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对竞争环境的创设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竞争环境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竞争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并且不容置疑地成为现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然而,目前的社会竞争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和影响着竞争环境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创设、优化竞争环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价值性的体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创设竞争环境提供思想和社会心理基础以及方向保证。
一、竞争环境及其特质
所谓竞争环境,“就是人们在相互比较、竞争中所形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环境”。(注: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页。)在当代中国,经济领域的商品竞争、市场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效益竞争等已经全面展开,人事方面的竞争上岗、竞争录用、优化组合、优胜劣汰正在逐步推广,工作和业务方面的检测评估、评价鉴定、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得到广泛运用,这些无不说明竞争已经成为推动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不仅如此,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运行机制的本质性特征;从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到明确允许“部分人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制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普遍形成了竞争的理念;从趋同的追求到差异的认同、从潜在的较量到公开的竞争、从被动的服从到主动的选择,人们的竞争心理日益走向成熟……。正是上述的变化标志着一个现代竞争环境已经形成。
竞争环境作为现代中国人所面临的新的、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具有如下的特质:
1.机遇与风险并存是竞争环境的主要特质
竞争,固名思义就是在竞赛中争胜。在现代社会中指的是涵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精神追求的较量与物质利益的争夺。由于竞争的前提是机会均等,公平追逐,优胜劣汰,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原则上任何人只要抓住了机遇,发挥了能力与优势,就能在争夺比赛中获胜,就能得到最大利益,故竞争实质上就是机遇的争夺,就是能力发挥与优势的较量,它决定了利益的差异和生存发展的广度与深度。然而,由于竞争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决定了任何决策在竞争中都无法得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性保证,这就孕育和产生了风险性,产生了选择错误和竞争失败的可能性。因此,机遇与风险并存就是竞争环境的主要特质,竞争的这一特质使主动或被动参与竞争的人们面临许多过去不曾遇到过的新问题。能否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是现代中国人必须经受的考验,同时也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冲击和影响,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权利与义务并重是竞争环境的必然要求
竞争在现代社会既然是时代的特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而且关系到个体、群体、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人们理所当然地要求享有竞争机会均等、竞争原则公平、竞争活动和竞争结果公开的权利,即参与权利、公平权利和知情权利,这是正当的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进步的内在保证。而权利又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责任或义务,即要求公民在享有竞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保证竞争公平、公正的义务,不以权谋私、不黑箱操作,必须遵循守法、守纪、守信等义务,必须承担公平竞争、自主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与责任。因此,权利与义务并重就是竞争环境的必然要求。如何对人们有效地进行权利与义务教育,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新课题。
3.积极与消极并在是竞争环境的必然后果
竞争既然表现为精神追求与物质利益的争夺,那么竞争的后果必然存在着精神和物质享有的差异。现代竞争所产生的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竞争能力强弱与生存智慧高低的反映,因而既关系到个体对自我的价值与能力的认同,也关系到社会对个体的评价以及个体利益的获得与享有,从而成为影响人的生存质量与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正因为此,竞争必然具有积极的作用,即激发和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全力拼搏、发挥优势、开发潜能和发展自己。但是,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对待竞争结果的差异性,不能面对竞争失败的后果,就很容易导致人们心理问题的引发与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和社会层面的不道德和不正当的竞争等消极的影响与后果。(注: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0页。)帮助人们认识竞争的这一特点,从思想上、心理上为人们参与竞争提供有效的支持,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价值性要求的体现。
4.自主与主导并举是竞争环境发展的必要保证
竞争既然是机会均等、公平竞赛,它就赋予人们参与权;竞争既然要求认同竞争结果的差异性,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权利与义务并重和积极与消极并在,它就赋予人们选择权、自主权。在竞争中,人们必然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中,在各种因素的参照中,选择自己优势最强、能力发挥最充分、价值体现最大、利益获取最多的方式参与竞争,参与权、平等权、选择权、自主权是人们在竞争环境下必然要求和享有的权利,也是竞争环境得以形成和扩展的前提和保证。然而,竞争又不是无序、自发的,它的规则的制定,它的目标的设置都渗透着人的主体性的因素,都有价值导向内含其中,要想使竞争环境持续健康地发展,要想使竞争整体上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要求在竞争环境中,有主导性的价值加以引导。因此,自主性与主导性的辩证统一就是竞争环境健康发展必需的保证。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竞争环境的创设作用
竞争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既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与契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就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在承认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的同时,坚持人在环境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改变环境的基本观点,充分发挥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通过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意识,积极创设和优化现代竞争环境。
