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72例临床分析论文_吴艳杰

小儿高热惊厥72例临床分析论文_吴艳杰

方正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方正县 150800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措施,以减少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均行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一般首选安定止惊,每次0.3~0.5mg/kg,肌注或静脉缓慢注射;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速尿静脉缓慢注射;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结果:本组患儿未再发生惊厥,全部病例均痊愈。综上所述小儿在高热或过高热时(39~40℃以上),易引起抽搐。有发热的患儿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惊厥。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止惊措施。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分析

小儿高热惊厥(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其发病突然,如处理不及时,发作次数多,可至脑损伤,表现有发热,随后惊厥。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呈全身性、短暂性抽风伴有意识丧失,反复惊厥发作易转化成智力低下。也是一组与发热有关的非颅内感染所致的惊厥,约占小儿人群的3%~4%,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小儿,高峰年龄9~18个月。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仅有2%~7%的患者转变为癫痫。现将我院儿科2015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随机抽取72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2例住院病例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0-9岁,其中0-3岁36例,3-6岁31例,7-9岁5例;初次惊厥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9岁。抽搐发作l次62例,2次8例,3次以上2例。发热至惊厥时间1h-1d65例,2-7d 7例。抽搐持续时间5min内69例,5min以上3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50例,扁桃体炎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肺炎4例,病毒性脑炎1例。体温38.5℃以下5例,38.5℃以上67例。父母有热性惊厥史3例,全部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体征。

1.2方法

1.2.1辅助检查

本组72例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升高40例,符合缺铁性贫血标准,血钠浓度检查72例,低钠40例中惊厥≥2次28例、血钠正常32例中惊厥≥2次24例;部分心电图提示心律不齐或窦性心动过速;其中3例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表现为不对称慢波增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治疗及转归

惊厥急性发作时镇静用10%水合氯醛0.5 ml/(g•次)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如无效加用地西泮静脉注射,每次0.2~0.3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退热措施常采用安乃静滴鼻、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肌注复方氨基比林、酒精擦浴、冰枕等退热措施,使患儿体温很快降至39℃以下;对抽搐时间较长或存在颅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或速尿静脉缓慢注射,严重病例加用加地塞米松;其他治疗包括心电监护、吸痰、吸氧、抗感染、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营养脑细胞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全组病例均治愈后出院。对于有高热惊厥复发倾向的患者,在发热初期给予地西泮口服,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大部分患者没有服用。

1.3血生化检测

FC患儿于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2ml,发热对照组于发热期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ml,置于试管中,均不抗凝,3 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2],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钠、钾、糖水平。

1.4诊断标准

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是:1)多见于6个月~5岁。2)惊厥常发生在发热24 h内,以高热为主,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3)惊厥易反复发作,部分患儿有高热惊厥及癫痫家族史。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生化结果

FC组血清钠较发热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C组血清钾较发热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组血糖较发热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FC转归及复发

32例(81.36%)惊厥自行缓解,40例(18.64%)惊厥经静脉注射地西泮后缓解。所有72例FC组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发现:首发年龄<6个月或>5岁、首发体温<38.5℃、CFC及有惊厥家族史者易复发。具有上述复发因素以及惊厥持续时间≥15min、惊厥次数>5次、体温正常2周后脑电图仍有异常者易转为癫疒间及合并智力低下。

3.讨论

FC是小儿发生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性的不随意收缩。F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婴幼儿期脑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多方面的成熟程度相关。影响FC发作的因素较复杂,与年龄、遗传、免疫、各种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等有密切的关系。高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脑细胞对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惊厥阈值降低,导致异常放电而引起惊厥。

高热惊厥按发作特点和预后不同分为两型: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单纯型高热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多见于6个月~2岁;发作形式对称,一般为全身性;发作时间短,一般5~10 min;发作时体温在38.5℃以上(常在39℃以上);一次热程中只发作1次;发作后没有持续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没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脑结构异常。复杂型高热惊厥是指:发作前可有非进展性的脑器质损伤(脑瘫、智力低下等);发作时间长,一次发作>15 min;一次热程中24 h内发作2次或2次以上;发作呈局限性或不对称;有癫痫家族史;首发年龄<6个月;38.4℃以下就出现惊厥。单纯性高热惊厥发病率较高,但预后较好;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率偏低,但部分患儿可导致癫痫。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为,癫疒间的防治原则是:①立即控制惊厥发作;②及时退热;③预防惊厥复发。FC时存在低血钠、低血钾和高血糖,在常规治疗FC时必须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等因素,以减少惊厥的复发,减轻重要脏器的损害。具备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使用抗癫疒间药物防止复发:①复杂型发作,惊厥时间>15min或局灶性发作;②伴神经系统发育持续落后表现;③首发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④有反复发作史者。因导致FC复发和发展为癫疒间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复杂,许多方面的观点还不太一致,故还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

FC的预防:高热惊厥发作后应及时进行处理,临床用药多采用安定或巴比妥类。对既往有FC病史者,对于发热初期即给予安定口服,8h后再服1次;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对FC有正确的认识,学会简单的急救止惊处理,及时物理降温及预防性用药治疗。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FC时必须注意病因治疗及支持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等,减少惊厥的复发;平时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预防感冒。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一旦小儿发热,必须到医院求医。

参考文献:

[1]陈崇芝.小儿高热惊厥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1(10):1695-1696.

[2]张国伟.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72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5,09(8):636-637.

[3]田淑慧.小儿高热惊厥120例临床分析[J].,2014,11(20):99-101.

论文作者:吴艳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小儿高热惊厥72例临床分析论文_吴艳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