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和非洲菊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

月季和非洲菊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

徐兴东[1]2004年在《月季和非洲菊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月季、非洲菊切花的综合保鲜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选取切花瓶插寿命作为衡量指标,试验并观察了各项采前管理措施及采后处理技术对于提高切花保鲜品质、延长保鲜寿命的作用或影响。目的是研究提出适合生产应用推广的提高切花保鲜品质、延长切花保鲜寿命的技术规范,为设施切花生产提供依据。 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考察了切花采前栽培措施对于提高月季、非洲菊切花保鲜品质的作用。试验表明,垄高50cm的月季切花一二级切花枝率比对照高16.6%,平均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3.8d。在月季整个生长季采用腐熟鸡粪沟施和叁元复合肥配合的比单施鸡粪沟施的切花瓶插寿命延长4.5d,比单施叁元复合肥穴施的延长6.4d。在其它生产和管理措施均相同的情况下,滴灌比人工浇灌的月季、非洲菊产花量提高,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延长2.4d和3.2d。秋季修剪与种植密度对月季切花保鲜品质也有显着影响。 2、叶面喷肥、采前喷Ca(NO_3)_2和ZnSO_4均能明显延长切花瓶插寿命。月季切花叶面喷0.3%的KH_2PO_4和300倍的光合微肥比只喷清水的产花数高,平均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延长19.5%、15.6%。在月季切花采前25d开始叶面喷洒0.6%的Ca(NO_3)_2或0.6%的ZnSO_4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延长2.57d和2.7d;非洲菊切花采前25d开始喷0.4%的Ca(NO_3)_2或0.4%的ZnSO_4瓶插寿命比对照分别延长2.2d和3.7d。在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温室月季施用CO_2气肥时,切花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每666.7m~2施15kg的,产量、鲜重、平均茎长和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高19.0%、8.0g、6.6cm、5.5d,综合表现最好。 3、优型日光温室比普通温室的环境因子调控功能增强。通过调查发现降低棚内光照强度,月季和非洲菊切花的一、二级切花率和平均瓶插寿命也迅速下降。月季和非洲菊切花在比正常棚温高2~3℃的情况下,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降低5.7d和4.8d。月季、非洲菊在湿度70%以上,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减少5.2d和9.4d;在湿度低于45%的情况下,月季、非洲菊的平均瓶插寿命比对照分别降低2.1d和4.8d。

