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长制是在水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具备行政特性、高效的水环境治理模式。河长制一般都是由各级党政负责人作为河长,并落实辖区范围内河流的全面整治与管理工作;其主要宗旨是把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竞争机制、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融入到水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而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作用,进而切实提高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关键词:河长制;水环境;治理
1河长制的特点
1.1责任明确
各党委、政府领导作为水环境治理的责任对象,在自身所在区域对所管辖的河道和分工包片地区进行管理。党委、各级政府作为水环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需制定和实施所在区域河道的整治方案,强调横向协调,去落实长效水环境管理理念。
1.2任务具体
落实河长制治理方案,河长可在自身所管辖的区域进行会诊,构建针对性的水环境治理方案。也在方案具体实施环节,落实“三包”政策,由部门进行责任管理,由地区管理人员进行总量管理,由领导管理进程,构建一个“人人有压力”的水环境管理机制。
1.3考核刚性
一些地区建设“一票否决”的责任制,也有部分地区建设河长制保证专项资金,可对水环境治理的实施进程和效果进行奖惩。依据考核的结果,对那些达到治理要求的予以奖励(奖励形式为等额奖励和全额返还);对治理效果较差的扣除部分资金;对维持治理现状的则不奖不罚。
2河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河长制在水环境污染较为严峻的形势下,提高污水治理的效果,应用价值高。在过去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水环境管理效果较差、管理权责混淆等问题,影响水环境治理的进程。河长制水环境治理机制,完善以往水环境治理的不足,各级党政管理人员行使自身职责,利用行政管理方法与机制强化水环境管理。此外,此管理机制也明确了水环境治理期间各参与者的职责把统一领导作为核心,改变过去环保局、建筑设计院、水利和国土资源局多方治理局面。
3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保障措施
3.1量水发展、减负发展
树立“量水发展、减负发展”的理念,城市发展应有底线,必须顾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节约清水、截流污水、洁净河水”,以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进行控制,减轻水资源压力和环境负荷;该限制的一定要限制住,无承载能力的决不能盲目发展,不能无限制地一味向自然索取。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尽快编制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明确水资源利用上限、水环境质量底线,以及水生态功能区、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底线要求,约束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构建自然水系与调水工程互通互联的水源协同供水格局,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及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用规划聚焦生态建设的力量,寻求地区整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3.2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研究水质反退化政策可行性
针对目前河道治理注重短期效应的问题,在河道进行控源截污、内源治理以及活水补给等措施外,待河道水环境得到改善后,更应注重河道生态修复以及定期对河道水质维持工作,防止河道再次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行水质反退化前期研究工作,以一条(段)高于水质标准的河道为试点,通过严控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使其污染物排放不损害到受纳水体,同时通过生态修复、加强河道水质维护管理等手段,确保水体水质不再恶化,切实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为今后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中制定水质反退化政策提供依据。
3.3开展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尽早实现断面考核与总量控制双重手段
依靠科技手段,建立城市水文条件下污染物传输模型和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按行政单元分解污染负荷总量,按照水功能区水体水质目标对污染负荷进行总量控制,细化污染物减排方案和水环境保护措施,秉承一河一策,开展断面考核达标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双考核,以使水环境治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3.4创新河道治理理念,重视恢复河流自净能力
创新河道治理理念,借鉴欧盟《水框架指令》和美国的经验,尊重自然客观规律,以实现河流自身生态平衡为基本准则,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为主导,对河道治理去人工化,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减少对河道的控制。(1)加强水系连通,优先利用现有和原始河道,通过一定手段实现河道之间连通,让无水、污水河道补充清洁水源,让水流动起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2)加强再生水补给,通过引水调水,修建再生水补给管线等多种形式,将再生水补给河道,使河道满足生态需水量,增加河道自净能力;(3)种植水生植物,通过种植沉水植物,增加河道溶解氧浓度,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吸收河道内过量的氮磷污染物,防止水华发生;从而实现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逐步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及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的目标。
3.5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尽早实现水环境“社会共治”的局面
加大爱水护水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展览、讲座及免费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普及水环境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河道水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功能要求、保护要求和现状水质;营造“维护良好水环境人人有责,享受优美水环境人人有份”“我奉献、我享受”“爱水护水、从我做起”的舆论氛围;让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乐,提高市民的水环境忧患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水环境保护行动,使爱水护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公众行为和生活习惯;形成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知晓身边的环境状况,便于公众参与水环境监督和检查;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土地开发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北京水务局监督执法大队与志愿者合作,设立河道卫生巡察岗位,及时举报非法排污和不达标的污水处理厂排水信息以及沿途垃圾随意倾倒等破坏水环境行为,使水环境治理成果得到长远维护。
3.6完善河长制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能
建立沟通机制,上传下达快速高效,上下级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市级区级河长制之间,根据问题的特性,制定适合的解决方式,共同协商沟通完成计划任务。在河长制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应做到各执行部门完成任务,河长制工作办公室协调管理。例如像西安市河长制作战指挥部采取“综合+专项”的模式构建。综合工作组与市河长办合署集中办公,作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宣传报道及督查考核等工作,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6个市级部门牵头组成,分别负责城乡污水处理、水污染治理、截污纳管、沿河卫生整治、农业水污染治理及企业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这样任务清晰目标明确,各部门之间协调更方便。
结语
河长制下对水环境的治理既要注重眼前,也要着眼未来。现阶段,水质改善是施行河长制重中之重的任务,然而在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强调这一目标,尤其要避免“拍脑袋”式决策,要强化对河长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对水文学和水环境的基础理论技术的认识,强化他们的底线思维,以防止河湖健康受到不可逆破坏。
参考文献
[1]李乃韬.水环境治理市场爆发期的产融结合[J].城乡建设,2017(20):24-26.
[2]赵恩.关于河长制下水环境治理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7):64-65.
[3]厉臻杰,宋玥,胡媛媛,李欣源,商晓明.河长制推行的投资意愿和公众支持研究[J].中国商论,2017(26):161-162.
论文作者:杨慧迪,刘金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河道论文; 水环境论文; 自净论文; 水质论文; 污染物论文; 水体论文; 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