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运动选材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热点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4)04-0068-04
1 遗传基因研究成果对运动选材领域的渗透研究
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性状,大都受到遗传因素的重要影响。人类基因组约合6~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日、英、法、德和中国等6国科学家于2000年6月26日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9年9月,我国获准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即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仅用了半年时间,我国科学家就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这标志着我国为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破译这本蕴藏着生命奥秘、决定人的生老病死的“天书”。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程。弄清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将为人类征服多种疑难病症铺平道路,它将人为地改变人类的某种遗传特征,完善人类自身,提高运动能力。
运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运动选材只是刚刚起步,遗传工程应用于运动选材的前景广阔而紧迫,美国学者J·S·Maiman预测2020年将实现基因选材。但由于目前基因工程研究的艰难,在基因定位、基因控制方面诸多原理和方法尚未明了,基因遗传学科的研究现状制约了或尚不足以在运动选材领域广泛应用。但基因遗传工程应用于运动选材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它必将从根本上引起运动选材理论和方法的革命。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认真学习人类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它应用于运动选材的实践中,从而提高运动选材的科学性。
2 先天与后天运动能力的发现、发展及其关系研究
运动选材的全过程是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训练,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过程。
所谓先天运动能力,是指所有与生俱来、与训练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幼年或随着生长发育进程自然稳定发展和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运动员潜在的先天运动能力一旦被人们认识,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先天优势,激发其更强的动机,为攀登高峰提供原动力。
选材中又不能排除对后天运动能力的测评和分析,因为许多先天运动能力是通过后天表现出来的,人出生后不可避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受到运动训练的影响。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区分先天和后天的运动能力;二者有什么关系、影响和作用;运动员的先天运动能力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在儿童少年的不同阶段有哪些具体指标、采用什么方法发现和测评它……对这些问题虽然有些研究,但始终没有真正解决。
3 运动选材预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运动选材预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对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因素的发展预测亟待深入研究。由于控制或影响组成人体竞技能力因素(或性状)的遗传基因、基因与性状表达的定量关系尚不十分清楚,造成尚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遗传潜力的发挥更多的取决于后天的环境条件,人体运动的多变性,使得对这些因素的发展预测难度很大。人类对体型的预测研究历史悠久,相对比较成熟,但对其他方面的预测研究相对较少,或难度太大、成效不甚明显。其中运动素质的发展预测更难。“运动素质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这是众所公认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其运动素质的先天(或随着生长发育自然增长的)基础和后天可能提高的最大幅度,或者如何以目前的运动素质去预测未来的运动素质程度?没有这种估算,当前选材时制定的运动素质要求将是盲目的。诸如此类问题,在生理、生化、技能、心理预测等方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预测是运动选材的核心”,如果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不好,科学选材将是一句空话。由于分阶段预测会比从少儿预测成人的长期预测准确得多,所以未来选材预测可能首先从短期(或分阶段)预测突破,逐渐延伸至长期预测。
4 少儿发育程度评价研究