宋小勇[2]2011年在《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检测与品质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真空预冷依据水在低压下的快速蒸发吸收材料自身热量达到降温目的,是实现园艺产品采后冷链无缝对接、减少贮藏流通损失、延长其货架期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影响园艺产品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常采用的检测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的方法是把热电偶用胶带固定在材料上,该方法存在以下主要缺点:1)胶带阻碍水分的蒸发逸出,影响测温的准确性;2)对柔嫩组织,在不破坏表面结构的情况下准确测定其温度是很困难的;3)热电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每支热电偶每次只能检测与之接触表面上某一点的温度,而实际生产中又不可能布置无穷多的热电偶。另外,果蔬水分与其成分和微观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束缚关系,真空预冷并不是理论上自由水的蒸发。真空压力下细胞内的水分状态和参与预冷程度如何,细胞膜系统和微观结构变化对水分汽化的作用如何,这些都是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根本问题。尤其对于细胞膜系统,需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降压以及长时间的真空低压作用,膜系统是否被损伤或破坏尚无明确的研究结果。鲜切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园艺产品,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花瓣、叶子、茎杆等部位的物性差异影响其真空预冷过程的温度变化以及瓶插过程的主要品质。洋葱内表皮由尺寸较大的具有典型植物细胞结构的单层细胞组成,是研究细胞形态变化有代表性的理想材料。可靠的温度检测有利于准确判定预冷终点、控制冷却过程、提高预冷效果。对细胞膜系统稳定性的研究有助于掌握真空预冷园艺产品的品质变化,为科学、深入开发真空预冷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分以下四部分:一、利用热电偶检测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温度变化,研究填充量和降压速率对月季切花预冷效果的影响。①发现不同数量花枝形成的局部环境对切花温度变化有明显影响(P<0.05)。10、50和120支处理切花不同部位温度变化和平均预冷终温不同,花束外围茎杆、叶子和花瓣的预冷终温均高于花束中心对应部位,花束中心区域的花朵花瓣预冷终温最低、降温速率最快。叁种处理切花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显着区别于单支花,50支处理鲜重损失最小、瓶插寿命最长、预冷效果最好;②真空预冷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月季切花SOD、POD及CAT活性,有效地消除切花衰老过程中的活性氧,维持体内活性氧平衡以及细胞膜的稳定,延缓切花衰老进程;③不同降压速率(3.11×104 Pa min~(–1), 1.78×104 Pa min~(–1), 0.62×104 Pa min~(–1))对月季切花预冷品质有显着影响(P<0.05),且以中速降压(1.78×104 Pa min~(–1))处理对电导率、失重率、MDA和pH值的影响最小。二、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鲜切花真空预冷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①月季切花不同部位的平均降温速率不同(内层花瓣最慢、外层花瓣最快、而叶子和茎杆无明显差异),内层花瓣的预冷终点温度是外层花瓣的3.1倍。非洲菊切花舌状花瓣的平均降温速率最快而茎杆最慢,茎杆的预冷终点温度是舌状花瓣的9.9倍。不论月季还是非洲菊切花,不同部位的冷却速率大小顺序在不同的预冷阶段表现不一致,各个部位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亦不均匀;②在相同预冷条件下,分别用红外和热电偶检测月季和非洲菊切花温度,红外检测温度比热电偶检测温度分别低2.06–4.50°C和4.55~(–1)0.4°C。说明热电偶检测受固定方法、位置和水汽化的影响较大;③月季外层花瓣和非洲菊舌状花瓣的外缘为易发生冻伤部位。这就要求在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中密切监测不同部位特别是花瓣外缘的温度变化,在保证预冷效果的同时避免冷伤发生;④月季和非洲菊单支花在瓶插期间的鲜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率均小于花束,平均预冷终点温度低于花束,瓶插寿命长于花束。延迟预冷对切花品质影响显着(P<0.05)。随延迟时间增加,预冷终点温度不断升高,瓶插寿命显着降低(P<0.05),花束主要品质受延迟时间的影响程度大于单支花。在本实验条件下,室温存放10 h,两种切花均失去市场价值。叁、研究成膜型抗蒸腾剂对鲜切花真空预冷效果的影响。喷施抗蒸腾剂之后进行瓶插实验可以降低切花失水、延缓花朵开放进程、降低气孔导度、减少丙二醛积累、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切花寿命比直接进行瓶插实验延长32%。抗蒸腾剂和真空预冷的联合使用在快速去除田间热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水分损失过多的问题。其中,先喷施抗蒸腾剂再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的月季切花,其瓶插实验效果明显优于真空预冷后再进行抗蒸腾剂处理的切花(P<0.05),切花寿命比后者增加了12%。四、研究真空预冷对组织微观结构和物性的影响。①初步证实真空处理对洋葱表皮微观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②细胞膜系统在短时间内承受着快速降压和水分蒸发迁移微应力,液泡和细胞膜损伤导致胞内水分蒸发损失,从微观层面解释了组织水分过度损失的原因;③同时研究发现,膜损伤造成了花色素苷和电解质流失,导致细胞颜色减退以及电导率升高。质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间隙随真空室压强降低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④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表面形态、细胞壁和胞间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直接导致表皮组织抗张强度的降低;⑤改变降压速率对洋葱表皮细胞表面形态、质膜和细胞壁间距、水分损失、相对电导率、颜色和机械性能有明显影响(P<0.05)。在慢速和快速降压条件下,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中速降压处理引起的破坏作用很小。本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实时图像分析与理化指标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红外热成像和传统热电偶温度检测结果及其对鲜切花后续贮藏特性的影响,解决鲜切花真空预冷过程温度难以准确检测和预冷终点难以判定的问题,并深入研究真空预冷压力变化对微观组织结构尤其是细胞膜系统的作用程度。

