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花》(第二教时)教学设计论文_ 应云志

《看菊花》(第二教时)教学设计论文_ 应云志

[教材分析]本文以看菊花为题,全文分四个自然段,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着重描写了满园菊花五彩纷呈、争奇斗艳的繁盛景象,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教学这篇课文,重在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看看菊花的五颜六色,感受菊花的勃勃生机,读读描写菊花的美丽语句,侃侃菊花的美丽多姿。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全体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课题“看菊花”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同时打破单向交流模式,进行多向交流,拓宽学习的渠道,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会学、爱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上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有不怕寒冷的品质。

[教学重点]

要注意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重点指导二、三自然段的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迎”、“深秋”、“边看边走、边走边看”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着重理解“一点也不怕冷”与“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一句的照应。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理解 “看菊花”。

1.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菊花”的资料,引出课题

2.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3. 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展示)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你认为课题“看菊花”的看的意思是( )。

(2)课文中描写菊花颜色的词语有( )、( )、( )、( )。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 )、( )。

(3)菊花与其他花一样吗?从课文中看出菊花有着什么样的品格?

二、 重点品析,感悟“看菊花”。

1. 引领学生探究:把文中描写菊花的句子找出来,高高兴兴的读一读,想一想看菊花时,“我”心里怎样?

2. 引领学生以课堂沙龙的形式自由交流,潜心研究,品词析句,说说自己是怎样感到菊花的美和坚强的?

[设计意图:以“课堂沙龙”的形式展开交流,体现对话的全体性、多向性、开放性、生成性。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交流中畅所欲言,促进他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交融,使课堂成为融语言训练、情感熏陶于一体的具有生成性的集合。]

3. 引领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花儿好看不能摘》,自由交流:你认为菊花好看吗?

阅读材料(一):

花儿好看不能摘

在秋天的公园里,枫叶越来越红,树叶、青草越来越枯黄了。

秋风一吹,美丽的菊花开了,发出阵阵清香。

妈妈带小明来到公园赏菊花。菊花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白的,可好看啦!小明越看越喜欢,伸出小手想摘花。妈妈看见了,连忙摇摇手说:“孩子,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花儿好看不能摘。”

三、读演结合,再现“看菊花”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表演看菊花。

四、说写结合,赞美“菊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课件展示菊花,看着这些多姿多彩的凌寒开放的菊花,你最想说些什么?

2. 写话练习:指导学生将自己对菊花最喜爱的地方写下来。

3. 配乐朗读:

用古筝曲的旋律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读一读所写的内容,深化学生的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让学生动笔写,不仅是高效的语言训练,更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五、 立足课内,关注课外。

1. 引领学生快速阅读课外阅读材料(二),培养快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说说文章的作者是怎样赞美菊花的?

阅读材料(二)(课外):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附:板书设计

8.看菊花

边走边看 边看边走

黄的 白的 淡绿的 紫红的

 一朵朵 一丛丛 一片片

舍不得离去

 总结: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在这个案例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论文作者: 应云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看菊花》(第二教时)教学设计论文_ 应云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