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标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为此,我们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的两条原则:1.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2.作业设计要由习题化转变为生活化、实用化。本着这两条原则,我们设计了三种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自主性作业
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们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努力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学习特长,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习的自主精神。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概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
教学《黄河颂》一课,我们设计了如下自主性作业:
1.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黄河的英雄气魄。
2.爱阅读的你,不妨阅读几篇关于黄河的文章。
3.爱摘抄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4.爱写作的你,不妨以黄河为背景创作诗文。
5.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黄河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6.爱唱歌的你,不妨编创黄河的歌给大家听。
7.爱讲故事的你,不妨给大家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8.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黄河是怎样形成的。
9.爱思考的你,不妨写写你对黄河的感悟思考。
10.爱探索的你,不妨找找黄河其他的特点。
以上十题,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不久,我们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有的是硬笔书法作品;有的是一幅画,并在画上题写了诗句;有的交了一盘磁带,里边录了自己的配乐诗朗诵或是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有的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黄河的万千气象;有的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并做了分类说明,有的是颇有深度的观察报告……形式多样、充满个性的作业说明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兴趣浓厚、独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学好语文也离不开作文的训练,我们一方面按课文的要求进行课堂作文训练,这类作文按年级按文体各有不同的要求,系统性、规范性强,此类作文对写作知识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打底子的,鲜有出色的凸现个性之作。另一方面,我们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训练。经常鼓励每位学生自主写作,写随笔、散文、诗歌、小小说、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等,不拘形式,只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写出特色,就行。这类作文常常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语言词采的飞扬,是自然的、真实的、充分个性化的。
二、合作性作业
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I.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10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活动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而且,合作学习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使其能养成自觉地与人友好相处、帮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好习惯。“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经常设计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我们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容纳学生的生活,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专题作业。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要求各个学习小组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充分准备,然后小组交流比赛。这样我们对合作学习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学生们一定会共同地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发挥群体的优势,精心地准备。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就可以体验到合作意识与方法,体验到合作的成功。因而学生完成作业的气氛热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你看他们共同完成的佳句:“一阵风吹来,山上的树叶就像波浪一样滚动。时有一片片叶子被吹到空中,哈!这是浪花。鱼呢?哦,就是在那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你瞧,多有想像力!正是在合作性作业的完成中,一句句闪烁着灵性的语句喷薄而出,一篇篇佳作燃烧着思想火花,一次次慷慨的演讲打动着我们的心弦。在合作性作业的完成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常常以“我们”而不是以“我”进行表达,凸显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努力开拓合作学习语文的新平台。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合作学习语文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有好几个学习小组在网上学习语文,有的在论坛上“灌水”,以键盘为笔,唇枪舌剑,论战不休;有的进行小说创作,比赛接龙,你续我接,不亦乐乎。
三、探究性作业
探究,则要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可能有价值,有的可能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他们是积极参与思考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给教师的建议》)。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探究的对象。探究的方法多样,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的范围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课内的主要是文本:课本、名诗、名著等,可以探究一篇文章,可以探究一本文学文化名著,可以探究一个作家,可以探究一种文学流派,可以探究一种语言现象等等,当然也可以探究语文考卷涉及的种种语言现象或阅读规律等。
但是,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所以应该延伸到课外。探究性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是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社会,比如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认识社会,寻找研究社会某一现象的切入口和线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直接了解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种种现象。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调查“社区中邻里关系”“我们的学生午餐”“我家的家庭开销情况”“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小区的安全状况”……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
现阶段房地产火爆,小区建设是个热点。我们就引导同学们组成了调查小组,调查了宜昌市东山花园全国模范住宅小区。孩子们的观察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充分肯定小区风貌的同时,竟然觉得全国模范小区“环境并不是特别的美”。而他们的道理也很充分:“乱扔垃圾”“乱停车”“保安不规范”,这些孩子们不满意的事情确实存在,而且他们还居然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住宅小区的建设,他们已经不仅着眼于经济层面的思考,而且深入到人文精神的诠释,你不能不为他们独特的视觉、犀利的审视目光而赞叹。连家长也说:“真不相信这些文字竟出自于几个十二三岁的孩童之手,但这确实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啊,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有回到社会中,才能得到升华。他们通过观察获得灵感,通过社会实践增长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着的大千世界。
探究性作业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适宜开展一些太成人化和功利性的课题。开展活动时除了紧扣语文学科的问题设计外,还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以便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热点,确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探究课题。其次,每学期还可以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究”,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再次,教师提供一定的选择范围或若干参考题型,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如学习了《赵州桥》、《北京立交桥》后组织学生探究“宜昌有多少‘桥’”。端午节到了,可以设计“粽子的来历”“屈原和端午节”“端午节和感恩节”“韩国申报端午节的思考”等作业练习。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作业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敢说我们的语文学习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标签:新课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