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贸组织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对策论文,中国加入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职能
世贸组织有三个基本的职能。第一个基本职能,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运作的国际规则,并且监督这些规则的实施。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给世界市场经济制定一个大的法律框架,全球的经济都要按一定的规则来运行。第二个基本职能,所有世贸组织的成员开展相互谈判,也就是开放市场。因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有惨痛的历史教训,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最后导致战争。所以说,世界的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发展就快得多,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才能产生共识,才有利于相互的经济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相互开放市场。开放市场的谈判,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但是最有效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一个组织来处理这个谈判。这个谈判场所,就是在日内瓦的世贸组织的总部,可以让有关国家坐下进行一个全球的相互市场开放的谈判。第三个职能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若一个国家没有按规则办,那另一个国家就可以将其告到世贸组织的机构来解决争端。
因此,了解世贸组织的职能,主要记住12个字:制定规则、开放市场、解决争端。
谈判历程艰辛备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行了15年的谈判,这个谈判至今未结束。回顾15年来的谈判,是一波三折,历尽艰辛,中间的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1986年提出谈判,从1986年到1987年为准备阶段。1987年开始,一直到1993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阶段的谈判,主要是审查中国经济贸易体制。其他国家参加世贸组织,最多两三个月就完成了,花的时间比较少,而中国为什么用了6年的时间?因为他们死也不承认我们是搞市场经济,这是谈判中的障碍。我们要向世贸组织成员说明,我们是搞市场经济,并按市场经济运作的。这是一个非常难说明的问题。当时我们说我们是以市场调节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体制,而对方不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说它们不是一类的东西。以西方观点来审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你的价格是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是整个市场的信息,当时很多外国人认为我们的价格在市场不起作用,因为当时我们有些企业,为完成出口计划,即使亏损也要出口,所以他们认为价格在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外贸中不起主导作用。第二个判断是否搞市场经济,看企业是不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还是在政府干预之下。说实话,当时没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但根本在于对方压根就不承认我们是搞市场经济,所以我们谈判多年始终过不了这个关。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搞市场经济。这个重大经济理论的突破,使我们加入世贸的谈判出现了第一道曙光。后来江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和年底十四大的报告,确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在日内瓦谈判桌上我们才宣布中国也是搞市场经济的,不过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于是花了6年时间解决了四个字——“市场经济”。因为你不搞市场经济,世贸的三大经济规则你过不了关。你不搞市场经济,怎么履行市场经济规则。所以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87年到1993年,总结起来就是解决市场经济问题。从1993年到1999年10月份和美国达成双边协定是第三阶段,主要是解决开放市场。每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都必须开放自己的市场,进行一系列的承诺,这不是对中方提出的特别的要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世贸成员几十年来都是开放市场,所谓乌拉圭谈判,一次又一次的谈判,都是为了开放市场,世贸的关税从1994年的45%降到1999年的10%。我们作为新加入的就必然要补这个课,人家的关税已达到这个标准,而我们的关税水平是43%,当然要我们的关税水平从43%降到世贸的平均水平。从1993年到1999年,我们又花了6年的时间,解决开放市场的问题。这6年我们同世贸组织的成员进行开放市场的谈判,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谈,然后签协议。最难谈的是美国、欧盟,他们的要求最高,难就难在我们承诺要开放市场。我们中国是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开放市场是有步骤和条件的。美国是不依不饶的,特别对他有重大利益的部门。石油最重要,所以石油的进口,决不能让外国人插手,永远是国际贸易。我们保留了几大项,粮、棉、油、糖、石油、化肥、烟草,一些是国家专利,而且永远是国家专利,这是涉及国计民生根本利益的。这些谈判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谈判的过程,核心的问题,一方面承诺开放,一方面必须按我们的条件、步骤来开放。正如江泽民总书记讲的,如果我们中国不是坚持有条件的开放市场,我们就不会谈那么长。花了6年时间来结束这场谈判,其难度和艰辛,是非常非常之大。这场谈判最后是由江总书记下的决心,大家都记得1999年10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那天正好是我们同美国谈判的最后一天,中央下定决心,一定要谈成,这是总书记的意见,也是中央常委的意见,总理亲临谈判第一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谈,当场拍板解决。最终我们与美国的谈判达成了双边协定。这是一个中美双方都感到“双赢”的协定。第四阶段,原想2000年年底前结束谈判,现在还没有全面结束。我2000年去了8次日内瓦,开了6次会,现在谈判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的起草,把过去多次谈判的承诺,包括欧盟同美国和欧盟以及90个国家达成的协议综合写入法律文件。这个谈判我们认为有几个月就可结束,结果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一年扫尾,也许要二年,现在谈不清。
回顾这段历史,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经济问题,一个是市场开放问题。这15年谈去谈来就是8个字,市场经济、开放市场。
