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嵩口中心小学 350700
摘 要:语文教学要为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服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文体、关注篇章结构、关注文本语言,重视“练一练”这一环节,在有机的练笔中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习作 练一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泾渭分明;学生有阅读有积累,但不会用,习作时无从下手;学生经常可以动口,绝不动手;可以写句段,绝不思考篇章,通常是习作时左顾右盼,绞尽脑汁,鸡毛蒜皮一股脑儿地塞进去凑字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何下手,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助其摘掉习作困难户的帽子呢?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针对不同的文体,找准着笔点,读中练,读中写,达到“意”与“行”的转换,使学生在有机的练笔中提高习作能力。
一、在读与练中体味童话味
低年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眼中,在他们心中,课桌椅会吵架,树木花朵会说话。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童话故事,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阅读到“小白兔说:‘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自然段,问学生:“假如你是小灰兔,看着小白兔拉来的白菜,会说些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脸上的表情十分认真,有的说:“哎呀,我真傻,怎么就没想到呢?”有的说:“小白兔,我要拜你为师,请你教我种白菜吧。”有的说:“我爱吃萝卜,我回家种萝卜分给小白兔和山羊爷爷吃。” ……
二、在读与练中品尝小说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微型小说。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最重要的是作者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如果教学仅仅是停留在读懂文本上,就没有办法凸显微型小说的特点。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微型小说的三大表达特点:语言简洁,语句简短;结尾巧妙地设置悬念;用环境描写衬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一学,进行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心情的练笔。请看学生的小练笔——
“望望空中飘下的雨丝,看看试卷上鲜红的65分,泪珠从脸颊滑落,身上越来越冷。”
“在前往火葬场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似乎想冲走我心头的悲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奶奶,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您一定要走好!”
“当阳光透过树梢,抚摸着我,院子里的一切都活了。窗台边的吊兰显得更葱郁了,书桌上的不倒翁更是笑容可掬,仿佛在说:‘暑假的第一天开始啦!’”
多么灵动的语言!谁说孩子不会写?我手写我心,我们的孩子就是活脱脱的小作家。
三、在读与练中品鉴文言文韵
有句流行语:“小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这两个“怕”聚在一块儿,怎么理清?其实学生会不会用文言文、会不会写文言文,不重要,甚至可以一知半解,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经典汉语的美感,让语言的根伸进经典汉语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尝试,笔者发现小学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伯牙绝弦》、《两小辩日》、《学弈》等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运用文白对比的方式理解文言也比较容易,尤其是让学生学着用文言文说话、写话,他们竟然很感兴趣,跃跃欲试。
一位教师执教《杨氏之子》,设计了一课三练,引导学生模仿文言文的句式说话、写话——
一练,未成曲调先有情:师:吾姓程,乃程氏之子,甚聪慧。生1:吾姓张,乃张氏之子,甚活泼。生2:吾姓林,乃林氏之女,善舞蹈。生3:吾姓黄,乃黄氏之子,甚思考。……
二练,嘈嘈切切错杂弹:
师:假如今天来的是陈君平呢?你会怎么回答?生:未闻橙子是夫子家果。师:来者是蔡君平呢?生:未闻茄子是夫子家蔬。(同桌在一旁小声却有力地接话茬:“夫子家菜!”)师:来者是雷君平——。生:未闻雷电是夫子家物。(一生大声纠正:“未闻雷声是夫子家物!”)……
三练,大珠小珠落玉盘:教师创设情境:听孔夫子这么一说,杨氏子杨修心想:岂有此理,我堂堂梁国杨氏,怎能与植物水果同宗同族同姓一家人呢?于是,儿应声气曰——学生齐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师:儿应声怒曰——学生齐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师:小杨修真的是这样想、这样说的吗?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来个特写,写个小片段吧。
接着,屏幕上课件播放“摘杨梅”、“呼儿出”、“为设果”以及父亲平日教导诗书礼仪的场景,在悠悠的古乐声中,学生静静地写着……
一节课下来,学生说得有滋有味,写得有模有样,品尝着文言文的韵味儿,兴致盎然。
小学语文课本还编入了诗歌、记叙文、散文、寓言、神话等各种体裁的文章,在学生逐渐接触认识各种文体、学习丰富的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我们都可以找到落笔点,让学生写一写。总之,“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 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这样随时阅读、随时练笔,让学生练有方向。
论文作者:黄其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学生论文; 夫子论文; 文言文论文; 习作论文; 之子论文; 未闻论文; 小白兔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