吴静妍[3]2016年在《切花月季采后预处理液配方调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切花月季(Rosa hybrida)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的一个品种群,是一大类现代栽培月季品种的总称。吉林省切花月季生产缺乏配套的采后保鲜技术,导致流通过程损耗过大。因此,本试验为降低损耗、实现采后保鲜技术本土化,以长春市双阳区芳瑞花卉基地生产的切花月季‘卡罗拉’为材料,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研究:一、以瓶插寿命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的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此基础上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切花月季采后预处理液组合配方。二、探究预处理液对切花月季的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叁、通过预处理液结合4℃低温贮藏试验,进一步验证预处理液的保鲜作用。四、对于两种贮藏方式设置不同的时间梯度,通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预处理液组合配方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单独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mg/L的6-苄基嘌呤(6-BA)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瓶插寿命达9.00d。杀菌剂的单独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00mg/L的硫酸铝保鲜效果最好,瓶插寿命最长,可达8.70d。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蔗糖、硫酸铝、6-BA、纳米银(NS)、预处理时间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30g/L蔗糖+300mg/L硫酸铝+30mg/L纳米银)处理12h,瓶插寿命最长,达10.22d。根据K值得到最优组合为处理B(20g/L蔗糖+300mg/L硫酸铝+5mg/L6-BA+30mg/L纳米银)处理12h。将上述两个预处理液组合配方用于下一步验证试验。(2)预处理液对切花月季保鲜效果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预处理液对切花月季的衰老均有延缓作用。处理B的切花月季瓶插寿命最长,达12.67d,比对照延长了2.34d;与处理A的切花月季相比,瓶插寿命延长了1.00d;同时处理B对于增大花朵直径、维持切花水分平衡、减缓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均优于CK、SK及处理A。(3)预处理液结合低温贮藏试验通过贮藏试验,进一步验证了预处理液(处理B)对切花月季的保鲜效果的作用。干藏8d后,经过预处理液B处理后的切花瓶插寿命达5.00d,比对照延长1.00d,最大花径增加28.59%。湿藏8d后,经过预处理液处理后的切花瓶插寿命达11.67d,比对照延长4.00d,最大花径增加11.08%。在两种贮藏条件下,经预处理液B处理后的试材与CK相比,均表现出鲜重变化率下降缓慢、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高、SOD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上升平缓的特点,有效延缓了供试材料的衰老。(4)不同贮藏方式及时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藏对切花月季的观赏品质损伤较大,干藏(D)2d、4d、6d、8d后的切花月季瓶插寿命分别为8.33d、8.33d、7.00d、5.00d;湿藏(W)4d、8d、12d、16d后的切花月季瓶插寿命分别为12.00d、11.67d、10.00d、7.33d。在瓶插过程的各个阶段水分平衡值的高低顺序基本不变,为W4>W8>D2>D4>W12>W16>D6>D8。可见,湿藏不仅有利于保持切花体内水分,使贮藏时间更长,而且其切花在瓶插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相对缓慢,同时湿藏也延迟了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综上所述,切花月季‘卡罗拉’在吉林省生产,在室温下经过预处理液(20g/L蔗糖+300mg/L硫酸铝+5mg/L 6-BA+30mg/L纳米银)处理12h后,湿藏效果明显优于干藏,建议湿藏时间以16d左右为宜,干藏时间以2-4d为宜,清水瓶插均能使瓶插寿命达到7d以上。

周学莉[4]2008年在《五月艾、大叶桉提取物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用以非洲菊的保鲜,对植物提取物的保鲜效应进行探索,以期找到适合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切花保鲜的植物及提取方法,同时对切花的生物保鲜及衰老机理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8种植物中筛选对非洲菊切花具有保鲜效果的4种植物水提取液:绣球荚迷(Viburnummacrocephalum)水提取液(40%)、80%的杜仲皮(Eucommia ulmoides)水提取液(80%)、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水提取液(40%、60%)和大叶桉(Encalyptus robusta)水提取液(40%、60%)。其中,60%大叶桉水提取液和40%五月艾水提取液保鲜效果最佳,因此,将其选用于非洲菊切花保鲜研究的植物源。2、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95%乙醇、甲醇提取的大叶桉和五月艾分别进行的瓶插实验显示: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浸提的大叶桉和五月艾与对照相比,缩短了非洲菊切花的瓶插的寿命,增加了非洲菊切花弯茎的枝数;甲醇大叶桉、95%乙醇大叶桉、95%乙醇五月艾提取液的2种浓度(2.5ml/L、5ml/l)虽然延长非洲菊的瓶插寿命1~2天,降低弯颈的程度,但是瓶插寿命与对照并无显着性差异。3、用五月艾、大叶桉精油对非洲菊切花瓶插保鲜研究及最佳保鲜配方的实验结果显示:五月艾精油和大叶桉精油对非洲菊切花具有保鲜作用。单独使用2.0 ml/L五月艾精油、1.5 ml/L大叶桉精油能显着的延长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维持切花水分平衡状况;五月艾精油浓度(1.0ml/L~2.0 ml/L)与大叶桉精油浓度(0.5 ml/L、1.5 ml/L)配合使用保鲜效果明显,但其中以1.5 ml/L五月艾精油+1.0 ml/L大叶桉精油配比效果最佳,在延长瓶插寿命、维持切花水分平衡、保持花枝鲜重指标中,效果均好于其它配比组合。4、对五月艾精油、大叶桉精油瓶插非洲菊切花的衰老生理的影响和保鲜机制研究表明:2.0ml/L五月艾精油、1.5 ml/L大叶桉精油、1.5 ml/L五月艾精油+1.0 ml/L大叶桉精油能抑制瓶插液中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弯茎、延长切花寿命;保持切花鲜重、增加切花水分平衡值;降低细胞膜维持膜的稳定性:明显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效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降解、延缓衰老。5、对五月艾、大叶桉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五月艾精油共分离鉴定了42个组分,主要有α-蒎烯(36.36%)、樟脑(14.02%)、艾菊酮(10.32%)、α-松油醇(4.19%)、崖伯酮(3.65%)、柠檬烯(2.83%)、莰烯(2.38%)等等。大叶桉叶精油共分离鉴定了80个组分,单萜化合物占70.57%,含氧单萜占14.69%,倍半萜占5.42%,含氧倍半萜占6.75%,酯类占1.56%,其他占1.01%。α-蒎烯为大叶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占精油总量的52.32%。