加入世贸后的阵痛与对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好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个大发展的趋势当中。我们参加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实际就形成了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变成了我国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准备工作。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有两个重要承诺,一是搞市场经济,一是搞市场开放,这两个都是加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不搞市场经济,就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对外开放市场,也不可能搞经济全球化。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部分,应当从这个角度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简单地讲,中国入世和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关于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江总书记讲: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展。那么什么叫经济全球化,江总书记在1999年中央工作会上讲,当前国际经济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动向,一个是科技的迅速发展,一个是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个是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深刻的产业调整。我认为这三个重要的动向,实际上高度概括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实际是以科技研究为动力,跨国公司的经营为载体,而在全球进行一次产业调整。
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全球化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全球的生产,比如波音飞机,他的所有零部件是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的,福特汽车的零部件也在十几个国家生产,那么为什么波音的总经理能控制和指挥全球的生产,几万个零部件可以分工生产,很快就组合,不需要集中在一个工厂进行,而且通讯成本大大下降,运输成本大大下降(每一吨每公里运输费用从68美分降到11美分,降了好几倍。电讯发展,30年代从纽约打个电话到伦敦要233美元,到了1997年只要30美元,现在只要十几美元。再过5年他们可能降到3个美元),波音公司的总经理可以坐在办公室拿起电话指挥生产。有人说,为什么美国波音不能在本国生产,他主要是为了竞争。在波音几万个零部件中既有高科技型的,又有劳动密集型的。他把劳动密集型的放在中国、马来西亚生产,而把资金密集型的、还有非常精密的仪器放在德国生产,这样利用国际上相对低的成本回避风险。有些零部件在美元区生产,有些在欧元区生产,有些在日元区生产,如果有重要的货币动荡,他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基本平衡下来。这样很多的因素,促成了大的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生产,但是因为科技进步,使得空运的成本、通讯成本大大下降,实际上是全世界的生产发生了一次大的革命,不需要在一个地方一个厂内生产,所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搞商务通讯,物质交易的成本和预算的成本都大大下降。因为经济全球化,所以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实力非常强大。现在全世界有数万个跨国公司型的企业,控制了全球2/3的生产,2/3的贸易,2/3的投资,实力很雄厚。据1997年联合国的报告,全世界100多个大企业中,51个是大的跨国公司,有的跨国公司的经济总量超过有些国家的经济总量。美国最大的公司通用电器公司,每年销售总额超过我国的整个出口量,美国大的商场的销售额占我们全国的40%,其总量很大,经济实力很大,其全球化运作正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为什么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的生产,最后落脚在进行全球经济范围内的调整。从某种意义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如一个国家经济调整是在国家内部进行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所付出的代价和时间就是长久的,否则就短。因为他转移了很多不需要的产业。如英国为了产业调整,淘汰了纺织业,当时调整付出的代价很大。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省也好,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代价高低,看你这个省的产业结构在多大的范围内调整,包括县、市,同样如此,不能老看到县市的小范围。若一个县在全国范围内调整,那付出的代价就小。近年来,由于适应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持久的发展。之所以美国未出现经济危机,就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再加上高科技的不断发展。
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中国怎么办,是回避还是积极参与?我国正处在经济的上升时期,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门类齐全,只要驾驭得好,回避风险,绝对是利大于弊。所以中央提出要加入世贸。中央为适应全球化、利用加入世贸,承诺市场经济,开放市场,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形象,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好环境。因为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是政府行为,政府绝对不能干预经济,政府只能创造环境。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1月10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会上讲“争取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总书记讲得非常准确,是全面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的一个重大决策。经济的发达最终还是靠企业,政府就是为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化,更好地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从哪些方面为参与经济全球化营造好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营造一个更加好的国际环境。对外开放要同西方、美国打交道,因为资金、技术、管理基本上都在他们手上,我国搞改革开放没有一个好的国际环境是不行。那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按规则办事,承诺开放市场,首先有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因为中国20年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得到不少赞美。同时,一股很强的中国威胁论在散布,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是威胁。如不消除中国威胁论,我们的对外环境就不好。怎么消除和减少威胁论呢?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作了两个承诺,对消除威胁论作用很大,两个承诺就是搞市场经济、遵守规则。西方认为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强大,只要遵守国际规则就不会造成对其他国家的威胁。按西方观点,不管一个国家经济总量有多大,如果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市场是开放的,那么这个国家只能对全世界提供发展的机遇。因你是大市场,可容纳很多国家的产品。承诺遵守规则,我们同样有要求,其他国家同样也要遵守规则。为什么那么久一年一度最惠国待遇都解决不了,这个协议达成后就解决了,因为我们承诺了按国际规则办事,而美国也要按国际规则来办事。这十几年与美国斗争的核心就是要不要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2000年美参、众两院都通过了。所以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时,要求那些国家也要按规则办事,作出相应的承诺。
