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形势下企业情报工作的危机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出路论文,情报论文,危机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情报工作面临的观念、生存、经费和人才危机。指出了摆脱危机,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与信息市场接轨,走“靠大网建小网”之路;其次是广辟信息源,建立信息的分析评估机制;同时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人才;加强协作,多方筹资,走出企业情报工作发展的经济瓶颈。
〔关键词〕 企业 情报工作 现状分析 策略
改革十几年来,特别是经过“八五”,我国企业界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微观上看,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苦练内功,由生产型逐步转向了生产经营型。从宏观上看,国家实行放开搞活,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尤其是“复关”的冲击,国内市场即将与国际大市场接轨,这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也给企业情报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蕴含着危机。
一、企业情报工作的危机
⒈观念危机
我国的情报工作,迄今虽然已有40年的历史,但可以肯定的说,在前30年内基本上受计划经济的约束和控制,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和被动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思维观念。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使情报工作由从属和被动的寂静状态逐步转向了复苏,其工作人员的观念也较过去有所转变,但仍然缺乏锐智和竞争意识。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胜利召开,才表明了我国的科技信息机构将完成由情报产品经济即计划经济时代向信息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时代的过渡。这从宏观上确定了情报工作的发展方向,情报系统也才真正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思维活跃,学术活动频繁。但这仅仅局限于那些专业性的大、中型情报研究机构和信息中心,对企业情报工作而言,却未击起多少波浪。表现在:一是企业情报工作仅仅被当成企业技术服务或管理服务工作的一部分,行政上隶属于技术部门或其它管理部门;工作上缺乏活力,也难以放开手脚。二是企业情报工作人员长期囿于企业这个小圈子,对外界知之不多,工作上受“等、靠、要”观念的影响,造成不思进取,没有压力和危机感。三是个人收入上的吃“皇粮”和“大锅饭”现象,制约了企业情报人员主动性的发挥。
⒉生存危机
从企业来看,一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占领市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们纷纷转变经营方式,改组管理模式。有的走公司化,有的走企业集团,有的实行国有民营,有的实行承包租赁,因而企业的财产关系、组织形式、人事安排等都将发生变化。二是受“经济利益”特别是“近期效益”的影响,企业领导者往往只注重直接从事生产或承担效益指标的部门。如生产车间、销售部门以及生产组织指挥系统。加之过去情报部门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太深,在企业中的作用表现甚微。企业领导者们或管理者们在进行调整重组时,就有可能将情报部门搁置一边,实际上名存实亡;或解体分流,其工作由厂办或企业办、销售、物资等部门取代。所以说,在竞争、改组过程中,企业情报部门的生存危机始终存在。
⒊经济危机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企业情报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具备广袤的信息,先进的物质手段。信息的索取、收集,物质、设备的添置都离不开经费。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转轨”、“复关”等因素的影响,有人作过统计有将近一半的企业亏损,只有约占三分之一的企业赢利。今年,国家又推出了“保一千家”的新举措,既然是“保”,就说明不景气的成分相当严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情报部门想要完全靠企业出资来发展,恐怕很难如愿。另一方面,受国家放开搞活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纸张价格上涨,作为重要情报源的书刊、报纸价格更是涨得惊人。就以大家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同样的版本,1988年定价14.20元,1995年涨至40元,而企业对情报部门的投入一般都跟不上这个速度。可以肯定地说,这样惊人的价格增长也是加重企业情报部门经费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⒋人才危机
一方面,在企业“抓生产,促效益”的影响下,企业领导者们往往不愿把精明干练的人才放在情报部门,而现有情报人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深造。许多企业情报部门人员老龄化或新手太多,断层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在企业中,情报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不受重视,地位不高是常见现象。而国外的一些情报机构和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情报研究所或信息中心,条件都比较优越。一些企业中较拔尖的情报好手,由于受不住冷落,也只好“另投他贤”了。