罗志鸿, 侯春阳, 何生根, 林晓辉, 何秋微[5]2015年在《高效蓄冷剂冷藏处理对月季和非洲菊切花观赏品质和瓶插寿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切花在采后贮运过程中常因微生物滋生、蒸腾失水过多和乙烯危害等导致其快速衰老和品质劣变,为此通常采用空调冷藏或在包装箱内放置冰块等方式进行切花的冷链贮运,但前者能耗和成本偏高,也不便捷,后者则往往效果不理想。高效蓄冷剂(Efficient coolant,EC)作为一种新型、便捷的物理降温材料,蓄冷力强,又可重复使用,其在切花冷链贮运和快递业中应用潜力巨大。本研究中初步探讨EC冷藏处理对月季和非洲菊切花观赏品质和瓶插寿命的影响,以期为EC在切花冷链贮运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挑选发育状况基本一致、健壮无病虫害的月季与非洲菊切花作为试材,将其花枝剪至长约50 cm备用。将切花分别置于商用的保温箱(容积为53 L,购自广州佳冷冷藏科技有限公司),并通过在箱内侧四周(环绕但不接触切花材料)放置初始温度为-2.0、-12.7和-17.5℃的商用EC(购自广州佳冷冷藏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对月季与非洲菊切花进行不同低温条件的模拟贮藏,并以保温箱内放置切花但不放EC作为对照,箱内放置温湿度记录仪,每2 min自动记录1次箱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温箱放置在室内(24℃左右)。48 h后取出切花,将花茎基部置于去离子水中用手术刀切至花枝25 cm长,并单枝瓶插于含150 mL去离子水的玻璃瓶中,观察记录切花品质和观赏寿命(15个重复)。瓶插实验室设定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10%,光照周期为12 h光照/12 h黑暗(光照强度为12μmol·m~(-2)·s~(-1),光照时间为9:00—21:00)。结果表明:(1)模拟冷藏期间,3种不同温度EC处理的保温箱内温度均呈先快速下降(约1.5h降至5℃)然后趋于稳定(大致为2~5℃)的趋势,对照组保温箱内温度则略高于室温(24~25℃)。(2)模拟冷藏期问,不同温度EC处理及对照的保温箱内的相对湿度均由刚放置切花时的65%快速上升(2~3 h升至约90%)并保持相对稳定(大致为90%~95%)。(3)经-2.0、-12.7和-17.5℃低温EC冷藏处理的月季切花均可较好保持其花、叶观赏品质,有效地减缓该切花瓶插期间鲜样质量的下降,并显着延长其瓶插寿命。(4)-2.0℃和-12.7℃两种低温的EC冷藏处理也可延长非洲菊切花的瓶插寿命,不过-17.5℃低温EC冷藏处理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并不明显。