中国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这样可以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外国大公司不是一时一事看你降低关税,而更看重你是不是有一个稳定的、透明的环境,这样他才能从长远考虑投资。实际上就是与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透明的、可预见性的法律关系,这样就可大大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每个省能否建立一套透明的稳定的法律环境,而且真正实行法律法规,这是外国最看重的一点。为什么人大一直开会,这个法那个法的不断出台,就是要使我们的法律与国际规则一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以参加国际规则的制定,现在世界发展很快,出现了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一系列新经济的热点,而且世贸组织发起了一轮新谈判,也就是为21世纪经济作出新的规则。过去的规则中国没有参加,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利,我们也很理解。有人提出,这些规则都是美国人提出的,为什么非要执行呢?他制定的规则,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总不能不遵守,像参加奥运会一样,总不能因篮球架那么高,就不遵守篮球规则。只有今后制定新规则时要考虑到我们的利益。
二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搞市场经济是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凡是搞计划经济的不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更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这个从历史上可以证明。前苏联的科学技术是很发达的,但是前苏联从来没有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卢布对美元的兑换,华尔街股市的高低对前苏联是造不成威胁的。你不搞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所以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我们理直气壮地搞市场经济,这是中国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要的一个体制条件。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全球化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市场经济为主流的全球运行。我们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参与市场经济,也可以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主流部分。所以这次加入世贸组织作出这样大的承诺,对于我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强国,是非常重要的。
体制环境很重要的是法制环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建立一个可预见性、透明性、可操作性的法制环境。现在我们的法律正在逐步健全,没有一个严厉的高效的执法队伍也是不行的。所以,朱鎔基总理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经济秩序的整顿问题,建立一个好的体制环境,是核心的问题,无论法律环境怎样,有大量的走私犯罪,伪劣产品的泛滥,我们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法律环境,没有任何吸引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现在一直在清理法律法规,那些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法律法规、外资法都需要修改。这样使我们的法律环境与别人的法律环境相接合。将来美国人做生意,他在芝加哥做生意和到成都做生意都变得差不多,规则都差不多,就感到回家一样,他办事有章可循。他不需要去找省长、市长,按照规则就可以办,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要将这个规则相互衔接起来。
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际上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管理部门。计划经济最大的一条,就是政府权力太大,政府直接干预。所以我们谈判最关键的就是看企业是不是自主经营,如何处理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如果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干预经济部门的话,我国的市场经济永远也形不成,我们的企业永远不可能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者。企业能不能独立自主,关键不在企业本身,而在政府,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因为我们长期形成的政府说了算,影响太深。我们国内一些人到国外召开招商会,有些市长拍胸脯称有事找我,我们听了都脸红。这个市长是满腔热情,可讲出的话全是计划经济的东西。所以我们有省市长回来说,去了有些国家,州长都不接见我。我想你见他干啥,不如多见几个企业家,那州长根本不管经济。我们的市长却跟着州长屁股转,观念就是没有转变过来。说老实话我们中国的港、台办企业为什么那么成功,他们也是不找市长。当然最后事情办成了,见见面是可以的,在商业上不要参与。过去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问题,政府权力太大,批来批去什么都耽误了,本来一个高科技产品3个月就要更新换代,结果批来批去,批半年下来,产品也过时了。所以要下这个决心,简政放权,官本位是要误大事的。市场经济可干的事太多,政府需要加强的事情也多,例如税收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政府就要加强管理。
加入世贸后,政府部门要削弱很多权,这样对企业对国家都有好处。我们企业的成本中政府成本太高。跑一个批文到北京,要跑多少次,花多少飞机票,还请客送礼,多花多少钱?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们企业真正站起来,非常重要。一个小孩,那么多人管,爷爷、奶奶、母亲、父亲等,这个小孩能成为有用之才吗?咱们企业就这个样子,所以,我国要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的一条,就是培育一批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企业家。政府扶持起来的企业是永远站不住脚的。我国经济学家到马来西亚看到,该国的华人实力雄厚,所以当地政府一直想扶持马来西亚人掌握经济命脉,马哈蒂尔上台后,批了很多大企业集团,但是都是人为扶持起来的,而华人是经市场经济考验出来的。一个国家要有真正的企业,所以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中只要转变政府职能,真正为我们的企业服务,为他们创造条件,而不是制造关、卡,那我们的企业怎么不能上去呢?