二、企业情报工作的出路
⒈转变观念,走出误区,面向市场,主动为企业服务。
转变观念,首先要走出企业这个小圈子,冲破传统,与信息市场接轨。这是摆脱危机的关键。从大环境来看,光纤技术的应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议,标志着人类早已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作为信息事业组成部分的企业情报工作,要想跟上信息时代,就必须在观念上信息化,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走出三个误区:一是“等、靠、要”的误区;二是企业情报工作只能为企业服务的误区;三是信息共享,无偿提供的误区。“等、靠、要”显然是惰性思想的表现,有悖于时代精神,断不可取。企业情报部门应面向社会,主动出击,死死咬住各种信息媒体,像蜘蛛一样附着在信息社会这张大网上,汲取营养,然后精心编制自己的“小网”(即本企业的情报信息网)为企业服务。走“靠大网建小网”之路。国外的信息事业发展是非常快的,信息作为资源的效益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据美国政府透露,信息高速公路开通后,预计到2007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因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而增加3210亿美元,生产率增加20%-40%[1]。从国内来看,截止1992年,中央55个部委,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建立了信息中心;所有中心城市和一半以上的地区及四分之一左右的县也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机构[2]。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信息中心为中介的信息网络。应该相信,这张大网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而更加严密、结实,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而能更有效地达成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所以,企业情报部门必须摒弃那种小家子气的“协调发展”、“适度追赶”的落后意识、树立“高速发展”、“超前意识”的胆略和气魄,才能真正摆脱信息瓶颈的制约,在企业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
避开竞争,才是最好的竞争。走“靠大网建小网”之路也必须首先进行市场定位。好通过对市场信息、竞争形势及消费需求的分析,发现有竞争的空白区域或消费者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市场,以及满足不充分的市场“盲点”。然后,对这些瞬间即逝的市场机会作出快速反应和行动。使企业迅速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⒉广辟信息源,建立企业信息的收集、存储系统及分析评估机制。
著名图书馆学家彭斐章教授说过:“处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时,他还指出:“无论是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组织、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技术更新,还是原材料供应、资金支配和人才管理等各个环境,都需要得到信息保证。”这说明,成功的企业总是善于捕捉信息的企业。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一个覆盖面广,收集、传输效率高的信息网络,企业才具备了一个健全的既能感应外界,又能输导内部的“神经系统”。这样才有目标,才有后劲,才有生命力。特别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要强调面向未来决策,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合理利用也必须占据重要位置。
(1)建立信息的收集存储系统。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收集存储系统,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情报部门应积极协商及创造条件,在促进自身潜力和优势发挥的同时,走信息规模化之路。将分散于三产、厂办、及其他处(室)的有关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分配等进行调整、重组和补充,形成一定的信息规模。二是情报部门应建立“定期提供信息”的制度。定期考核并与工资或奖金挂钩,以保证长期具有相当的信息储量。
信息的收集系统应各有分工,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信息收集:①公开发表的信息。这主要从报刊、杂志、产品样本、企业广告、专利、企业名录、政府工作报告等情报源收集。国外竞争情报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收集这类信息,最简单的方法是数据库联机检索。因此,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经验,争取一定的经费,尽快走这条最简单的道路。②非公开发表的信息。公开发表的信息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人人都可以获得。并且它总是迟后的,静态的,常常带有不精确的成份。因此,收集非公开发表的信息对企业才具有更大的价值。这类信息情报源包括:销售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供货商、广告机构、展览会、博览会、经销渠道、企业职工的个人信函等。
