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疾病_慢性病论文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疾病_慢性病论文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活方式论文,现代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洋快餐弥漫和不健康饮食习惯

中国自古便流行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中,对美味的追求,任何国家都无与伦比,以至于中国人到海外谋生求发展,大都以开餐馆为主业,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文化。但是,当中国人把色、香、味俱全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时,追求食物的营养价值就退到了次要位置。中国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油炸和长时间的炖煮,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过油肉、炖排骨等,这样的加工过程损失了许多营养成分,使得人们满足了口头享受,却得不到全面的营养吸收和利用,营养搭配是否合理的问题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中国人比白人和黑人更喜欢吃成,而大量盐分的摄入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在中国,相对于喜欢吃清淡食品的南方人而言,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症在北方更流行。

过去,中国百姓以低热能的植物性食物为主,肉类食品所占的比例低,在长期的进化中,人体内便形成了“节约基因”。这种基因的特点是对食物利用率高,吸收比例大。在过去食物匮乏、生活艰难的日子里,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荒年份,这种基因便于人体获得尽可能多的能量,并且不会让人生病。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植物性食物逐渐被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等营养价值较高的肉类所代替。摄入食物的营养成分多样化,而人体继续保持对食物的高吸收和利用率,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其他内脏器官反应滞后,过量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堆积下来,进而导致人体发胖,各种慢性病便接踵而至。

如果饮食以天然碳水谷物或粗粮、杂粮为主,一些慢性病并不会大规模爆发。粗粮、杂粮的糖分及脂肪含量并不是很高,而且营养较丰富。真正的幕后“杀手”是精制碳水谷物,例如白糖、精粉和白米等。研究显示,在过去的许多年中,瑙鲁整个国家里,没有人得糖尿病,但在二战结束时,引进可口可乐、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等垃圾食品后的二十余年间,糖尿病大规模爆发,发病率甚至高达60%,使之成为全球患病比例最高的国家。这一点上,北京很像瑙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淀粉加工日益精细,引入了各种高糖快餐,饮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客观因素成为北京人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原因之一。

从全国来看,二十多年间,各类洋快餐遍地开花,工作繁忙的同时,人们甚至没有时间去选择食品的种类,没有时间调整饮食的结构,许多人只能选择快餐店、饭店等场所,被动地接受饮食上的安排。而在外就餐时,大多数人所点的菜肴偏重于荤菜,素食的摄入量相对较低,因此摄入脂肪量明显高于在家就餐者。经常在外就餐的人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脂肪的增加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埋下了隐患。

科学研究表明,早餐是人体一天中最重要的能量和营养来源。不吃早餐容易导致人大脑缺氧,加大人患上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几率。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早餐,放弃一天中主要功能的能量补充机会。调查显示,城市居民一日两餐的比例高于农村,不过,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个差距在逐步缩小。其中,青年人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尤以青年学生和年轻上班族为最。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城市慢性病人数多于农村以及年轻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

狭小空间与人口膨胀的对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也随之急剧膨胀。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住房面积却有限。虽然中国的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的7平方米到21世纪的20多平方米,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巨大的人口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均相对住房面积的迅速“缩水”。古人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那时候的人们与山水、与大自然比邻而居,个人在偌大的空间里施展抱负,心情畅快的感觉感同身受。但在如今这样的时代,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拥挤都成为每个人要面对的主旋律,每天守着只能望见四角天空的楼宇,即使是中外驰名的人间圣地、各地的风景名胜,也因为中国游人的集体“探访”,而少了些自然的灵性。“扶摇直上”的豪迈气派,只能更加衬托出现代人的抑郁情怀。而抑郁一旦成为心结,疾病便不请自来。

人们在享受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来自环境方面的种种压力。住房面积缩小了,家居环境的污染加大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增多了,不绝于耳的噪音越来越响了,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破坏着人体的器官。各种废气进入肺部,循环至血液,再通过心脏,从而为疾病的“驻足”提供了“场所”,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病也就不难理解了。

交通拥堵与汽车依赖症

纵观整个中国的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车辆的增加。随着国家油价一度高升后的降低和逐渐趋于稳定,即使手里的钱并不十分宽裕,人们也不惜去换取一部汽车,从而实现以车代步的理想。甚至选择郊游的方式也是驾车出游,而不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汽车销量逐年上升的同时,中国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也在逐年提高,现代人以车代步,节约时间成本,但也付出了患上疾病的代价。

小高虽然只有27岁的年龄,但已经大腹便便了。说到自己发胖的经历,小高不无感慨:“都是因为买了汽车的缘故,有了车的那段时间,只要是出门,我都会尽可能地选择开车出行,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将军肚’。前几天,听朋友说,‘变胖会得多种疾病’,所以我就把车寄存在车库里了,希望从此可以把这身赘肉减掉。”

日常生活中,那些缺乏运动的人便是慢性病瞄准的靶子。许多人已习惯于驾车外出,或多或少地形成了汽车依赖症,有的人即使去离家不远的地方吃饭,也会选择驾车而不是徒步行走。

有研究指出,人们体力活动的减少,致使体内富余的能量不能被及时地消耗排解掉,多余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脂肪被囤积起来,慢慢让人变胖,另一部分则转化为内毒缓慢攻击人体内的各个器官。

时代节奏:容不得丝毫懈怠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每天都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都需要面对来自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大多数人的精神就像绷紧的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工作做得不好要被老板骂,还要被罚款;车开到路上,被堵得寸步难行,无处发泄时,回到家里就和亲人吵架……熟人见面的问候语已经由传统的“吃了吗?”变成“哎呀,今天真郁闷!”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民面对的压力可见一斑。

外界压力造成的紧张状态,可促使一种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的皮质脂酮的分泌加速,使血糖值升高。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些血糖就会长时间存在于血液中。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的长期紧张、饮食结构的变化、活动量的减少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人也就成为慢性病的易发人群。

生活压力的加大,导致中国人的幸福指数逐年下降。按照国际的通用测量法,幸福的指标包括: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如果按此标准去计算中国人的幸福指数,那么今天,在中国普遍存在的养老难题、住房危机、安全感缺失、人际疏离、生活压力等现象,会否让人们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呢?

调查表明,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酗酒、吸烟行为,无疑又为慢性病潜在人群提供了“催化剂”。酗酒、吸烟等行为会使人体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而糖尿病人酗酒、吸烟对已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慢性病缠绕亚洲人的未来

亚洲国家的人以前患慢性病的病例并不多,但随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缺乏锻炼和长期久坐的生活习惯使亚洲人逐渐变胖,而由此导致的慢性病对于原本脆弱的人体来说,是致命一击。

与那些欧美国家的人相比,作为亚裔人种中的中国人,患慢性病的几率更高。因为进化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形成了不抗高糖、不抗高脂的血统,这样的血统代代相传,所以,我们便会看到,为什么西方人吃了那么多垃圾食品,吃了那么多的肉类食品,其慢性病患率却远低于中国人。

据《环球时报》报道,现在全球糖尿病人达1.5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5年,患慢性病的人数将比现在翻一番,而且患者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国家。

遗传、环境、饮食、药物、运动等都对慢性病产生影响,专家们认为,中国人、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都有患慢性病的遗传倾向,因为这些人体内的“节约基因”一直没有消失,此基因能将摄入的食品产生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使人有很强的耐受饥饿的能力,从而使人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现在,亚洲国家的人们饮食丰富了,但“节约基因”仍然发挥作用,如果他们多吃油腻的东西且不运动,就非常容易发胖,很容易患慢性病或其他并发症。

标签:;  ;  ;  ;  ;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疾病_慢性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