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1世纪的非洲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世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大国争夺的背景下,潜力巨大的非洲经济经过改革和开放,将伴随着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在新世纪里获得持续而缓慢的低速增长。
21世纪大步向我们走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订和调整发展经济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自己在新世纪到来时,占有最佳坐标和方位,以主动和良好态势进入21世纪。
在下一个世纪里,非洲将充满着希望。但是,目前非洲仍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大陆,处在世界经济的边缘。那么,非洲经济将以什么样的态势迈向21世纪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就笔者管见,从总体上看,进入新世纪前10年,非洲经济将持续、缓慢而低速增长,并伴随着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但是,非洲经济发展是有潜力和后劲的。
大国争夺制约着非洲的发展
概而言之,非洲依然是一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它的自然资源丰富,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宝库”。很多资源都还埋在地下,尚未开发利用。据称,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有50多种,非洲国家都有。其中钻石、钴、镭等的储量,均占世界储量的90%以上。有人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就是用的刚果(金)的钴。此外,铬、磷酸盐、锰都占世界储量的80%以上,黄金占54%,锗占50%,铂占40%,铝矾土占36%,铀占25%,铜和钍各占20%,天然气占12%,石油占9%;还有锌、钛、铅、 锑、铁、煤等等。
非洲有四万多种植物,其中经济作物居多。可可占世界总产量的58%,咖啡占23%,腰果占27%,芝麻占28%,各种薯类、山药占90%,木薯占40%。
非洲林业资源和水利资源也很丰富,约有七亿公顷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0%,高于世界平均数;水利资源占世界的40%。
从资源来看,非洲经济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非洲所以很穷,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资源尚未成为现实的物质财富。人们常说:“非洲人端着金饭碗讨饭吃。”要使资源成为可配置生产的资源,那就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这非一日之功所能及。所以,资源开发本身的重重困难,制约着非洲经济的发展。
本世纪过去几十年中,欧洲曾经是被争夺的重点。可以预测,在新世纪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作为“世界自然资源宝库”和潜在市场的非洲,必将是西方大国又一个争夺的重点。
近年来,西方大国特别是美、法、英、日等国,出于自身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战略的需要,纷纷调整对非政策,改善同非洲国家的关系,加强在非洲的地位,力图巩固和扩大各自在非洲的利益和影响。
在相当一个时期里,美国是不重视“光顾”非洲国家的。随着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加强,美国密切关注非洲国家经济复苏的趋势,而且越来越发现非洲有许多可开发的资源和潜在的广阔商品市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地”。认为开辟非洲、在非洲建立桥头堡,建立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新型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于是,一反常态,1998年3月克林顿总统率领包括经贸界人士在内的千人代表团, 访问了非洲六个国家,推进“伙伴”战略。美国现任总统访问非洲,是20年来所没有的。美国把美非关系提高到战略地位,克林顿政府随之就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性的法规和政策措施,连结美非利益交汇点。如美国政府的《非洲经济增长和贸易机会法案》,宣布撒哈拉以南40多个非洲国家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免税,美国要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把对非洲的援助改为贸易等等。此外,美国还利用培训非洲维和力量之机,延伸自己的军事影响,谋求控制非洲局势,为其在非洲的经济利益提供安全保证。
法国是非洲原有宗主国,五六十年代从非洲殖民地撤出后,“离土不离非”。在非洲法语地区,法国的身影犹在。面对美国在非洲的“插足”,法国急不可耐,主动调整对非政策。或巩固老阵地,或发展新空间,不但对法语地区“守土紧攥”,而且向原英属、葡属势力范围渗透。法国总统希拉克自1995年当政以来,连续多次出访非洲。在克林顿访非之后,希拉克不但对非洲法语国家继续“亲善”访问,而且出访了南非、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英语和葡语国家,推动法非新型关系向前发展。
英国也是非洲老牌殖民主义者,它在非洲的殖民地,一度占据非洲大陆面积的一半以上。英国对待殖民地向来手腕腥辣,讲究策略、利用矛盾,“以殖治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美、法在非洲大陆的争斗,英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巧妙地回旋于两者之间,既协调同法国的对非政策,又策应美国对非战略。英国的主旨是,顺乎自然地利用原有渠道即英联邦这一多边组织作为纽带,不声不响地实施其对外政策和扩大影响,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关系。为了显示其对非洲国家发展的“关心”,英国宣布,将90%以上的对外援助资金划拨给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并声称将着力实施1998年英联邦首脑会议制定的“贸易、投资和发展英联邦共同繁荣的道路”任务。其实质是在努力实现英国自身跨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日本,尽管当前正处在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但从它的长远发展战略着眼,也积极参与非洲发展事务,并主动承担援非义务。1993年日本发起召开了“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1998年日本又在东京主办了第二次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共商非洲政局和经济发展问题,推出了旨在帮助非洲“自助”的“东京行动纲领”,并答应近期援助非洲7.76亿美元,用于发展非洲教育和卫生事业。日本对非洲国家援助的条件是,要求他们对各自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改革。日本还准备同有关方面联手组建“亚非投资信息中心”,以促进私人和公共领域在非洲的投资。
在世纪之交,西方发达国家立足于新的起点,援助非洲,开发非洲,建立和发展同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会给非洲国家资金流入、技术引进和发展贸易带来好处。非洲经济发展将获得可捕捉的机遇,而非洲国家也必然将更多地依附于西方国家。但最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大国对非洲的战略,都有一个共同立足点,即把它们在非洲的利益,当作自己在未来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利益。它们在非洲土地上的竞争和争夺,并非无损于非洲国家人民的利益。它不能不影响非洲国家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诚然,在当今历史条件下,西方大国难以像原始积累那样掠夺非洲,但也不会是真心实意地促进非洲国家实现现代化、培植它们在非洲的强大竞争对手。说到底,它们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在非洲获得资源和占领市场。