合理进行信息储存并建立竞争对手的跟踪档案。信息的储存主要通过数据库和信息积累袋的形式进行。一个企业只有掌握了自己主要竞争对手的各方面信息后,才能于经营活动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企业情报部门必须审时度事,选择出对本企业最有威胁力的竞争对手,确定专人跟踪收集该对手的各种信息。然后编目成册,形成跟踪档案,以待分析利用,为企业竞争提供参考。
(2)分析评估。通过以上工作,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有价值的东西,但也存在对本企业无用,甚至会造成导向错误的东西。所以,必须进行信息分析,去粗取精。美国情报史学家罗伯特·沃尔斯塔特曾提出一种“噪音理论”。她认为,在情报机构所收集的大量信息中,“噪音”和“信号”是并存的。所谓“信号”就是指揭示敌人真实意图的情报,而“噪音”则正好相反,它不仅不能揭示敌人的真实意图,反而将“信号”掩饰起来。“二战”期间,日本以偷袭珍珠港来发动太平洋战争,而美国却认为日军不可能进攻珍珠港,最有可能进攻泰国、菲律宾或关岛。对珍珠港的防务始终没有提到议事日程。这实质上是当时强大的“噪音”掩盖了真相,才致使美国的判断失误。所以,情报部门必须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对提供给企业特别是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必须全方位核实、查证。
⒊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企业情报人才
(1)对企业情报人才的正确认识
首先,企业情报人才应肯定为特殊类型的科技人才。其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性质特殊。从产业结构看,情报部门属于信息服务业。故而“服务”则是其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二是要求具有特殊的知识智能结构。包括熟悉专业,知识面广,能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跟踪市场变化,能较深入地研究企业科研、生产或企业管理所涉及的那些领域。三是其专业职能主要是为企业市场竞争出谋划策,充当智囊和参谋。
其次,企业情报人才可以发展成为软科学领域的专家。其工作内容是获取信息,经过分析、筛选,然后设计并表示知识即形成情报。通过其熟练的专业技巧和快速敏捷的捕捉信息的能力与工程技术人员,决策层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共同构成企业情报信息网络系统的主体。并能够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来展示潜在市场的未来变化。
再次,企业情报人才应是社会化的人才。因为信息是社会性的,所以作为从事信息业基本一员的企业情报人才也必须是社会性的。同时,要求具有“社会视野”和“市场感知能力”,对国际国内形势有较强的观察力,这是个大环境。然后缩小视野用敏锐的眼光对竞争对手的意图,实力等因素作出准确判断,真正成为企业伸向社会的触角。
(2)合理利用企业情报人才
①合理利用人才,首先必须正确界定人才。界定人才应将“专业技能”和“务实”作为首要条件。其次,必须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肯定企业情报人才的成绩,应在晋级、提升、加薪、职称等实际利益上体现。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多劳多得。
②保证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智能结构,避免断层。企业情报部门应适时地补充新人,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人员外出进修或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跟踪国际国内情报工作先进的研究方法与工作方式。
⒋加强企业间或企业与国际国内大中型信息机构的协作,创造条件,走出制约企业情报工作的经济瓶颈。
据报道,1994年初,我国信息市场在相当多的领域已发展成各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信息网络,组建了800多个数据库,存贮了5000万条信息记录,引进了50余种国外数据磁带,开通了400多个远程联机终端和140个国际联机终端。这些信息网络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现在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扩展。由此看来,企业间和企业与外界间建立协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企业要发展,要了解社会和让社会了解,也为这种协作关系产生了强大的动因。
企业情报工作要顺利开展,经费是个瓶颈。走出这个瓶颈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制定情报工作远景目标并按期提出近期计划,争取企业资金。二是对图书、报刊等公开信息源,可采取较近的一个系统或一个片区或几个厂(所)共同筹资集中订购或按专业及生产性质分类,在订时有所划分,各自侧重订购某一专业领域的图书、报刊,然后互相交流、互相利用。这样,企业或部门在出资较少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三是组织企业情报部门的富余人员搞创收,适当开展有偿服务并逐年加大有偿服务的比重。包括:①开办“点子公司”,从事信息中介业务。②开展代查、代译、代购业务。③与出版社、书店取得联系,开办售书、出租和代销业务。④条件较好的企业情报部门,还可以开展情报人员的培训和计算机软件开发业务。⑤如果有条件和勇气,也可跳出情报工作的业务圈子,兴办产业或跻身流通领域。
总之,新形势下的企业情报工作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滞后与发展并存。关键是抓住机遇,找准出路,企业情报工作才有蓬勃生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竞争中发展。
标签:竞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