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何秋梅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何秋梅

何秋梅 四川省阆中市实验小学 6374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同时也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导向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为日后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需要进行设计,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能力与素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6-01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正确的方法,通过阅读等方式来对文章内涵进行分析,而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锻炼实现了对学生素质的提升。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运用范围较广同时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感悟到汉语的独特魅力,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让语文深入我们的生活。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肤浅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多数围绕着让学生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单纯的记忆,这种记忆模式下,学生不会对汉字和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应用性也较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化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但是过于复杂又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锻炼。

(二)没有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在单调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效率较低,同时也没有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现阶段教学只是围绕着课本进行,让学生单纯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这种方式下,学生虽然对内容有着一定的记忆,但是由于被动学习,很容易造成对语文学科的抵触心理,同时也没有主动感受和接收语文学习中传达的信息和观念,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的人文学科,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处在整体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层面,教师要利用好核心素养这一背景,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梳理并发现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规律,把握准确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语言经验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地对学习的语言知识进行理解吸收、梳理积累以及整合,使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语言经验和语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很多人认为语言和思维没有太多的联系,然而实际上,语言和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表达能力离不开思维能力的支持,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能力的支持,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思考以及问题环境,让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逐渐培养、提高思维能力。

(三)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具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利用语文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文字和语言的美感,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例如,在《蓝色的枫叶》的课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找出蓝色枫叶”产生的原因,并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然后对文章中出现的“皱”与“惹”两个词的运用巧妙性进行分析,并且由此发问,“如果想要将这两个字替换下来,你认为可行吗?如果可行,则使用什么样字好呢?”,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逐步具备使用审美视角解读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助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仅仅依靠课内教学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外素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造客观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内外素材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素材选择都是结合了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遣词造句和文章立意上具有典型性,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教学素材中的精彩片段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素材,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动能力。

(五)结合案例与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想要在语文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教会学生理解不同类型文章表述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中引入更多现实生活案例和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和价值;还有就是尽量规避传统灌输方式,适当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是借助多媒体演绎和文章内容相互贴合的情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六) 拓展思维,辅助小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维提升和发展等有极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一系列的文章之后,要强化个体的语言组织和阅读分析等技能,以便于学生能够随时精确地把握不同作者的情感表达习惯,并针对文章中心内容予以完整叙述。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在每堂课中及时大胆地阐述疑问,并且积极和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再结合个人独特的理解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其次,要求学生在阅读期间结合相关知识介绍,确保更加快速地理解一系列知识点;最后,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带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予以统一。

综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还是需要将学科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融合在一起,并深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习需求等要素,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4(12):113-129.

[2]徐碧良.小学语文中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7(35):153-157.

论文作者:何秋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何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