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对比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为实验组,一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数据均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透析;间歇性血液透析;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急重症,以Scr和BUN水平升高为主要的病理表现,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方式进行治疗[1]。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其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明确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我院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了研究,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为实验组,一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为常规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3.6±1.6)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6±1.5)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7版《内科学》中关于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仪器使用Prismaflex机器和Prismafles M 150Set血液滤过器,采用前置换方式,置换成分为HCO3 -35.00 mmol/L、Na+130.00 mmol/L、Ca2 +1.5 mmol/L、K+2.0 mmol/LMg2 +0.50 mmol/L、Cl-102.00 mmol/L,连续治疗7d,而后每隔一天治疗一次。透析量1000~1500ml,血流量100~200ml/min,置换速度2~3L/h,每次治疗时间为8~12h,并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常规组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所用仪器和透析液与实验组相同,透析方式为隔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5h,血流量为250~350ml/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后进行观察。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主要有Scr和BUN,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以X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分析
实验组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
表1: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统计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例),低于常规组的48%(12例)(P<0.05,X2=7.7143)。
3、讨论
与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经改良和深化的新型血液透析技术,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降低了透析液流速,通过对流和弥散实现了溶质交换,有效清除了血液中多余的水电解质,达到了净化血液的目的[3]。其次,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缓慢且连续,这对于维持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和血浆再补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稳定性十分有利,符合人体的内循环生理状态,因此,可以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出现[4]。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其不良反应也更少。
综上所述: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樊伟,崔英,李旭东等.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56例临床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5,34(36):20-21,24.
[2]张丽娜.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78-79.
[3]刘伟,陈吉琼.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48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3):42-43.
[4]熊义风,潘海英.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1):2937-2938.
论文作者:胡乃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血液论文; 连续性论文; 患者论文; 间歇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肾衰竭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