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需要。在新时代条件下,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应当通过研读经典著作学习理论知识;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民生问题建立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路径
一.研读经典著作,学习理论知识
研读经典著作是我们获得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来源。研读经典著作要讲求学习方法,不是一味的读经典著作,而是将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时间相结合,发挥经典著作的应有的作用。
第一.研读经典著作必须用科学理性的头脑对待理论知识及其框架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因此,我们不要带着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去看待它,要保持科学理性的头脑。经典著作是学者、经典作家理论思想最直接的记载,承载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思想宝库,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研究和参考的直接资料。
第二,研读经典著作要注意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所谓教条主义就是理论脱离实际;经验主义就是用实践工作代替理论知识学习。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我们在研读经典著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要尽可能地避免这两种错误倾向。注意两种错误倾向是理论学习的基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错误倾向,学习经典著作的精髓,理解经典著作的内容。
二.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它贯穿着基本原理,集中体现了其本质,并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地位是不可小觑的。
第一.从国家的发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始终坚持理论并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与之保持紧密联系且与时俱进。国家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的支撑,新思想理论体现出来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可操作性,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要在国家的发展中展现出来,从而证明其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
第二,从个人的发展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共同创造的理论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开创了新的飞跃,且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思想内容。新思想理论更值得我们学习,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新思想理论营造的良好氛围对于自身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利于全面发展自我,提升思考能力,创造新的思维模式。
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为载体,在中国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培育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红色文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红色资源,如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物质资源;红色精神,如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革命时期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作用是无法代替的。
充分利用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领悟革命精神。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展现出红色精神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需以人为载体,从而表达出各种情感。红色精神需要人们以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充分利用红色电影,红歌会等形式的红色资源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情怀。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电影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红色电影的角色、视角、主题等内容都可以作为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红色文化,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情怀。红歌会作为唱响红歌,弘扬正气的一种经典形式,有利于人民群众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传承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情怀需要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更容易吸引人们,从而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解决民生问题,建立物质和思想基础
从经济角度看,民生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更是迫在眉睫,解决民生问题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一.经济发展与民生互促共进,建立物质基础。全面把握经济发展和民生的关系,共同发展,互促共进。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突出问题,保持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物质基础,民生问题反映出的问题敲响经济发展的警钟,使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民生问题,更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在新时代条件下,经济发展与民生互促共进,二者趋利避害,共同进步。
第二,共建共享民生理念,[2]创造思想基础。在国家的民生建设中共建、共享二者不可分割,相互统一。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全体人民参与共建,每个人都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都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幸福指数自然也会上升,国家富强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也会在共建共享民生理念下实现。
五.结语
共建的民生理念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共建,即共同构建。共建的民生理念有利于解决公众不参与发展的状况,以达到公众参与的预期效果,公众最大程度的参与发展,有利于解决实施缓慢等问题。经济的发展需要共同构建的民生理念作为支撑,携手创造经济,带动全体人民发展经济,更利于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共建的民生理念作为保障,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创造人类财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2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9).
作者简介:李芹(1995年—),女,汉族,山西省垣曲县人,淮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作者:李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红色论文; 民生论文; 经典著作论文; 新时代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