等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回到课堂。在课后与其沟通和交流,而不是通过提问惩罚的方式当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提问要适当,在学生回答不出时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真正的认可教师,明白教师并不是难为自己,进而在课堂中积极的听讲。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提问是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不是惩罚措施。

结论: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举手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教师要将自身的问题有效的解决,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科学合理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转变不举手回答的情况,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入知识的学习中,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超鹏.举手回答[J].领导科学,2018(22):64.

[2]吴良琴.从课堂教学的"热氛围"到"静生成"[J].江西教育,2018(15):14.

论文作者:周陈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周陈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