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模式研究论文_孙蕾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模式研究论文_孙蕾

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 710000

摘要:水力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和预防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技术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导言

我国逐渐重视水利基础建设,及加强了建设力度,水利建设相关法规、程序、技术规范等日趋完善,对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及参建各方的日常行为提供了依据,指引水利建设沿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前进。大体而言,目前的水利基础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含量和程序、模板样板的来源和运用范围都与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相差不了多少。由于水利基础建设投资少、规模小、工期短等原因,目前管理模式弊端开始显现,探求新思路,提高参建各方的素质专业水平迫在眉睫。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控制,发布水情、工情调度指令和启闭调节各类工程建筑物。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最多做些简单的编程计算,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近几年,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2水利工程建设现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性差,施工队伍混乱

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前,不少施工企业都不能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对于一些水利工程,甚至只进行简单的勘察,省略调查研究的步骤。这种不按照基本建设管理规程设计施工的行为,施工企业根本不能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并考虑各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工程深度和结构布局上也很难符合水利工程建设要求。个别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施工,由于工程前期准备不足,有的工程甚至存在一边施工一边勘测的现象。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随意压低工程造价,砍掉附属工程项目,并将中标水利工程分包给小单位施工,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2.2工程立项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水利工程立项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其目标是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通过实施水利工程项目,创造出最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水利工程项目立项一般要求有比较全面、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经济技术比较方案,但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在项目前期没有作必要的调研论证,没有搞清当地水资源、生产、人文、经济水平、群众意愿等情况,就立即上马,结果工程运行效益差,引起群众不满意和反对;也有立项受到行政指令干扰的现象,为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得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质量监督缺乏力度

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设置尚不规范,对于违反强制性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很难实行。由于缺乏具有水利资质的中介检测机构和有效地水利工程质量评定检测手段,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再加上质量监督机构中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很难全面深入的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3相应的解决措施

3.1以代建制形式解决缺位问题

代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行政部门实行全权负责,有相关人员负责工程的施工、招标工程设备、选定主要建材等工作。此种模式的优点是有效的处理了管理不力、技术薄弱等问题,缺点是这种过程建设由市水利局独家包揽,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下属业主完全不能参与等矛盾;乡镇街道等实行全权负责,并成立有乡镇街道组成的代建小组。目前,全市的水利专管员几乎都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因此,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核心专业技术,建设技术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工程。此种模式可以避免前种模式的弊端,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各方之间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但其缺点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经验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和宣传,导致在后续工程建设中不能提高技术水平,工程建设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行政辖区等实行全权负责,组建水利工程代建单位,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机构设置合理,技术能力强,专业人员多,能对各项项目实行有效的管理,而缺点则是由于复杂的组建机构造成财政的负担过于沉重。

3.2计划用水

水利工程具有蓄水功能,其可以用来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在使用水资源之前,必须根据水源情况、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做好输水或者调水工作。用水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当地情况,并具有简单操作的特点[2]。

在灌溉地区,计划用水主要是采取渠系测水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情况,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测水工作可以对用水计划的实用性、可行性进行合理验证,实现水量的合理调控,并能够对用水计划进行调整,确保用水计划更符合实际需求。在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时,技术人员有必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水分、气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联;同时,针对灌溉区特点,以此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措施,提升农业生产。

3.3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工程质量要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辟指出了,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衡量的。从中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至于管理活动之中,加强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质量问题很多,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特点,深入研究水利工程质量问题。要想实现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首先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严格按照该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从而才能够使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参考文献:

[1]李维忠.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的探讨,2017(1).

[2]田惠珍,潘晓燕,云江普,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内蒙古水利,2017(2).

[3]谢坚.浅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7(15).

论文作者:孙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模式研究论文_孙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