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山东济南 250118)
摘要:带电作业是确保特高压线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阐述带电作业发展概况,对特高压带电作业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并在常见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的基础上,提炼操作要点和步骤,根据作业工况对提及的方法进行优劣分析与比选。
关键词:特高压;技术参数;带电作业;等电位
1 带电作业的发展
国内带电作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近年来,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在国内超高压交流线路检修与消缺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2. 特高压线路等电位作业关键参数
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关键在于根据不同工况和关键参数,包括塔形结构、电气最小安全距离、最小组合间隙、作业位置等,寻求进入强电场的最安全通道路径。
参考线路运行1.72 p.u.最大过电压水平,电气最小安全距离、绝缘工器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与耐张串进入等电位最小组合间隙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1000kV交流特高压线路电气最小安全距离
注:表中数值不包括人体占位间隙,作业中一般考虑人体占位间隙不得小于 0.5m
表2 1000kV耐张串进入等电位最小组合间隙
3 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
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主要包括绝缘软梯法、绝缘吊篮法、跨二短三法、硬梯法、滑轨吊椅法等,分别适用于不同塔形和作业条件。
3.1绝缘软梯法
在使用该方法时,地电位电工将绝缘软梯挂在杆塔横担或导线上,作业人员从地面沿软梯向上进入等电位(称为地面软梯法);绝缘软梯直接挂在杆塔横担上,作业人员攀爬软梯至塔上,然后沿软梯向下进入等电位(称为塔上软梯法)。而在地面软梯法中,与塔上软梯法不同的是,等电位电工需要从地面沿着软梯向上爬至导线处。
3.2绝缘吊篮法
绝缘吊篮法又称秋千法,地电位电工通过控制绝缘吊篮升降,使乘坐吊篮的等电位电工进入等电位。根据吊篮栓挂位置的不同,该方法分为塔上绝缘吊篮法,地面绝缘吊篮法。而在使用地面绝缘吊篮法时,地电位人员需要使用机动绞磨、绝缘绞磨绳等工具, 适用于处理档距中相带电作业。
3.3跨二短三法
跨二短三法主要用于线路耐张塔进入等电位。使用该方法时,在等电位电工从横担出发,沿绝缘子串直接进入电场。在500kV超高压带电作业中,类似还存在诸如坐二短四、跨三短四等方法,但对于特高压线路而言,由于电气最小安全距离等安全参数要求严格,通常不适用。
3.4硬梯法
硬梯法是从塔窗沿硬质梯直接进入电场的方法。使用时,等电位电工从塔窗搭一硬质绝缘梯至导线处,沿着硬梯爬入电场,进入等电位。该方法安全距离与硬梯挂钩的局限性较大,若塔窗小、组合间隙不够时,安全性较差。因此,在特高压线路等电位作业中,不建议采用硬梯法。
3.5滑轨吊椅法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直线塔的带电作业。但由于该方法对绝缘滑轨的刚度要求较高,使用的工器具较多,操作步骤过于繁冗,特别对于1000kV特高压线路直线塔而言,较不适用。
4. 结论
通过对多种等电位作业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对上述提及的方法在特高压线路上的应用进行比选,如表3所示。
表3 等电位带电作业方法比选表
根据不同塔型结构、技术参数与现场作业环境,获得最为安全、便捷、稳妥进入特高压等电位电场的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特高压线路等电位带电作业中,在进入直线塔 V 串和悬垂串导线、酒杯塔或猫头塔档距中央导线等电位时可以采用绝缘吊篮法与绝缘软梯法,与超高压带电作业不同的是,采用绝缘吊篮法时,考虑到特高压线路对安全距离要求高、绝缘子串较长等特点,可适当采用机动绞磨、绝缘绞磨绳等辅助工具代替人力。
在耐张塔等电位带电作业中,跨二短三法是首选方案,其最小组合间隙为6.6m。但需要对原有工器具,包括绝缘操作杆、电位转移棒等需要进行改进,以满足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要求。
绝缘滑轨法与硬梯法,由于所需绝缘工器具尺寸大、质量大,给工具的使用、运输、传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故在特高压等电工带电作业中不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振亚. 特高压电网[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2]舒印彪, 胡毅.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13):1-7.
[3]石生智.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及作业方法研究[D]. 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13.
作者简介:
周奇(1979),男,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从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
王大鹏(1977),男,高级技师,从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
庞月龙(1988),男,工程师,从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
于晓川(1986),男,工程师,从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
岳强(1995),男,从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
论文作者:周奇1,王大鹏2,庞月龙3,于晓川4,岳强5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作业论文; 电位论文; 软梯论文; 吊篮论文; 线路论文; 方法论文; 特高压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