对少年儿童运动员发育程度的评价、鉴定方面,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自上个世纪初,克兰普顿等人认识到少儿生物成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以骨龄、牙齿、第二性征和身体形态为指标的成熟度评价方法。骨龄法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人类骨骼软骨形成及初级骨化中心的出现都有固定的次序,每块骨发育过程中各自形态的连续变化次序和骨干愈合的次序都有规律性。这种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骨化次序为骨发育程度的评价奠定了基础,出现了以G-P图谱和TW法为代表的图谱法和计分法,国内也在1987年研制出“手腕骨发育X线图谱计分法”,在1995年研究出“中国人骨成熟度评价标准及应用”,推动了少儿发育评价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但由于骨骼发育也受遗传、环境条件(营养、严重疾病、地理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骨骼发育评价及其应用难度增加。其中图谱法由于主观成分较大会增加评价误差,因为遗传原因骨化形式有相当大的正常变异,不同人群间骨发育速度的差异,某些疾病引起骨发育的改变,会发生和标准骨龄片不一致的情况,二者不会完全匹配,造成主观判断和误差较大。计分法逐骨评定,减少了评价误差,但繁琐的计算会使人生畏,各种方法均有假设基础的局限性及评价误差;手腕部不同类骨所代表的生物学意义仍不完全清楚,只有在对这些不同骨发育的遗传基因、调节机制、影响因素等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的研究工作进展后,才能更深入了解每一骨在骨成熟度评价中的确切作用。虽然手腕部各骨形态特征的出现是有次序的,但每一形态特征出现的时间却是可变的,不同种族、不同生活环境条件的人群应当分别制定骨发育评价标准。手腕部骨龄判断是以局部推算,还不能完全代表总体。由于齿龄难以反映全身的生物年龄,其中乳牙的发育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实际上此时女孩的发育程度已经与男孩有差异)。在青春期后期,由于掌、指骨先后完成骺干愈合,只有桡骨、尺骨尚处于骺干愈合的过程中,二者的发育速度非常相似,此时由于尚未成熟的骨块过少,新的骨发育等级难以增加,造成区分困难和难以准确评价骨骼发育程度。骨的发展、第二性征发育是伴随人体生长发育进程的,它们同样存在着阶段性、波浪性、差异性等发育规律,并非是匀速恒定的,而是跳跃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还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且存在着应用范围的限制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相当长的研究过程。中国人骨发育标准“CHN法”,其评价准确性和预测效果,尚待进一步验证。其他评价、鉴定方法仍需深入研究开发,简化分辨程序,利用计算机参与繁琐运算,提高鉴定准确性,加强普及应用。
5 中外运动选材(选拔)比较研究
目前从选材体制上划分,中外运动选材主要有集中和分散体制两种流派。
集中体制选材以前苏联、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中国为代表,其选材制度比较健全,理论研究较为深入,以奥林匹克竞赛为中心目标,从少年儿童开始进行选材,与运动训练成龙配套,层层筛选,采取有计划选拔培养运动员的制度,集中少数运动员尖子或苗子,以较少的投入,强化培养和训练,效果显著。举国上下一条龙选材体制健全,形成上下衔接的一条龙体制。国家给予财政及人力支持,并制定统一的法规和计划,形成一条龙选材机构。重视普查与层层筛选。采用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制定选材指标体系和优秀运动员模式,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注重选材理论的研究,动员多学科专家和学者的力量,综合运动训练与选材的实践经验,不断开展研究,推广选材方法和理论。竞赛制度与各级选材体系紧密配合,举办不同年龄组的青少年比赛,将各类比赛与初级、中级、高级运动选材(拔)层层衔接,既考虑比赛名次,又根据平时成绩、测评等调查统计情况来挑选进入高层次队的成员。
分散体制选材以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为代表,不组织大规模的测评选拔,一条龙选材体系不健全,企业、个人均可自行办队或组织训练,也可以持续或终身训练某队或某队员。大多以教练员的经验加上部分测试指标,在较大程度上采取自然淘汰筛选。向高层次运动队的输送,常常通过大赛前的专门选拔赛,事先规定名额和程序,按名次录取。有人认为这种以比赛作为杠杆、在竞争中选材是最广泛和合理的,但也有人指出这种选材、育才体制已经无法在国际竞技体育中长期取胜,呼吁成立专项运动学校开展普选和科学选材。在理论研究方面,他们多采用多学科专家学者自由介入,往往从学科的角度进行运动选材的科学研究。
虽然两种选材体制有明显不同,但各自均适合于本国国情,都在世界体坛创造了良好战绩。目前两种流派有相互融合、互补共进的发展倾向,应引起重视和研究。中外运动选材(选拔)比较研究有待深入,在比较的范围和深度上还应花大力气。
6 科技化选材方法的研制和发展
国内外目前常用的选材方法依然是以自然淘汰法、比赛法、经验法和追溯法为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化选材方法的研制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选材水平的提高。比如测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方法,最初是测量人体胸围的呼吸差,进而采用肺活量计测定,以后又用气体收集分析法测定最大摄氧量,后来又采用等间接法测定或推算最大摄氧量,而现在可以用肺功能仪测定。此类(以生理和生化测评较多)科技化方法的研究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选材测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对影响人体竞技能力的其他因素(如专项运动素质、技能、心理素质等)的科技化测评方法手段还远远不足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专项紧密结合的科技化测试和结果评定十分有限,而不得不主要采用经验予以主观评定。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推动选材水平的提高。科技化方法的研制和发展,将是运动选材研究永恒的课题。
7 新选材指标的开发研究
新选材指标的探索研究将是在较长时期内研究的热门课题,这是由于选材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新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众多相关学科的陆续参与,必然涌现出更多的新选材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价分析运动员的各种状况。由表及里、由繁到简、动静结合、实效可靠将是选材指标的筛选方向。目前对选材指标及其研究分析,大体可以分为3个水平:
