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涉及国计民生的建筑项目,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其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工程实际开展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施工技术要属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了更好的增强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关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做好混凝土浇注养护工作,并对其具体施工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浇筑养护措施
混凝土是当下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使用性能也是极为良好。水利工程建设通过采用混凝土材料来进行结构设计,既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效率,又能够完全满足现下水利工程施工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体现混凝土的利用价值,有关企业,应重视其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并严格遵循工程施工管理规范,科学有序的进行浇筑养护工作,这样才能避免裂缝的产生,为工程的日后发展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1. 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混凝土拌制
水利工程质量的全面保证,离不开混凝土原材料的合理选择,其必须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并将性价比作为主要选择标准,同时还要确保其发源地具备国家认证资质,尽量对混凝土进行抽样测试,这样才能根据测试结果来评判其是否可以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使用。另外,待混凝土质量达标后,还要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科学进行拌制,主要看其骨料含水量能否与基准范围相吻合,若是存在偏差,则要立即作出修正,以便可以保持其最佳的施工效果。此外,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的投入数量,也要根据搅拌机的额定容量进行确定,不能过多,以免出现堵塞、黏连等不良现象,并还要对其坍落度进行有效的检验,使其达到规定标准,这样才能减少离析现象,为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混凝土运输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搅拌站与施工现场都会相隔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混凝土运输要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因为一旦出现偏差,势必会降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而每个工程企业所选的混凝土运输方式都会不尽相同,如选择垂直运输方式时,施工单位都会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设备,相反,若是选择现场搅拌的方式,则一般会利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来进行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就要格外注意,因为混凝土的匀质性若是产生偏离,则其离析现象就会大大增加,同时,还要注重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达到最小化,且要根据运输距离,控制好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以便可以更好的提升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使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1.3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工作是其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科学合理的进行混凝土振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时,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确保混凝土振捣的及时性,使其可以完全分布在模板中,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其密实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振捣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即: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而大多数水利工程企业都会采用后者,因为水利工程项目范围较大,所涉及的施工程序以及建筑资源也是十分繁杂,若是依靠人工振捣,是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且这种振捣方式也极易出现漏振的现象,所以,采用机械振捣是最为合理的,只要操作人员能够按照具体说明书来进行,掌握好每一个插点的振捣时间,就可以大大发挥出振捣的作用,使混凝土的应用性能得到最大化提升。
2. 混凝土配料要求
2.1基础要求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料要求是最为关键的工作内容,相关施工企业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首先,混凝土的配料规格要与工程所需的强度等级达成一致,以便可以最大化发挥其和易性、保水性、流动性等特效,其中,流动性特点最为重要,因为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浇筑与振捣难度,都与其流动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保证混凝土的配料规格十分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混凝土在浇筑和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离析现象,究其原因,这与其自身的粘聚性有着很直接的联系,因为混凝土浆在振捣后,根本不能与砂石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导致砂石材料常常处于露天环境中,所以,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规格就要符合相关基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的施工强度,使之可以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
2.2防裂缝要求
混凝土配料质量的好坏,与其施工强度和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联系,必须对其进行科学拌制,才能确保水利混凝土工程在日后使用中不会出现裂缝。
首先,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加水量,确保其浇筑施工可以做到规范化、专业化。其次,对于施工薄弱部位,要避免其施工过程交界面浇筑时间超过定额基准,且为了控制相邻堤坝出现高度差,还要规定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使之按照由上至下、由里到外的分层施工顺序。
第三,混凝土凝结后,必须对其进行重新抹灰施工,并清除多余的积水,这样才能减少裂缝的发生,增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第四,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裂缝现象,则有关工作人员要立即向工程技术部门进行上报,并适当调整混凝土配料的拌制比例,以便可以大大降低其绝热效果,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能力。
第五,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温度,使其始终处于26℃的可控范围以内,并适量加入膨胀剂、减缩剂等化学物质,以免其过早出现收缩反应,加大裂缝的发生几率。最后,要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用量,使其与规定基准相统一,这样才能全面增强混凝土配料的拌制质量,使之更好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最大的实际效用。
3. 浇筑养护措施
3.1浇筑措施
其一,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开展前期,工程质检人员要对现场钢筋材料和模板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质量规格能够达到规定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浇筑效果,使其可以早日如期完工。
其二,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式,进而使其下落高度处于3米以下的控制范围,若是采用分层浇筑法,其浇筑厚度要定额在小于200毫米的施工基准,而若是采用间隔浇筑法,则其每次浇筑时间也要做到合理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其三,如果钢筋、模板等材料存在较大的变动性,则要结合相关施工要求,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而要是浇筑面积较大,则要尽量选择单独浇筑方法,且也可以预先留下施工缝,以免进行后续施工时,会给其带来很多不良因素。
3.2养护措施
之所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日后投入运行时,出现大面积裂缝,影响到整体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因此,做好混凝土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其耐久性和稳定性,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势在必行的工作趋势。在制定混凝土养护措施时,有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来定,如采取保温、洒水保湿、涂刷养护剂等方法,都可以大大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和稳定性,切记,在养护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每次养护都要保持在14小时以上,并确保其每道养护工序都能符合工程施工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增强混凝土施工强度,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现下各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样,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混凝土所发挥的应用功效也是十分显著。因此,在实际施工时,相关工程企业一定要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具体施工要点,并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施工操作流程,科学有序的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使之达到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使其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崔桂宇,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浇筑养护分析[J]科技展望, 2016,05:29-30.
[2]陆梅,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02:20-21.
[3]李艳丽,水利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及后期养护[J]黑龙江科学, 2016,07:88-90.
论文作者:钱红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这样才能论文; 使其论文; 裂缝论文; 水利论文; 对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