陈家盛[6]2010年在《真空预冷对切花不同部位温度变化及主要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切花月季以其高雅的花形、绚丽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然而切花月季寿命短,观赏品质易下降,表现为花朵不能正常开放,花瓣过早萎蔫、脱落、边缘褐变或瓶插寿命太短等。真空预冷作为一种快速预冷技术,能有效去除田间热,保证切花品质,延长瓶插寿命。本文对月季和非洲菊切花进行真空预冷处理,并对预冷后切花进行冷藏和瓶插观察。主要目的:①研究不同降压速率对切花月季失重率、膜透性、pH及瓶插寿命等指标的影响;②研究不同装载量对切花月季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酶活性(SOD、POD、CAT)、瓶插寿命、温度等的影响;③研究不同装载量对切花月季的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④比较非洲菊真空预冷过程中,红外热成像和热电偶两种手段检测切花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310.63mbar/min、178.04mbar/min、62.12mbar/min 3种不同降压速率条件下对月季切花进行真空预冷处理,结果发现:降压速率为310.63mbar/min的真空预冷造成了切花月季细胞膜受损,加速了衰老,在3种处理中预冷效果最差。虽然178.04mbar/min降压和62.12mbar/min处理在瓶插6d后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酶活、pH等指标上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但178.04mbar/min和62.12mbar/min降压所用时间分别为5.6min和16.0min,考虑到真空预冷的效率和能耗问题,所以在3种不同降压速率的真空预冷处理中,以178.04mbar/min降压处理的预冷效果最好。2、对切花月季进行了20枝、50枝和120枝3种装载量处理的真空预冷,结果表明:相比装载量大的处理,较小装载量真空预冷处理的切花月季能够保持相对高的相对含水量、SOD活性、POD活性及CAT活性,保持相对低的电导率和MDA含量。表明装载量对切花月季真空预冷效果有明显影响,且小装载量处理预冷品质好于大装载量处理。3、用热电偶对1枝、20枝、50枝、120枝切花月季在真空预冷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装载量处理之间的温度变化不一样,同一装载量处理在不同植物组织之间的温度变化也不一样,说明不同花枝数量及不同花枝组织所形成的局部环境对切花真空预冷的温度变化有影响。用终温与初温的比值衡量降温效果来看:单枝月季切花不同部位的降温效果好坏为:花瓣>叶片>茎杆;多枝切花,无论是20枝、50枝或120枝处理,其中心花枝茎杆、叶片和花瓣的降温效果均好于外围花枝的任一组织;而中心花枝各组织间的降温效果为花瓣最好,叶片次之,茎杆最差。外围花枝各组织间的降温效果在不同装载量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4、利用红外热成像和热电偶同时对非洲菊切花真空预冷过程中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的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舌状花瓣的平均降温速率最快而茎杆的最慢。热电偶和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相比,不同部位预冷终温差异达到4.55~10.4℃,这说明热电偶受固定方法、固定位置以及水蒸气的影响较大。