再就是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作了两个承诺,其中一个开放市场比过去更大,江总书记讲,我们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关税大大下降,让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电视机、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产品逐步地大大降低关税,到2005年全部实行零关税。我们要参加高新技术社会化大生产。如上面讲的波音飞机,飞机零部件若返回美国增加20%的关税,那就相互抵消了,那市场开放就没搞头。所以要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就是为了参与全球化生产,使我们的生产成为全球化生产的一部分。不然,关税就成为大障碍。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件地开放一些电信、旅游、广告服务,这些服务产业在世界产业中占很大部分。按我们过去习惯的想法,工业制成品的产业越大,经济越发达;农业产业占的比重越大,经济发展越空。现在看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怎么样,发达不发达,主要看服务产业的比例,西方占75%,而我国占3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年改革开放证明,哪个产业开放快、早,那个行业就发展得快。所以我们的电视机是世界一流的,因开放早,而汽车迟迟不开放,发展就慢。银行、保险业要有计划地开放,要增加服务产业,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向前发展。归纳起来,就是看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出现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江总书记讲,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内部环境、体制环境,怎么来适应利用这个环境,你不适应就被淘汰,利用得好,就利大于弊,利用得不好就弊大于利,不可能一刀切。
最后,对外开放与地理因素也有很大关系。举个简单例子,运输成本,在内地生产的东西与沿海地区花同样的成本,那么外国投资者凭什么千里迢迢来投资,那沿海走得更快,你中西部不抓,这个距离就会更大。经济全球化,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得到发展,发展非常快,可以发挥最大优势,但必须根据自己的省情乡情来把握这样的机遇。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对沿海内地都是一样的,都可以利用这个环境,要分析省情,电信的开放是对的,但电子产品运输成本低,所以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国外环境,应该同沿海没多大区别,现在核心是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人才环境。像电子科大有很多人在国外,这是很大的优势,之所以这几年取得成就,很大程度应归功于海外华人。如果这样选择产业的发展,作为突破口,在产业调节上一定不要雷同,要回避自己的历史。在开放的问题上,还要转变一个观念,我觉得可以有直接对外开放,也可有间接的对外开放。因为全球化的生产,如美国在上海投资建立汽车厂,那出口一定落在上海人头上。一定要防止小而全,你上海搞汽车,我四川就搞摩托车,这个出口就算到四川头上,这就完全违背了全球化生产。我们要用全球化生产的观念来考虑,不要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只要拉动了我们的生产,哪怕仅仅供应其零部件,因为你有这个地域优势,这样算帐我们的心头就踏实了。生产零部件对解决当地的就业、当地税收都有利。不要只以在海关出口的指标来计算。另外吸引三资企业,他们一般都愿到沿海,如果我们为天津的手机提供零部件,那实际上我们也间接地吸引了外资。不一定非把那个项目摆在成都才算吸引外资,观念上要变化,首先要从领导同志开始。不要靠外贸出口名次,不要产量多大,而是如何使本省的成品、半成品出省,才能带动我们的发展。若把这些观念改变,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一个省的开放程度不在其项目的多少,而在于这个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多大范围内进行的。这样比较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思想。
还有体制环境,对谁都一样,如果内地的经济秩序很好,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比沿海快,投资者当然会到你这里投资。体制环境没有人为因素,市场经济最忌讳的就是重复,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一定要出奇制胜,从自己省情出发,搞出新的东西来。
中国加入世贸意义非凡
中央对加入世贸组织非常重视,除了我们对外开放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我们以什么形象进入21世纪,非常重要。我觉得通过加入世贸的谈判,有个好的形势。美国经济学家马斯特尔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能是20世纪最困难的谈判,涉及到把全世界最大的计划经济国家纳入市场经济的体制。这场谈判结束,最后是江总书记下的决心,充分体现了第三代领导人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很多国家很看重你领导层的人,在最困难时候作出了重大决策的形象。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环境,我们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对全世界树立了信心。中美谈判后对我国评价是很高的。还有一个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两个大的承诺,一个就是遵守规则搞市场经济,一个是开放市场,这些都是完全符合我们改革开放的路线政策的。但过去的改革开放是我们自主的决策。加入世贸组织签那么多协议,那么多法律文件,就使得我们市场经济也好,市场开放也好,是我们在外承担国际义务的一个部分。用外国人的话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我们中国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不会动摇。所以我们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长期的深远的。
最后一条,我们中国加入世贸,搞改革开放,在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国际上承诺搞市场经济,对于国际共产主义也是个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前所未有的,西方领导人现在还不相信,或者是半信半疑。为什么我们谈判的最高阶层,那么忙,承诺了那么多,他最后仍要我们一点一点细化,就是不相信中国能做到,就是压根不相信。所以,我国领导人经常讲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来履行我们的承诺。因为西方大量散布中国根本履行不了那些承诺。所以,要通过我们的实践,向全世界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共产党领导下,也可搞市场经济,而且搞得更好,这一点非常深刻。我们在重要的历史时期,把这个事情做好,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