第一,帮助人们增强竞争意识,为竞争环境的创设提供思想基础
虽然当今竞争环境已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竞争的领域不断拓展,竞争的程度日益加深、激烈,但由于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间较短,人们的竞争意识明显出现滞后的态势。就年龄而言,中年以上的群体由于相当长的时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绝对服从、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观念一时很难彻底消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保守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年群体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多数不具竞争优势,往往遭遇“下岗”、失业和失败的现实,因而难免造成他们对竞争的恐惧,竞争意识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明显弱化,大多数人是被动地参与竞争,而一部分人则干脆放弃竞争。就性别而言,相比较男性来说,中国的女性又多受一种观念的束缚,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尺度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故女性的竞争意识相对较弱。就行业而言,竞争意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与滞后的情况,一些因社会分工而拥有社会优势资源的行业,不愿意参加竞争,害怕丧失已有的优势和利益,而那些处于劣势的行业,则可能因为担心现有的利益不保甚至招致被淘汰的结局,同样也害怕竞争,其竞争意识明显滞后。
这种情况和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际化竞争加强的趋势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加强竞争意识的培养,帮助人们认清竞争与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切身关系,帮助人们明白每一个公民在竞争中享有的权利,即参与权、平等权、选择权、自主权等,鼓励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只有人们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创设现代竞争环境才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克服不正常的竞争心态,为竞争环境的创设提供社会心理基础
竞争的目的既然是打破“平均主义”的观念,以各种利益的差异形成积极进取的动力,使个体、集体、国家的利益得到最大满足,从而推动个人、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因此,竞争结果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的特质既然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目标与结果不相吻合,竞争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对竞争的后果不具有心理平衡与协调的意识与能力,就容易使竞争造成消极的影响与后果,表现在对竞争目标和期望定位及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急躁情绪和浮躁心理;由于目标和期望实现受阻或难以实现而产生的挫折感、悲观感和自暴自弃感;对竞争结果的差异性不能正确对待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感、对竞争的恐惧感及嫉妒心理、攀比心理和报复心理,从而导致人们产生心理问题,这既很容易引发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和社会层面的不道德和不正当的竞争,又无法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心理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进行心理调适,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通过帮助人们加强心理平衡与协调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提高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为竞争环境的创设和扩展提供良好的心理保证。
第三,加强主导性与目的性的引导,为竞争环境的创设提供方向保证
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趋同”论、经济领域的“唯利”论、价值领域的唯“物”论、道德领域的“自私”论、文化领域的“西化”论、信息领域的“虚拟”论等是竞争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潮。既然自主性与主导性是竞争环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在这种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发挥其正确的导向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道德在竞争环境中的价值和必要性。恩格斯曾经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虽然通行的教科书里没有明确提出)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9页。)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反面事实与经验已经表明,道德精神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经济领域的竞争,各种利益的协调,除了行政、法律的手段外,还必须借助于道德的力量。只有当人们具有了竞争的道德意识,才会真正明确竞争的目的,正确处理竞争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次,必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们在经济领域守法、守纪、守诚、守信、守德,做到公平竞争,以义求利,在科技领域能够按照正确的伦理原则指导科学研究和技术运用,在政治领域做到公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以权谋私、任人唯亲。
此外,在竞争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渗透性、潜在性、强化性和优化性的环境教育方式。所谓渗透性、潜在性,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竞争环境中去,由显性教育的方式转为隐性教育,寓教于环境,起“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谓强化性,就是在制定竞争原则和竞争规范时,明确公平正义的原则,强调守法、守纪、守诚、守信、守德的规范,制定各竞争领域的基本道德要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竞争环境中起主导引领的作用。所谓优化性,就是对竞争环境中的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和风气加以克服与净化,将优秀的精神文化、良好的道德风尚融合到竞争环境中,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加强对竞争环境的鉴别力、选择力和改造力。只有这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地在竞争环境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为竞争环境的创设和优化提供正确的导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