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倩,袁林通讯作者, 黄丽,夏青

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倩,袁林通讯作者, 黄丽,夏青

(湖北民族学院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科445000)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因子影响方面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方法:查询与分析有关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归纳与总结相关问题。结果:在中医药治疗思路指导下,可通过应用辨证治疗、单味药及其提取物等方式调节细胞因子,起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网络存在密切关联性,细胞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推动促进或阻碍抑制之功效,中医药对本病有确切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中医药;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

李颖、汪悦、覃仕化等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1]中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基本病理变化为自身免疫异常所致致炎细胞因子以及大量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而可能导致滑膜炎、血管炎的产生。细胞因子是一组受免疫细胞以及部分非免疫细胞刺激因素影响所合成并分离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损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4]。

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网络

黄义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文中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到了类风湿关节炎这一病变过程中。高俊,丁真奇在《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一文中证实[6]: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涉及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局部乃至全身免疫性反应的各个关节环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相互诱生与调节,具有协同或抵抗作用机制,所形成细胞因子网络与中医领域有关类风湿关节炎的“阴阳”观点高度类似。

1.1 推动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因子

林小平,蒋青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对膝关节类风湿性滑膜炎患者血清TNF-α、IL-1及 IL-6水平的影响》中通过临床实验中证实[7],对于类风湿滑膜炎患者而言,IL-1、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1还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诱导作用,刺激滑膜细胞对其他相关细胞炎性因子的生活合成。TNF-α作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成分,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病变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1.2 阻碍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细胞因子

致炎细胞因子网络需要大量的抑制性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平衡其作用,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如IL-1受体拮抗剂作为IL-1家族中的重要细胞因子成分之一,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激活状态下产生,在与靶细胞表面I型IL-1受体拮抗剂结合的过程中存在与IL-1以及IL-1β的竞争关系,抑制合成阻断滑膜细胞前列腺素E2的合成反应,对控制软骨基质降解反应也有重要价值[8-9]。除此以外,IL-10被证实具有非常确切的免疫抑制性功效,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产生的方式加速滑膜细胞IL-1受体拮抗剂的生成,以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起到确切的免疫抑制功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中医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2.1 辨证治疗

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纳入“痹症”范畴中[10-13],在发病机制与治疗思路上与“历节病”、“白虎历节”等有一定相似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由各种因素所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所导致,症状持续时间日久,导致气血凝滞、瘀毒内生,各类内服外敷组方的治疗均应当以活血化瘀解毒为基本原则。周海蓉在《清热解毒法对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14]中针对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清热解毒组方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清热解毒组方对控制患者VEGF水平,提升TGF-β1水平有重要意义,从而在短期内改善患者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对T细胞活化产生抑制功效,进而使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表达、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减少,从而阻止或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损伤及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2.2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近年来,针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有关中药中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王胜男,陈萍,林素仙等人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15]中以临床试验的方式研究雷公藤多苷与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作用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方案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以及TNF-α浓度有重要意义。

总结:

本研究中综述认为:在中医药治疗思路指导下,可通过应用辨证治疗、单味药及其提取物等方式调节细胞因子,起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结合上述分析可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因子网络存在密切关联性,细胞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推动促进或阻碍抑制之功效,中医药对本病有确切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李颖,汪悦,覃仕化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7):581-584.

[2] 马武开,姚血明,唐芳等.试论中医"阴阳平衡"与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网络调控的相关性[J].江苏中医药,2011,43(7):3-5.

[3] 李海燕,陈琳洁,谢长好等.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四川医学,2017,38(4):454-457.

[4] 黄蓓,汪庆童,刘亢亢等.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中TNF-α信号通路与CD4+T细胞的关系[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7):900-903.

[5] 黄义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12):151.

[6] 高俊,丁真奇.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6,12(5):289-291.

[7] 林小平,蒋青.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对膝关节类风湿性滑膜炎患者血清TNF-α、IL-1及 IL-6水平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88-89.

[8] 庞学丰,刘欢,高立珍等.寒痹康冲剂对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777-2778.

[9] 陈红梅,王友莲.破骨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致骨破坏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9):1168-1173.

[10] 朱震,张世勤,汪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分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31-534.

[11] 王祥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施护[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9-811.

[12] 蔡雄,周华,徐宏喜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5):309-311.

[13] 陈栖栖,田娟,张晶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37和可溶性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3):422-425.

[14] 周海蓉.清热解毒法对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0.

[15] 王胜男,陈萍,林素仙等.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疗效及对外周血IL-6、IL-10和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202-204.

论文作者:李倩,袁林通讯作者, 黄丽,夏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_李倩,袁林通讯作者, 黄丽,夏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