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观察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影响,评价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9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及纤溶酶注射液100单位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休息3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90例,治疗组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加用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进行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不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实验室检测指标,是血栓性浅静脉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复方静脉合剂;血栓性浅静脉炎;电脑中频离子导入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32-02
1.临床资料
180例患者全部为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97例,女83例;年龄36~68岁,平均47.9岁,发病时间4天~5年。诊断参照《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1]中关于肢体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9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及纤溶酶注射液100单位静滴,每日1次,连用2周。休息3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90例,除给予上述治疗外加用复方静脉合剂离子导入,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进行2个疗程。
2.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华鲁制药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滴,每日1次,北京赛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纤溶酶注射液100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连用2周。休息3天后,进行第二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取柴胡10g、黄芩20g、苍术15g、白术15g、川芎30g、赤芍30g、龙胆草15g、鸡血藤30g、乳香10g、青皮10g、土元10g,甘草6g、共取20付,加无水酒精10L置于陶器内密封浸泡半月,过滤去渣,取浸液保存备用。采用北京产K824型中频电离子导入治疗仪,根据病人病变部位选择电极,纱布浸中药液置于患处,电流量因人与人的耐受量不同,给予能够耐受为宜,一般不超过20mA,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同时给予功能锻炼,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长期站立,休息时抬高患肢15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急性期过后应鼓励适度活动,避免外伤和过度烫洗。
3.研究结果
治疗组90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30例,显效3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13例,显效22例,有效37例,无效18例,治愈率为14.44%,总有效率80%;经χ2检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两组患者比较,△P<0.05。
4.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之邪外侵,或寒湿凝滞,蕴久化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瘀血留滞于脉络所致。亦可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脉道瘀阻,积滞不散而发。更有外伤血脉等因素而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滞脉中而成。故湿热蕴结、瘀血痹阻为主要病机,病变部位在肝脾二经经脉[2]。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半表之邪得以疏散,故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半里之热,为臣药。因风寒湿邪合而为痹,故以苍术祛风散寒、燥湿健脾,亦为臣药[3]。白术长于补气固表,又能燥湿利尿以利湿邪,《本草通玄》云“土旺则能胜湿”,可增强苍术燥湿之功;邪气从阳化热,热在少阳,故以龙胆草、赤芍助黄芩清半里之热;血脉凝滞不通,故以土元、乳香、鸡血藤活血化瘀[4],川芎、青皮行气止痛,上药均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燥湿健脾,活血通痹,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风寒湿邪兼瘀血诸证可除。
现代医学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根据发病机制,给予抗凝、溶栓、解聚、抗血小板等治疗,并针对不同的分型,可酌情给予消炎药、免疫抑制剂、非甾体类镇痛药,再者给予手术治疗,行病变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局部条索状物或硬结节切除术。在药物治疗中虽能不同程度的缓解症状,但治愈率却不高。即使手术治疗,也必须在炎症消退、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软化缩小后进行,否则极易导致术后伤口不愈合或并发溃疡。
中频电离子导入就是利用中频电场作用,使药物离子、带电胶体微粒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并经皮肤、腧穴等部位,进入经脉血络 ,输布全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频电离子运动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通过轴突反射和节段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同时中频电的电解作用使微量组织蛋白分解,释出“H”物质等血管活性肽或胺,后者通过直接扩张小动脉、轴突反射、增高毛细血管渗透性引起血管扩张,改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促进体内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减少组织粘连和促进损伤的愈合,达到消炎、消肿、软坚散结及止痛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第一版:324-327.
[2]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一版:474-480.
[3]杜毅,赵丽蓉,高华等.苍术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研究综述[J].内蒙古中药,1998增刊:138-139.
[4]活血化瘀中药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代研究(第三卷),北京:北京医科大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第一版:413-434.
[5]乔志恒,范维铭,高良恕.新编物理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第一版:269-272.
论文作者:耿润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疗程论文; 静脉炎论文; 合剂论文; 血栓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复方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