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能力_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论文

如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能力_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论文

如何提升企业税务筹划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提升企业论文,税务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务筹划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展得相当普遍,而在我国,税务筹划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个新名词。尽管也有不少企业想做些尝试,但苦于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升企业的税务筹划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树立税务筹划意识

对我国企业而言,开展税务筹划最大的障碍在于筹划意识淡薄。企业领导由于忙于经营事务,对于税法及其优惠政策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涉及企业税务问题时,脑子里想的往往就是托关系、找熟人,很少想到通过自身的税务筹划合法节税;企业财务人员则往往满足于能够准确处理企业账务,加上有些人税法知识比较欠缺,因此未能为企业税务筹划有所作为。进行税务筹划,筹划意识应先行。企业领导应该在加强税法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具有丰富的税收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等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筹划节税意识,并将其内化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

(二)正确选择税务筹划的切入点

由于不同税种的筹划空间不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必须先认真分析,找到税务筹划的切入点。

1.选择节税空间大的税种切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要先分析哪些税种具有税收筹划价值。从理论上来讲应选择税收优惠多,税负伸缩弹性大的税种作为切入点,但同时,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组织,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一方面应当考虑本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使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尽可能保持一致,自觉排除国家限制发展的那些产业领域,以此来减少市场风险,增加获利能力。

2.从纳税人构成切入。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凡不属于某税种的纳税人,则无须缴纳该项税收,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税种纳税人,从而实现节税目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营手段和销售方式不断复杂化,同时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产品内涵不断扩展,以至于常常出现同一销售行为涉及两税种的混合销售业务。依据混合销售按“经营主业”划分只征一种税的原则,企业有充分的空间进行税收筹划以获得适合自己企业和产品特点的纳税方式。当然,在实践中对纳税人的筹划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如上述筹划避开成为增值税纳税人必须是缴纳营业税的税负较之增值税低为前提。

3.从影响纳税额的几个因素切入。影响应纳税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税额),计税依据越小税率(税额)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因此,进行税收筹划可以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例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有三档,即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税率18%,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至10万元,税率为27%,应纳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税率为33%。假定某企业12月30日测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1万元,则企业应纳所得税额=100100×33%=33033元。假设该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12月31日,支付税务咨询费1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100-100=100000元,应纳所得税额=100000×27%=27000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进行税收筹划支付费用成本仅为100元,却获得节税收益6033(33033-27000)元。显然,企业以较小的筹划花费有效降低了税收资金的支出,赢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

(三)切实做好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

一是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设立完整、客观、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报表,既是国家财务法规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是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

二是实行决策科学化管理。税务筹划具有鲜明的筹划性,即事先谋划、设计、安排,把税收成本作为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建立起科学严密的决策审批制,实行决策科学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税务筹划走入正轨。

三是建立企业税务筹划议事机制。税务筹划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可以由企业领导、财务人员、税务专家以及外部中介机构一起对有关问题讨论研究,一般来说,企业领导作为经营管理者,对本企业的整体情况了解较为全面、深入,同时可以站在一定高度,把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考虑,把握税务筹划在整体经营决策中的位置;中介机构的参与可以弥补企业内专业人员的不足,但其对于企业的具体业务、经营特点等信息缺乏了解,而这些可以由企业财务人员来提供。通过多方合作,真正把税收筹划工作落到实处。

(四)筹划方案的设计应以税后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

首先,要考虑各种节税技术的相互影响,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例如,很多筹划方案中都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的筹划。如某公司是一个年不含税销售额在80万元左右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的材料不含增值税的价格大致在60万元左右。该公司会计核算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是17%,应纳增值税=80×17%-60×17%=3.4万元;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6%,应纳增值税=80×6%=4.8>3.4万元。因此仅从增值税角度考虑应选择一般纳税人。但实际上,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多纳1.4万元,但其进项税金=60×17%=10.2(万元),虽然不能抵扣却可以计入成本,从而增加成本10.2万元,所得税减少10.2×33%=3.366(万元),大于多纳的增值税1.4万元,如果考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利润减少可能引起的所得税率优惠等因素,结果还将会有所不同。

其次,要用长远的眼光来选择税务筹划方案。税务筹划决策应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选择时,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较少的方案上,而是要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选择有助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税务筹划方案。

第三,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的同时,要遵循稳健性原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是为了获得整体经济利益,而不是某一环节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判断经济上是否可行、必要。同时,税务筹划与税制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债务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企业要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及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税务筹划方案,尽量使风险最小化。

标签:;  ;  ;  ;  ;  ;  ;  

如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能力_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