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建筑是指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支撑下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建筑节能技术是智能化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如今我国大力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电气节能技术是实现智能化建筑低能耗的技术保障,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智能化系统的实践研究,改善和完善建筑环境的智能化节能系统,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优势。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优化;措施
1.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简述
智能化的建筑对智能控制和管理的要求比较高,而智能控制和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约能源的效能高低。当前,我们国家建筑电气企业主要是立足于能源节约这个理念来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根据某项调查数据可知,在我们国家多种能源消耗中,建筑所消耗的能源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尤其是建筑电气这一块。所以优化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成为了我们国家建筑电气技术研发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实现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需要关注其相应的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和控制系统等,使其运转能够做到高度的自动化,这也是未来建筑电气节能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符合的准则
2.1节能应在保证实现建筑物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开展。开发智能化建筑物的目的即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完整的服务,因而在进行节能优化时,需考虑到其是否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如正常的照明需要、运输通道通畅、休闲娱乐设施等正常运转等。
2.2节能应在符合实际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开展。节能技术的投入使用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成本问题,不能一味追求高效节能而加大投资,增加建筑物开发成本负担。因而电气设计工程师在进行节能优化时,需认真考虑节能方式的选择及其设备材料的应用,尽可能实现节能性能的优化与成本的控制。
2.3节能应满足低能耗的要求
建筑电气节能的设计就是为了节约电能损耗、高效利用能源,但是在注意低耗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应用效果的满足。因此对于建筑建设中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要尽量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等新要求。
3. 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优化设计方案
3.1 优化供配电系统
在制定智能化建筑的节能优化方案的时候,总体上还是要把握在建筑中用电设施的功率大小,还有负荷容量和布局分配等信息,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比较适合的供配电节能设备,只要用电设备是在正常的运行工作,就可以最大能力的降低能耗损失。因为在供配电系统中损耗电能的主要是变压器的电能损耗,所以要节能优化的话可以先从变压器入手,根据变压器所带来的负载情况,在成本能够控制的范围以内,合理分配变压器的负载,选择的变压器也要与驱动负载能力相符合,利用变压器可以减少能耗损失,除了这个,在同一个变电站的变压器可以并联工作,并根据自身所带的负载随时调整投放的使用量。
3.2 重视建筑电气质量的安全监控工作
对监控设备进行优化,这是保障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所以对此不能马虎,一定要加以重视,笔者建议优化工作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优化电气节能供电体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优化,如借助网络运行平台进行优化,借助人工智能识别体系进行优化,这样便于更加迅速的发现供电体系的安全问题。二是优化电气节能安全防范体系,这种安全防范体系包括报警系统、视频监控、门禁控制等等。可以通过很多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重视电气节能系统本身的质量安全和运行中的安全,确保其对人身物品没有威胁,从而达到全方位的安全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合理选择变压器
选择合理的变压器类型是高层建筑实现电气节能的关键。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会由于内部交变的电磁力线在内部铁心叠片处出现磁滞及涡流现象,而产生空载损耗,即通常所说的铁损。材料物理学的不断发展,非晶态磁性节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材料被广泛作为变压器铁心材料,从而出现节能的非晶合金铁心变压器。有效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因数,降低工程区供配电系统的综合线损,改善系统供电质量水平,从配电源头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了使变压器正常运行时,使其负载率接近最佳工况条件值,应在变压器负载率设计时充分考虑变压器铜耗。变压器铜耗与负载率的平方成正。
3.4 规范智能化建筑设计
在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当中,设计和建设单位必须要遵守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安全性是智能化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主要分为设备方面和人身方面的安全。尤其是对于人员密集、设备昂贵的智能化建筑,更应当注重安全性的保障。所以,在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的规范和标准,才能够确保智能化建筑稳定、长期的发展。
3.5 普及智能化建筑知识
在当前建筑领域当中,建筑综合自动化管理、空调无极自控、水平垂直电梯、自动消防报警、楼宇特种保安、办公自动化、信息高速公路、自动监测与智能仪器、自动控制与电驱动等技术都将会得到普及应用,因此,智能化建筑一定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建筑形式。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对软控制、调软体系、服务功能、适应性、高效性、便捷性、舒适性、可靠性等方面更加注重。
3.6 照明系统节能优化
照明工程将打破对电气系统的依赖,而是加强对光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未来几十年内,光源将日益发挥照明功能和作用,例如:增设光井、高透光率的门窗等等,光源具有天然、环保、储量丰富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势必要发挥其优势功效,充分利用光能进行照明,减少对电力系统电能的损耗,或者加强对电力照明系统自身的改良,引入环保节能灯具、或者声光控制技术等等。
3.7 加强节能监管措施
各监管部门应严格把关建筑节能审批工作,围绕建设工程的监管流程,从各个环节把关,认真搞好建筑节能的审批工作。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对节能专项验收程序的监督,要求验收不走过场。各责任主体相关负责人员到场,积极发挥监理的作用,严格把好节能材料报审关。
3.8 水源热泵空调技术
一些智能化建筑系统,其内部空调系统得到了节能化发展,最具典型技术当属水源热泵空调技术,这一技术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无污染等特征,因为地下水与土壤在一定时间与范围内其温度能够维持稳定状态,水源热泵技术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同以往的普通空调相比,空调的机组效能明显得到提升,节能效果达到60%以上,而且因为水源热泵中的水温通常处于稳定状态,这就使得机组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且低能耗状态下运行。
3.9 电梯技术
电梯应用既要实现使用者的出行,也必须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将电梯运行接入电脑控制监控,既可以实现电梯的高效运行,还可以掌控电梯运行状况,实现及时的电梯故障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将电梯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在火灾发生时,提前将电梯迫降至一层并开启轿厢门,为消防人员使用电梯做好准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进行优化变得更加迫切,对于节能设计的优化的策略的探析可以更好地提高节能技术的应用性,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青青. 智能化建筑电气的节能优化设计[J]. 山西建筑,2014,11:223-225.
[2]邹钒,田喜. 浅析建筑电气设计中建筑节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29.
论文作者:王守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节能论文; 建筑论文; 变压器论文; 建筑电气论文; 电梯论文; 系统论文; 负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