张洁[7]2008年在《Ca~(2+)和CaM对非洲菊切花弯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易弯茎金黄品种‘Sondance'为材料,研究了非洲菊切花衰老过程中花茎Ca的吸收、Ca在花茎细胞中的化学定位及超微结构变化、花茎CaM含量、H~+-ATPase、Ca~(2+)-ATPase活性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CaM拮抗剂对衰老相关酶类的影响以及外源Ca~(2+)的作用,探讨了Ca~(2+)和CaM对非洲菊切花衰老以及弯茎现象的影响,为非洲菊抗弯茎机制研究及外源的Ca~(2+)调节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5mg/L CaCl_2保鲜液处理能有效缓解非洲菊切花弯茎的发生,并控制弯茎级数的增加。非洲菊切花中部茎段,即易弯茎部位,Ca含量最低。非洲菊剪切后出现Ca的大量流失,当用CaCl_2保鲜液处理非洲菊切花时,Ca得到有效的补充,花茎Ca的含量快速增加,并在中部易弯茎部位大量积累,从而对非洲菊的抗弯茎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2.Ca~(2+)的化学定位观察表明:非洲菊花茎细胞内,焦锑酸钙沉淀颗粒主要出现在液泡和细胞壁中,中部花茎与上、下部花茎相比钙沉淀在细胞壁中分布很少,而在液泡中较多。随瓶插时间的增加,液泡中的Ca~(2+)逐渐进入细胞质中,导致细胞质中自由Ca~(2+)浓度过高。以75 mg/L CaCl_2处理,下中部花茎细胞壁上Ca~(2+)明显增多,提高了切花的抗弯茎能力,也抑制了Ca~(2+)向细胞质的移动,减少了对切花的伤害。3.花茎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表明:非洲菊花茎上部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数量较多,平均每个细胞有5-6个,而中部和下部叶绿体数量较少,平均每个细胞有3-4个。相比之下,中部花茎细胞排列较为松散,细胞壁也最薄,因此花茎的支撑力也较弱。4.正常的花茎细胞叶绿体呈梭形,外膜清晰,内部基粒片层排列整齐,沿着质膜分布;液泡大而透明,未见膜状内含物。而随着瓶插天数的增加,细胞失水,5d时CK处理细胞膜开始内陷,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排列开始变得混乱且不规则,7d时细胞严重脱水,质壁分离明显;叶绿体膨胀,整体变圆,叶绿体膜变得模糊不清,基质片层排列紊乱;液泡内出现很多膜状内含物;部分细胞壁及核膜解体。而75 mg/L CaCl_2处理则保持良好的状态,直到7d时少部分细胞才开始出现质壁分离现象。5.优化了ELISA测CaM含量的条件,结果表明,非洲菊切花花茎的最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0μg/ml,适宜的一抗稀释比例为1:500,最适宜稀释倍数为5,且紫外灯照射有利于增加CaM包被效率。6.在整个瓶插过程中,非洲菊切花易弯茎部位CaM含量均随着瓶插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在衰老前CaM含量出现一个高峰。Ca~(2+)-ATPase活性的变化与CaM含量变化趋势相似,而H~+-ATPase的活性则随着瓶插天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与弯茎水平相对照发现,弯茎发生之前,非洲菊切花花茎CaM含量随瓶插天数的增加而上升,在4d弯茎发生时,CaM含量则达到一个高峰,而随着弯茎级数的增加CaM含量又开始下降。说明CaM水平对弯茎的发生产生了应答反应的信息传导,对调节非洲菊切花弯茎具有重要的意义。7.当用含75 mg/L CaCl_2保鲜液处理非洲菊切花时,CaM含量、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比无CaCl_2处理高;100μmol/L CPZ处理时能显着抑制CaM含量和Ca~(2+)-ATPase的活性。说明Ca~(2+)·CaM系统在切花衰老过程中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Ca~(2+)-ATPase的活性受CaM激活和调节,而外源Ca~(2+)处理则能促进信号传递的过程。8.对非洲菊切花花茎细胞壁组分的研究表明,花茎中果胶物质以原果胶为主,随着瓶插天数的增加,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纤维素含量在瓶插3d后快速下降。而CaCl_2处理能有效抑制纤维素和原果胶的降解,使可溶性果胶的增长相对缓慢,从而维持细胞壁结构的稳定。同时,CaCl_2处理能促进非洲菊切花对水分和糖分的吸收,且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9.非洲菊切花瓶插过程中,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及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快速增长。CaCl_2处理能使细胞壁水解酶活性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CPZ处理在瓶插后期促进了其活性的快速升高,加快了切花衰老的进程;而外源Ca处理能缓解CPZ对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这说明Ca~(2+)·CaM信使系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细胞壁水解酶进行了调节。10.Ca处理能显着提高花茎POD、CAT活性,相反的CPZ处理则强烈抑制了POD、CAT的活性,而Ca~(2+)+CPZ处理则对这种抑制作用有正调节的作用;非洲菊切花衰老过程中SOD活性整体呈下降的趋势,Ca~(2+)处理能部分延缓这种趋势,而CPZ处理则加剧了SOD活性的快速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非洲菊切花弯茎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细胞结构:中部花茎细胞排列较为松散,细胞壁也最薄,因此花茎的支撑力也较弱。(2)Ca~(2+)的化学定位观察:中部花茎与上、下部花茎相比钙沉淀在细胞壁中分布很少,而在液泡中较多。(3)钙含量水平:上部>下部>中下部>中部,中部茎段,即易弯茎部位,Ca含量最低;且非洲菊剪切后出现Ca的大量流失。(4)CaM水平:弯茎发生之前,CaM含量上升,Ca~(2+)·CaM信使系统对非洲菊切花衰老起调节作用;弯茎发生时,CaM含量达到高峰;弯茎发生之后,CaM水平下降并低于基础水平,瓶插后期CaM过分积累必将导致细胞内Ca~(2+)·CaM系统的紊乱,其结果使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生理代谢失调,进一步加剧弯茎的发生。(5)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酶:随着瓶插天数的增加,纤维素、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快速增长,细胞壁结构破坏,弯茎逐级发生。外源Ca~(2+)处理能提高非洲菊抗弯茎能力的原因:(1)75 mg/L CaCl_2处理使非洲菊切花的Ca含量得到有效的补充,并在中部易弯茎部位大量积累,从而对非洲菊的抗弯茎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2)Ca~(2+)处理下中部花茎细胞壁上Ca~(2+)明显增多,有利于稳定细胞壁结构,提高切花的抗弯茎能力。(3)Ca~(2+)处理下CaM含量、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升高,Ca~(2+)·CaM系统的调节机制加强,控制弯茎的发生。(4)延缓细胞壁组分的降解和抑制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升高,稳定细胞壁结构。(5)促进非洲菊切花对水分和糖分的吸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李龙[8]2013年在《月季切花‘黑魔术’与‘影星’品种保鲜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花卉消费中的四大切花之首,月季切花的生产、消费以及进出口贸易始终在世界花卉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月季切花作为我国出口创汇花卉,切花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鲜切花保鲜生产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而迅速崛起。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切花由于贮藏不当而造成的损失达到40%,我国切花采后损失较严重,因此,对切花的贮藏保鲜研究显得十分迫切。月季切花瓶插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生理反应,主要包括糖代谢、水分代谢、物质代谢、水体微生物繁殖和氧化衰老等过程。针对这些问题,本试验以月季切花“黑魔术”和“影星”为试材,通过对其供给糖分、稳固细胞质膜结构、水体微生物控制和抗衰老等途径解决以上问题,旨在推出一种针对月季切花的综合保鲜配方,提高其瓶插时期的观赏性,减少月季切花采后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首先对月季切花“黑魔术”和“影星”进行3组单因素试验,以2%蔗糖浓度作为处理液的基础成分,因素A为Ca~(2+),水平为0.5%、1.0%和1.5%;因素B为水杨酸,水平为25mg·L~(-1)、50mg·L~(-1)和75mg·L~(-1);因素C为苯扎氯铵,水平为25mg·L~(-1)、50mg·L~(-1)和100mg·L~(-1);再次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所有试验中以瓶插寿命、弯茎指数、吸水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等为指标,得到以下结论:(1)Ca~(2+)对月季切花花瓣质膜结构的稳固有着显着影响,0.5%Ca~(2+)对其影响较小,1.5%对其有负面影响,浓度为1.0%的Ca~(2+)可以较好地保持切花品质,明显降低花瓣细胞水势和膜渗透性;所以1.0%的Ca~(2+)浓度为较佳浓度。(2)水杨酸处理可以显着延长“黑魔术”和“影星”两个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提高其吸水量,明显降低MDA的含量,50mg·L~(-1)为水杨酸处理的较佳浓度,过高浓度(100mg L~(-1))的水杨酸会对切花产生负面影响。(3)杀菌剂苯扎氯铵和8-羟基喹啉对月季切花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100mg·L~(-1),200mg·L~(-1))的8-羟基喹啉对月季切花瓶插液中菌落抑制效果较差,高浓度(300mg·L~(-1))8-羟基喹啉具有较强的杀菌性,但对切花株体却产生毒害现象,使其寿命大大降低,弯茎现象加重。与对照相比,苯扎氯铵浓度在50mg·L~(-1)和100mg·L~(-1)时,对月季切花的瓶插品质提升最大,能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繁殖,防止导管堵塞,有效保证水分传输,两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确定50mg·L~(-1)为最适处理浓度,并通过吸水量和菌落数变化规律得出保鲜液中细菌菌落数达到105CFU·mL~(-1)时,会造成茎部导管腐烂堵塞。(4)Ca~(2+)、水杨酸和苯扎氯铵配合处理月季切花的数据可以看出,3个因素对“黑魔术”和“影星”切花的影响主次顺序都为RC> RA> RB,说明苯扎氯铵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Ca~(2+)次之,水杨酸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种最佳组合都为A2B2C(21.0%Ca~(2+),50mg·L~(-1)SA,50mg·L~(-1)BKC),和单因素处理的结果相一致,并得到了验证,所以该配合为月季切花保鲜的新配方,其成分为(1.0%Ca~(2+),50mg·L~(-1)SA,50mg·L~(-1)BKC,2%蔗糖)。在新配方与可利鲜的对比试验中,新配方处理的月季切花瓶插寿命较可利鲜处理相比寿命长,MDA积累含量后期较低,细胞膜稳固性较强,抗氧化酶活性较高,表明1.0%Ca~(2+)、50mg·L~(-1)SA、50mg·L~(-1)BKC和2%蔗糖可作为一种保鲜剂配方进行推广和应用。

