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滨河小学 266600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的确,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采撷不尽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品德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让学生敞开胸襟,融入生活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一、贴近生活,激发情感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在情绪高涨时的思维水平是情绪低落时的两倍。在品德课教学中,尤其是一堂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其兴趣、启动其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家人的爱》一课我设计了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如“看病”、“陪打球”、“吃团圆饭”等等。这一幅幅生活场景是教师引导儿童通向自身真实生活的媒介和桥梁,学生能够触“景”生情,能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长辈、家人关爱自己的情景一幕幕展现在脑海中,学生感激长辈之情油然而生,孝敬长辈之心也油然而生。这种真情实感是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是真实的、直观的,因此,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生活,提升认识
课堂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如在上《保护环境》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自己所居住地区周围不同地点的水,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有的是从水库里采来的,有的是从小河里采来的,有的是从自来水管里采来的……其中,有一个同学采来的水引起了大家的特别注意——从污水沟里采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家看了看,发现那水是黑黄黑黄的;用鼻子一闻,都捏着鼻子说:“太臭了!”这时,老师提问:“看到这些水你想说点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了。这样,让学生带着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了解我们周围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进而从心底里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已势在必行。
三、模拟生活,获得体验
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是知行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现实的生活既是学生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阵地,也是学生实施道德行为的场所。要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现实生活的同时,测验他们的道德行为,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例如:让学生真实地当一天的家长,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完成一天的事情,从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具体事务,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
在学习《幸福的家庭》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的生活情况创设情境:家里妈妈与爸爸发生了矛盾,你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然后让三位学生上台来分角色扮演,一个扮演爸爸,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孩子。记得那节课学生是这样处理的:当看到爸爸与妈妈在吵架时,孩子悄悄地把妈妈拉到一边,告诉妈妈:爸爸每天在外辛苦地赚钱,为的就是让我们过上好的生活,不能为了这一点小事去斤斤计较。又把爸爸拉到一边,告诉爸爸:妈妈非常不容易,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再说男的本来就应该让着女的,爸爸,你可是我学习的榜样呀。然后孩子拉着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 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其他同学也补充了很多可行的方案,比如给爸爸妈妈讲笑话;为他们捶捶背缓解一下气氛……以现实生活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锻炼,提升自我,从而创造出更富有人性魅力的生活。
再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前,我布置学生模拟自己见到过的残疾人,为上课做好准备。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演盲人——用手帕把自己的眼睛捂住,有的演一只手或者一只脚坏了的残疾人——用红领巾把自己的手或者脚绑住。课堂上,演盲人的学生连简单的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了,而其他的学生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接着问学生:如果在路上或车上你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体验所带来的收获。
品德,在生活的舞台生成,把孩子引进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来吧,使他们在感受生活、关注生活、模拟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道德认知、引发内心的道德情感、培养坚韧的道德意志、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让他们在生活的天地间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更真、更善、更美、更和谐地生活。
论文作者:姜浩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道德论文; 爸爸论文; 是从论文; 品德论文; 妈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