(1)群体或个体水平:将运动员群体或个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如身高、体重、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等。
(2)组织和器官水平:将运动员个体的身体某部分(如呼吸、心血管系统中的组织器官等)功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分析的研究成果。
(3)细胞和分子水平:对运动员体内组成组织器官的细胞和分子(如血乳酸、血红蛋白、骨骼肌纤维等)功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分析的研究成果。
8 选材指标筛选、选材标准确定、综合评定体系的研究
通过分析目前已经制定出的一些项目的选材综合评定标准,可发现常常是用比较通用的测试指标和评定标准应用于不同的运动项目中,由于不同项目的比赛活动结构和内容的不同,使得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足。如何针对专项特点,研制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选材评定指标和标准,进而研制其综合评定标准,将是目前和相当长时期中的工作难点和热点。
多指标综合选材评定是目前选材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研究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测试指标只作为参考,主要以教练员及专家的经验判断对运动员进行评价与预测。第二阶段通过主观和客观方法筛选出一些重要指标,或采用权重法,测试换算出运动员的选材评分,作为选材的重要依据,在此阶段国内已经制订出17个主要运动项目的初、中级选材综合评定标准,许多省市、运动队还自行制订本地、本项选材评定标准,涉及项目众多。第三阶段随着微机的发展和普及,使大量引进数理统计方法成为可能,研制出多种选材应用软件,按程序输入测试数据,自动输出测评结果和选材建议,对研制多指标综合评定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选材测试指标中定性与定量指标共存、静态与动态指标混杂、各种各类指标众多,测试结果数据庞大,预测未来竞技能力之艰难,要想弄清各指标、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索它们与竞技潜力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制订出科学有效的综合评定标准,其工作量和难度之大,实在可称之为世界体育界大难题之一。导致目前在选材(拔)实践过程中真正严格依照选材评定标准进行工作的运动队并不多。选材多指标综合评定标准的研究是建立在专项特点、选材指标筛选、权重分配和指标评定标准研究基础上的,由于新指标的不断发掘、运动水平的发展、对选材理论及方法的深入研究,众多项目的多指标选材综合评定标准的研究仍方兴未艾,已有的综合评定标准也时常面临追踪验证、修订完善的状况。这些综合评定标准的设计将会朝着多元化、阶段化、微机程序化、高效简便化的方向发展。
9 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密切结合的研究
选材是否包含训练效应,如何将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合理有效的结合,这是目前亟待解决但还未真正解决的问题。由于思想认识的偏颇、隶属行政领域的不同、利益分配的不均、结合研究的缺乏,导致运动选材与训练、竞赛之间不能有机结合。运动选材是一个较长的工作过程,而决不是短时间完成的。选材与训练的人为区分,仅仅是目前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决非客观的实质分离。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密切结合是未来运动选材的发展方向。选材不仅仅是育才的基本条件,或只是育才的准备。较低层次的选材和训练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适应更高训练层次(而且是多层次)的选材或选拔,运动选材应该是育才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初级、中级训练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训练、测评、预测、竞赛、挑选、淘汰的选优工作,选材与育才密不可分,选中有育、育中有选。经过高级训练层次直至达到竞技水平的高峰,才能对选材效果进行最终检验。中低层次的运动竞赛本身既是竞技能力的较量、训练结果的验证,同时也是选材的必要过程。教练员应与选材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对优秀运动员苗子进行长期的追踪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调整和科学地安排运动训练和竞赛,逐步建立选材、训练、竞赛一体的科学检测和培养体系。
10 《运动选材学》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
课程知识结构就是课程知识的构成及其联系规律。围绕基本概念及其联系来组织的课程知识体系,构成了既定科目的结构,课程知识结构是编排教材和教学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竞技运动的科学选材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运动选材学,并在主要体育院校陆续开设。目前,选材学科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运动选材的理论研究以及方法、手段都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各有关著作(尤其是各体院自编的课程教材)其侧重点、观点和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至今尚无一本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对本课程的性质、方向和内容结构还存在混乱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从《运动选材学》教学的特殊性和体育院系教学的实际出发,探索素质教育观下的《运动选材学》课程知识要素、知识结构及其体系特征,确定其知识结构体系的依据和原则,增强其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为《运动选材学》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