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任岩松中学 董晴倩
【内容提要】: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集中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认为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的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关键词】:生成点 冲突点 兴趣点 错误点 争执点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思考、兴致参与了课堂活动,因此,课堂生活是变化莫测、丰富多彩的。我们的教师要独有慧眼,善于激活、捕捉和运用课堂上的现场生成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如何教学资源?关键之一是如何寻求、把握动态生成点。
一、在学习认知的“冲突点”生成
在学生的学习,当遇到知与不知的矛盾、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矛盾、全面认识和片面认识的冲突、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的矛盾等问题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随之产生强烈的认知动机。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认知的冲突,依据学生不断冒出的问题和有教育价值的反馈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设计,使学生的认知冲突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增长大点。
请看《刻骨铭心的国耻》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话,日寇把这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你有什么感受?
生: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犯下滔天大罪,他们最不可赦!
生:35万人被杀的,其中还有军人,他们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呢?
这一疑问一下子点醒了我。是啊,对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如何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呢?于是,我把教学过程切入到课文最后一段(35万同胞被屠杀,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历史,不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理解上。而对此的理解,仅凭课文中文本的资源是不够的,靠老师的讲解体悟也是不够深刻的。于是,我向学生推荐了书籍,或上网查资料,或请教科学教师,了解当时的历史。一段时间后,我又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不仅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的历史教训,还引出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学生满脸稚气地讨论着如何不让历史重演。
认识冲突生发的资源,不仅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情况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自主阅读、积极探究的欲望,拓宽了阅读内容,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引发学生思维,学生的言语交际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二、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生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他们积极的探索,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而积极的探究,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关闭的心智,通过探究,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比如:我在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我原本的教学思路是:1、读课文,介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2、说说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可我一上课就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选自……”。学生大声回答《西游记》。又有一位学生就唱出:猴哥,猴哥!你真了不起。引发其他的学生哈哈大笑。他们见我也是笑眯眯的,课堂就热闹起来了。从窃窃私语到高谈阔论,同学们纷纷各抒己见,津津有味地讨论他们心中的偶像——孙悟空。
此时的课堂似乎有点乱,我要是把脸一板,也能很好地控制那种局面,然后按照我的教学程序进行。但是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的积极的互相推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时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到“齐天大圣”上,强压他们的兴趣点,那多扫兴啊!于是我把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调整:1、请大家从课本中找描写孙悟空的词句。2、把刚才零零碎碎的语言信息整合成一段流畅的语段,向大家介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以上的设计就是由学生的兴趣点而引发的,这样的学习既使学生学得有味,还能比较全面地感受孙悟空的形象。
三、在学生学习的“错误”点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也是常见的,只要我们善待,提炼和激活,这种课堂上随处可见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
我们不妨来看看<<林海>>的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读第3节中“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绿的颜色很多。
生:绿的程度不同。
这时,有个学生好像发现了什么,把手举得高高的,他说:“老师,这里深的,浅的,明的,暗的,为什么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师: 这里“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表示这里有“深的绿,浅的绿,明的绿,暗的绿”,是一个短语,而不是并列的词,因此不使用顿号。
错误更正了,有关标点的知识也讲清楚了,但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派生出来的教学资源.我请他们再比较两组语句,想想感受到什么?
A、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B、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绿,浅的绿,明的绿,暗的绿,绿得难以形容……
生:第二句“的”字后都有“绿”字。
生:读起来第二句比第一句更琅琅上口,听起来很舒服。
生:第二句读起来有节奏感。
师:是啊!大家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凝练和韵味!老舍爷爷不愧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生:第二句读起来似乎更体现老舍爷爷对林海的赞美之情。
师:太好了,你还体验到了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错误”催生教学的“美丽和收获”!原先只是想让他们理解、积累这段语言,而标点的错误催生出学生对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和鉴赏.我想,学生的语言功底、语言素养就是这样靠平时的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的滋润般练就、积淀的。
四、在教学的“争执点”生成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上课生成的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尴尬的问题所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出现疑惑,会产生认知的不同而争执。争执中的不同声音,是学生站在不同纬度上的一种多元思维的“呐喊”,也是不可得到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不能草草了事。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抓取新的信息,以激活学生积极而主动的思考,鼓励质疑、创新。
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学生往往会萌发出许多奇思妙,时有灵感和感悟,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机敏地把握,为教学所用,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维空间,更能体现学习活动是一个互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习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参考》2016年第3期
《福建教育》2014年第6期
《小学教育和小学教师》宁波出版社出版
论文作者:董晴倩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学生论文; 悟空论文; 互动论文; 认知论文; 课文论文; 兴趣论文; 自己的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