黄新敏[9]2013年在《几种切花的气孔特征及其采后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气孔作为植物表皮的特殊结构,是植物与环境间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的重要门户。切花采后体内的水分主要是经由叶片的气孔散失的,而通过调控气孔的开放可减缓切花的水分散失从而保持其鲜度和品质。为此,本论文主要研究部分切花的气孔特征及其采后调控对切花水分代谢和观赏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比较了4种常用的气孔观察方法(直接撕取法、牛皮胶印迹法、指甲油印迹法、扫描电镜法)对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Master')百合(Lilium'Conca d'Or')、月季(Rosa hybrida'Movie Star')和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Crossfire')4种主流切花气孔的观察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撕取法和扫描电镜法最为适用上述切花叶片气孔特征的观察和研究。2.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研究了香石竹、百合、月季和非洲菊4种切花叶片的气孔特征以及月季和非洲菊切花不同部位的气孔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切花叶片的气孔密度和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切花叶片气孔的形态也有所不同(香石竹气孔为近圆形,百合气孔为长椭圆形,月季和非洲菊的气孔为椭圆形);(2)月季切花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下表皮,同时在叶柄、萼片下表皮和花茎表皮等非叶器官和组织上也有少量气孔;(3)非洲菊切花除其过渡花、舌状花和萼片的上表皮无气孔分布外,其他部位均有气孔分布,其中萼片和盘状花的下表皮及茎颈部气孔分布最为密集。3.以月季切花和离体叶片及非洲菊切花为试材,研究光暗交替和光质对它们气孔开放和失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观察比较非洲菊切花光照7h时不同部位气孔开放率表明,不同部位气孔开放对光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萼片的气孔响应最快,花茎的气孔次之,花瓣舌状花的气孔再次之,花瓣盘状花的气孔响应最慢;(2)月季和非洲菊切花在12h黑暗/12h光照周期下的失水量均呈现光下升高、暗中降低的昼夜节奏变化。另外,非洲菊切花在光暗交替下的气孔开度也呈现昼升夜降特点;(3)白光、红光、绿光和蓝光均能促进月季切花离体叶片的气孔开放和蒸腾失水,其中以蓝光效果最为突出,其对气孔开度和开放率以及失水量的促进效应明显大于其他光质。4.以月季切花和离体叶片为试材,研究水孔蛋白(aquaporins, AQP)抑制剂和促进剂及恢复剂对气孔开放和失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AQP抑制剂[50μmol/L HgCl2、40mg/LAgNO3和20mg/L纳米银(nano-silver, NS)]浸泡处理可显着抑制光诱导的月季切花离体叶片气孔开放,叁者对气孔开度的抑制效果相近,但HgCl2对月季离体叶片气孔开放率的抑制效果不及AgNO3和NS,且HgCl2对气孔开放的抑制作用可被10mmol/L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恢复处理解除。另外,20mg/L NS处理还可显着抑制光下月季切花离体叶片的失水量;(2)AQP促进剂(50μmol/L Forskolin)浸泡处理对月季切花离体叶片的气孔开度和气孔开放率具有显着的促进效应;(3)采用不同浓度NS喷施处理月季切花叶片可有效抑制光下气孔开度和气孔开放率的增加,并明显降低月季切花的水分散失。另外,40mg/L NS喷施处理可有效改善切花水分关系和维持切花鲜重,并明显延长切花瓶插寿命和保持花枝的观赏品质。