现在,非洲领导人已在担心,在今后的合作中,西方大国会把它们的援助国际化,从而剥夺对非洲国家援助的优先原则,或在实际上把非洲国家总统的职权架空。
走出谷底 缓慢增长
非洲国家独立以后,就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虽然付出了努力,取得某些进展,但除少数国家,如科特迪瓦、肯尼亚和喀麦隆曾被认为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取得实际效益外,多数国家经历了曲折:或对国民经济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破坏了生产力;或超越历史阶段,奉行“社会主义方向”和“非洲社会主义”政策;或因大国插手制造热点导致政局不稳、战乱频仍;或经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和自然灾害的袭击等等。这些天灾人祸,使许多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几乎整个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进入80年代以后,非洲经济进一步下滑, 从1988 年至1997年10年间,非洲经济增长率仅有2%。非统领导人说,从1980 年到1997年间,非洲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由原来的2.3 %下降至1.4%。但1993—1996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25%, 加上热点降温、一些国家政局稳定和气候较好,非洲经济连年复苏,虽然呈不稳定性,但出现了持续增长。1996年增长4.6%,1997年增长3.5%,1998年增长率原预计为4.7%,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 实际增长为2.4%,非洲经济在世纪之交发展的趋势,象征着它已开始走出谷底,但增长是缓慢的、低速的。联合国认为,非洲经济要摆脱在世界经济中边缘化的趋势,必须保持6%的增长速度。 非洲经济现状与此相比尚有差距。从趋势来看,缓慢低速增长,将是迈向新世纪的非洲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据世界银行预测,从1998至2007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将为4%。为什么非洲经济不能发展得快一点呢? 因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第一,非洲国家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薄弱,经济难以快速大幅度增长。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数字,到1998年,在非洲53个国家中,只有8 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南非1302.2亿美元, 尼日利亚306.54亿美元,科特迪瓦101.43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亿美元的国家有5个:索马里9.17亿美元,厄立特里亚7.89亿美元,塞拉利昂7.26亿美元,塞舌尔6.88亿美元,佛得角4.36亿美元。
第二,战乱频仍严重阻碍着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非洲战乱延续了几十年,许多国家人民饱尝了极大的战争苦难,哪有经济发展可言。冷战结束以后,战乱稍稍缓和,非洲国家本应抓住机遇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稳定大好形势的发展。但好景不长,非洲战乱硝烟再起。内战之火、部族冲突、边界争端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近年来,撒哈拉以南十几个国家卷入战争,这给非洲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尽管今年7月非统首脑会议表示, 非洲国家自己有能力解决内部的冲突问题,刚果(金)内战也已经达成停火协议,但是,战乱阴影依然笼罩着非洲大陆。非洲经济发展势必还受到战乱的影响和制约。
第三,债务负担沉重,压得非洲国家喘不过气来,这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又一大障碍。到1997年底,非洲外债总量达到3405亿美元,占非洲国家出口收入的21.4%。自1988年以来非洲国家债务增长部分的三分之二,来自拖欠债务的利息。1996年拖欠债务金额高达640亿美元, 占非洲债务总量的五分之一。1997年整个非洲大陆吸收的直接投资仅仅只有47亿美元。非洲国家平均每年要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20%用于还债,有些国家甚至要拿出30%。虽然国际金融组织为全面解决非洲债务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但减轻非洲债务负担的力度很小,速度也不够快。债务重负,资金不足,将是非洲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势必影响对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投入,国际投资者特别是私人投资者对此望而生畏,从而会遏制对非洲债务国资金的流入,严重影响着非洲经济的发展。
必须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为迎接新世纪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非洲国家必须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由于长期殖民统治,造成非洲经济结构片面、单一,农业落后,工业不发达,初级产品比重较大、加上独立时国有化搞得比较彻底,国有企业效益低下,政策失误和严重腐败,许多国家经济长期走不出困境。但是,只要从国情实际出发,调整政策和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非洲经济发展是有潜力、有后劲的。以下几个国家的实践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30多年前独立时,国家很穷,农作物单一,只搞糖业生产。民主改革时调整政策,对生产关系有所触动,但没进行急剧性的变革,而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生产力上,搞多种经营,逐步形成糖业生产、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三大经济支柱,并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使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从1969年到1985年经济增长率年均为5.6%。1985年人均收入已达1240美元。此后, 毛经济一直以6%左右的增长率在发展,到1998年人均收入已达3700美元。
博茨瓦纳是一个只有120万人口的畜牧业和矿业生产国家, 独立时也是非洲有名的贫穷国家之一。由于这个国家奉行的开放政策对头,所形成的勤俭治国、精打细算、从长计议的优良传统和对经济特别对矿业生产的有效管理,使整个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到90年代初,国家外汇储备已达30亿美元。近20年来,博茨瓦纳经济年增长率达到8%。 这个贫穷的非洲小国,现在被西方学者认为已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被世界银行列为非洲发展成功的样板。
此外,肯尼亚、多哥、乍得等国也对经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这表明,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力,在未来的21世纪,非洲经济的发展还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