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马列主义经济理论史全国学会学术讨论会综述_经济学论文

第五届马列主义经济理论史全国学会学术讨论会综述_经济学论文

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列主义论文,史学论文,学说论文,第五次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0月26日在长沙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出版工作的5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宋涛教授继续担任学会会长。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关于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国内外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研究会应该面对现实,在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有的代表指出,在当代中国,必须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的代表指出,自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有些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在探索市场经济道路的过程中,重点是要学习和引进西方经济学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搞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的,从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指导作用。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阐释现实问题。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的辨证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应该大力发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方面的一些重要思想。与会代表列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对我国现时的经济建设有指导意义的有关论述:(1)马克思的《资本论》早在凯恩斯《通论》发表之前半个多世纪,就已经揭开了“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完全解决了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和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2)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丰富的关于经济运行的理论,如关于货币流通、商品流通的理论等;(3)马克思对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经济增长不同方式的分析;(4)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国家经济职能的有关论述,对我们在现实情况下界定国家两大职能(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具体界限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建设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经济建设,实现两个“转变”,具体来说,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果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动摇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

代表们还就非国有化是否等于私有化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有的认为,非国有化不等于私有化,集体经济也是非国有经济,但并没有实行私有化;有的认为社会主义现阶段,有些人主张的非国有化就是主张私有化。在社会主义社会,允许非国有经济的存在,但不能搞非国有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应占主体地位。与会代表还就国有企业搞不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的代表认为,国有企业活不起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管理不善、老企业离退休职工包袱重、企业外部环境差、企业富余人员过多、企业领导素质不高,等等。不能把国有企业僵化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是产权的问题。也有的代表指出,国有企业之所以搞不活,产权不明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必须看到,产权明晰化绝不是产权私有化。

2.关于三大差别问题。与会代表认为,近年来收入分配差别、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有的代表指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的方针并没有错,但涉及到由谁先富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走的问题。目前,收入分配上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有些人并不是靠勤劳致富,而是通过投机取巧、违法经营牟取了暴利。这种贫富差别过大的现象实际上违背了价值规律,背离了按劳动分配原则,如果不解决贫富差别过大的问题,就会使改革迷失方向。有的代表指出,经过几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但城乡差别并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有的代表认为,国家要发展,要上新台阶,抓东部还是抓西部,要从一盘棋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不能解决东西部差别问题,就会加剧国民经济不平衡的状况。也有的代表认为,东部地区发展快,不仅使该地区经济繁荣起来,而且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对东部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应该给予肯定。

3.关于投资、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目前,投资、财政、金融体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有的代表指出,目前我国的投资体制严重不合理。第一产业投入不足,第二产业投入资金的效益不高,第三产业过热,股票、房地产投资过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对投资进行宏观调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投资过热已经成为通货膨胀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财政体制中急需解决的是中央两个比例下降的问题,一个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一个是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相比比例下降。这是关系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金融体制改革不抓紧,金融秩序混乱的状况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4.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代表们认为,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目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腐败等现象,单靠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大力加强法制监察;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切实实行政企分开。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问题

把经济理论的研究和经济理论史的研究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会议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1.关于劳动价值论。代表们认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技发展和信息革命给经济生活带来的新情况和新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并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给予科学的解释。针对“无人工厂”等技术先进部门价值创造问题,有的代表认为,关键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原理,正确区分物化劳动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应该看到,虽然直接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少了,但这些高技术工人的培养、机器设备的维修、操作都需要更多的劳动量。对物化劳动的转移所采用的变化了的、更复杂的形式问题,有的代表认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针对产业工人比重缩小,社会劳动广泛联系现象,有的代表提出对“劳动创造价值”的“劳”的内涵应有新的解释,认为只要是为一次新的生产过程所需要的人的脑力、体力的支出都应算作创造价值的劳动。

2.关于《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系的问题。运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理论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是代表们热烈讨论的又一问题。有的代表认为,既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实行市场经济,就有其共性。那么,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使用的范畴,只要说清楚其内涵、体现的关系及应用条件,就可以拿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使用。另有代表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范畴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含义,体现了一定的阶级关系,不可滥用。还有的代表认为,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采用新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关键是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实质。在这一框架之内,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范畴和经济运行机制。这样,在认识社会每一具体范畴的性质时,只要把握了基本的经济关系和作为这一范畴存在的其他经济关系,就不会发生抽象的概念之争了。

3.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问题。大家普遍认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对经济实践的总结和抽象,只有当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本身得到充分发展,其内在矛盾得到一定暴露时,理论工作者才能创造出象马克思《资本论》那样既反映经济本质又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需要人民群众共同的努力和理论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任命。

4.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现状。有的代表介绍了1995年9月27-30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恩格斯大会”的情况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点。“国际恩格斯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4天之中开了7次全会,并分为42个小组进行了专题讨论。大会总结了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新现象,并对社会主义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大会规模空前,引起极大反响,许多大报作了报道,称此次大会表明“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生”。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打破了党派界限,学术性增强;(2)在方法论上遵循马克思本人所采用的方法,结合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自然科学等,进行多学科、多因素交叉研究;(3)现实性增强,除进行纯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未来社会研究外,还增加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4)研究领域及学术联系具有国际性;(5)研究手段和通讯方式现代化。

5.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其他问题。此次讨论会正值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代表们还就恩格斯“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这一命题进行了讨论。有的代表介绍了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闻天的经济思想;还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三大改造的历史地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过渡时期经济构成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刚从俄罗斯考察回来的代表,介绍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私有化过程及其后果,大量实地考察的结果和数据表明俄罗斯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贫富两极分化,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俄罗斯的经济学家们和广大群众普遍认为改革已经失败,今后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俄罗斯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苏联人民付出惨重代价所获得的教训,我们应当注意吸取。还有代表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的修改、编辑及出版工作。新版《全集》和《选集》增加了一些新发现的文稿、大量的注释,对文章的排列顺序也作了新的安排,更有利于理论研究者及教学工作者学习、使用。

标签:;  ;  ;  ;  

第五届马列主义经济理论史全国学会学术讨论会综述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