王荣华, 赵警卫[10]2009年在《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营养物质缺乏、导管堵塞、乙烯以及弯茎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非洲菊切花衰老的原因及采后贮藏和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非洲菊切花保鲜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月季和非洲菊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D]. 徐兴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 园艺产品真空预冷过程温度检测与品质变化研究[D]. 宋小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3]. 切花月季采后预处理液配方调制技术研究[D]. 吴静妍. 吉林农业大学. 2016

[4]. 五月艾、大叶桉提取物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研究[D]. 周学莉. 四川农业大学. 2008

[5]. 高效蓄冷剂冷藏处理对月季和非洲菊切花观赏品质和瓶插寿命的影响[C]. 罗志鸿, 侯春阳, 何生根, 林晓辉, 何秋微. 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5

[6]. 真空预冷对切花不同部位温度变化及主要品质的影响[D]. 陈家盛.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7]. Ca~(2+)和CaM对非洲菊切花弯茎的影响[D]. 张洁.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8]. 月季切花‘黑魔术’与‘影星’品种保鲜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D]. 李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13

[9]. 几种切花的气孔特征及其采后调控研究[D]. 黄新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3

[10]. 非洲菊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王荣华, 赵警卫.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标签:;  ;  ;  ;  ;  ;  ;  

月季和非洲菊切花综合保鲜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