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所谓会计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而且更代表了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二)会计信息化特征首先,以实现会计业务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以实现物资、资金、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其次,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重组会计流程。在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业务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现出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集中化、实时化。再次,使用者通过授权可直接获取信息,能及时、充分地满足用户需求。传统的会计模式使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时地进行信息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最后,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信息化会计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基本理论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概念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基础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服务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特征 一是审计的所有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审计在众多领域不够完善,如尚未构筑起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多维审计理论,这种理论将使审计环境、目标、本质、假设、概念、标准、技术、方法、过程等的论述更新颖,更丰富,更具逻辑性和环境适应力。亟须加速我国的审计工作从落后的“计算机外围审计方式”向先进的“计算机内在审计方式”和“使用计算机审计方式”转化的过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责任与风险巨大的审计行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1世纪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这是审计教育的重要任务。二是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是与企业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合的、高度实时化的信息系统,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多元、实时、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也具有相同的特征,实时审计、会计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境外审计等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三是会计信息化审计将对传统审计主体、客体、方法和程序进行重整,可以支持众多新的审计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业务类型。尽管“两权分离的程度决定了审计主体的种类和被审计单位的形式”,“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历史变迁”,但如果所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只限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水平,那么提供的信息会单一、过时和封闭。正是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和全新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支持了集权或分权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之间的矛盾,从而支持了已有的和将有的多样繁杂的具体业务。四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模式重构具有主观能动性。现代信息技术不再只是审计模式外部的挑战者,已成为审计模式内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不但像其他环境因素一样对审计模式变革提出了许多必要性,而且还逐一提供了可能性。国际最新动态显示,功能强大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能够执行和提供各类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业务范围从以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专业性为基础的保证服务到以注册会计师专业性能力为基础的咨询服务。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意义 会计信息化审计将极大地提高审计的有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审计职业自身的发展。随着企业信息系统所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会计作为独立的信息系统将逐渐消失,传统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要求,因此,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更加庞大,这就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必须更加深入、全面。但国内外事实表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标的确立并不是随着审计技术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而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审计人员的意见并非绝对正确,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审计结果;二是尽管从整体上看,审计人员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远远达不到社会期望的要求,因为审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审计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这种差距严重影响了审计职业的声誉,增加审计诉讼成本,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面临巨大的职业风险,承担过多的审计责任,阻碍审计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求社会各界正确认识审计目标,即社会需求与审计能力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求审计师尽可能提高自身能力,在保持传统审计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开拓满足客户合理需要的新型增值业务以巩固和提高审计职业在未来社会的地位。面临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更加依赖,这为会计信息化审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代表了审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传统审计相比,现代审计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推动已有的审计变革,还能创造出更多新的变革。如果没有会计信息化审计,审计模式就得不到根本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在落后的审计模式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要受到影响。所以,会计信息化审计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
(四)会计信息化审计影响 首先,审计线索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信息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记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查。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和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和磁带,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不能直观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信息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查账方法对信息化会计已不完全适用。其次,审计内容发生变化。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仍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相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不知不觉地嵌入非法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就会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再次,内部控制发生改变。现代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此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信息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部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信息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互相牵制的控制失效。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信息化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最后,审计方式的变化。审计由完全依靠人工方式完成变为以人工为主,现代信息技术为辅的方式完成。在手工会计处理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信息化会计环境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和技术的改变。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应用现状
(一)硬件条件 目前我国管理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从总体而言,电算化的硬件条件仍然不高,要实现所有企业电算化以及非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更不用说会计信息化了。同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必须首先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化,以支持财务数据电子化生成方式。
(二)软件条件一是财务软件。目前我国主要的财务软件生产商生产的财务软件大多具有一定的远程数据处理与传输功能,并且推出的财务软件都各具特色。虽然这些财务软件的推出时间不长,在社会中的使用面不大,覆盖的核算领域也不广,同时财务软件的设计没有考虑审计软件设计的需要,使得审计软件的数据收集及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制约。但总体而言,我国的财务软件较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大。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落后因素的影响,要达到会计信息化审计所要求的财务软件的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审计软件。目前,我国较成功的审计软件主要有:审计法规管理系统;审计抽样软件;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多种行业审计软件;企业审计软件;适合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软件。在《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中提出了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对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实施有效监督的审计信息化系统,改变目前审计手工作业的现状,增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遏制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实现这一目标,审计署要加快软件开发,开发一套有效、实用的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操作实施、审计结果汇总和审计文书管理软件;建立审计数据中心,为审计提供数据和法规方面的支持,逐步与政府其他部分专用网实现网络互联、数据共享,并利用数据中心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比较,决断重大审计事项。
(三)审计人员 目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只是单纯的拥有审计专业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市场化建设与推行较晚,现行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较低。同时在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也没有计算机理论及操作方面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的注册会计师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水平还很低。而在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中,审计人员除了拥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国急需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快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防范意识加强广大审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起安全可靠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一是身份确认。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应该提供多重登陆体系,设置多重密码,制定操作权限。二是防火墙。所设置的防火墙只允许安全的IP地址通过。三是审计数据的传输。审计数据要有专用网络数据传输,其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四是反病毒。审计软件有效支持反病毒软件,对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甚至文档中存在的病毒进行防范和杀毒。
(二)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规则。会计信息化审计对象、线索、方法、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应该加快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制定以指导审计工作。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掌握会计信息化审计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未来趋势。在信息时代,审计人员若仍凭借传统的审计方法工作,将难以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审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积极主动的开展审计工作。
(四)积极开发审计软件 选择最好的财务公司进行审计软件的开发,其目的是要确保审计软件的品质。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应着重开发软件的管理功能和防病毒破坏功能,防止黑客攻击、侵入、篡改数据功能以及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顺利接口功能等。开发出的审计软件应具有审计整理、审计分析、审计查证等功能,并且能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制作,最终实现财务软件与审计软件一体化的目标。
标签:会计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会计软件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财会论文; 财务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