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人才问题研究论文_迟振华 荀秋杨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人才问题研究论文_迟振华 荀秋杨

迟振华 荀秋杨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7WTB011

摘要:当今就业难、或者难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是高校每届毕业时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概述,分析就业能力主要涵盖的内容,调研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提升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辽宁老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优化 就业问题

东北的再发展是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部署。它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倾斜,而是要在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的基础上,对东北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层次的调整与改革,从而在国家扶持下依靠其自身的脱胎换骨达到其再度的辉煌。所以东北的振兴包括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振兴:既有产业政策的调整,又有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既有市场体制的振兴,又有就业的振兴等等,而作者认为,就业问题在目前的东北,特别是在辽宁省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所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就业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1]

一、就业能力的概述

基于辽宁省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现状、地方区域的特别,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促使供给的质量有所提高,运用改革的手段调整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在投资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优化产权结构、优化分配结构、优化流通结构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促进资源整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使消费成为重要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提高社会生产水平的根本目的,现要求的老工业基地人才所需的就业能力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技术职能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对环境适应的能力等。工作技能的培养,应该从学校开始做起。要充分利用机会深入实际锻炼自己,如社会调查、学校集体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践锻炼,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紧在校期间进行弥补。

2、人际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是立足于社会[2]的根本要素。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兢兢业业,卑躬屈膝,不耻下问克服嫉妒心理;

(2)培养待人海纳百川的品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待人宽容,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的缺点;

(3)增强自信心,克服"社交恐惧症"。大学生毕业后,少不了接触各方面的人,如不能应对自如,恰当交往,将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所以,恰如地与人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努力提高和完善的一种能力。

3、生存技能

生存技能也就是生活技能,是指自理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困难的能力。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就大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年轻的大学生应该在培养生活技能的过程中显示立身

二、背景下,就业能力广泛存在的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东北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会解决,各项工作也将扎实开展。支持东北地区发展一批有优势、有竞争力、有基础的新兴产业。组织培育新型技术人才,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与引进。国务院重点开发东北地区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大连金普新区、支持中国制造2025年与德国工业4.0战略结合点、推动与俄罗斯合作。那么怎样提高就现在情况而言是急迫的。

1.大学生自己原因存在的就业能力问题

各大学广泛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模拟面试大会等课程与活动,学生在就业工作方面的焦点逐渐被重视。通过求职、面试能力的培训,很多学生在找工作的方面得到了提升。但从用人单位与企业的回馈看,学生们就业能力还是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第一,专业转换技能不达标。学生的就业职能应该转换为适合职业的工作能力才能为用人单位发挥价值,第二,职场人际能力和职业精神欠缺。目前相当多的毕业生存在人际适应能力差,挫折忍耐力较低的问题。第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差距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高于用人单位的评价,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对用人单位需要的综合能力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清醒有效、有的放矢地弥补、修正差距,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不利影响。

2.各大学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普遍问题

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变化莫测的就业要求环境。我国许多学校采用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然而学生在校时,大学生认识并了解希望单位并进行实习的机遇少之又少,[4]大部分用人单位的研究领域还不需求中专和大专甚至本科生参与。这大大造成大学生对其工作的深入了解和实践,也使公司对当今学生能力匮乏无能为力,而且单一的简历与笔试面试来决定是否聘用一个学生,实在过于片面,也大大加大了用人单位寻找真正人才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办法

供给侧改革将成为进一步扩大就业的动力,目前我国 我国就业面临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总量压力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毕业大学生应尽快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使自己在拥挤的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位。

1.形成良好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改进大学生就业培养环境在当今社会,在有限的市场满足量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清楚大学生到底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就业技能并明确与之对应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2.向上型转换经济输出方式,以单位公司需求为方向改革教育体制。本文作者认为,教育是象牙塔尖,理应追赶上如果适应经济发展。当今我国公司的大体改革改观能力还不够强大,以进出口贸物流为特点的低累加值还在经济市场中占据前沿位置。许多公司、用人单位对于高知识分子与人才引进的需求并不浓烈。

3.改进高校就业方面的教学环节,推进自适应和自主学业现阶段即需要改正

的制度包括学分管理办法制度,我们应该加快推进现有的必修学分向可自主选择和自主学分即大概念下的的学分制度的转变。在商科理论中,“实践与理论同步”是加快生产效率的重要举措,应该运用在学生们的课程中,理论与实验动手操作相结合。

4.以专业领域需求为底盘,加强学校就业联盟与企业之间联系,使学术和就业真真切切融合到一起。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学校公司关联还不是很密切,许多科研成果不贴切企业文化,更不能为企业所用,很难带来经济收益。所以说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是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难点。公司在学校设立科研室,向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发出聘请作为初级科研员在外国高校广泛存在,这样不单单会为公司带来收益,也可以快速发现有关人才。

参考文献:

[1]孔金平. 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

[2]陈端计,郅西栋. 东北振兴,重在就业[J]. 商业研究,2005,(06):154-155.

[3]孙记. 论地方高校本科教育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东北振兴为侧重点的分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6):154-155.

[4]王秋菊. 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迟振华(1982.05-),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 讲师

荀秋杨(1984.0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大连市国土资源发展研究中心

论文作者:迟振华 荀秋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人才问题研究论文_迟振华 荀秋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