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山市城市道路改造中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论证的基本步骤和现状,并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设计方法
引言
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原有道路布局不合理、道路偏窄、功能不全等。而其平面交叉口往往是这些部位城市道路交通上的“瓶颈”,是制约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咽喉。因此研究探讨合理改造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显得尤为迫切。
一、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案论证的基本步骤
一个方案的提出和论证,必须经过背景调查、需求挖掘、资源分析、方案提出、方案分析、综合判断等几个环节。
(1)背景调查工作主要分为:地理位置、工程概况、项目来源、建设条件、现状调查。
(2)需求挖掘工作主要分为:功能定位、周边地块分析、交通量预计、以及业主需求。
(3)资源分析工作主要分为:工程投资规模、道路规划红线、现状障碍物影响等。
(4)方案提出工作是指根据前面的分析,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提出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
(5)方案分析是指从方案的功能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性几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
(6)综合判断是指在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之后,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优化改进,最终选择更优的方案。
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现状存在问题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中交通拥堵和事故多发的重要节点。本文以中山市城市道路为切入点,根据交叉口的位置、环境和交通组成等因素,对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精细化改造研究,全面挖掘城市已有道路交通潜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各种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达到规范路口秩序,保障安全,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经现状调查,中山市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交叉口几何设计问题突出,人性化设计不足:
①交叉口机动车道数不足。直行、左转、右转等车流混合,造成交叉口较大延误,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及环境成本。
②交叉口车道功能不合理。交叉口机、非、人功能设计不合理,造成运行混乱、机非交织明显。进口道流向设计已不满足现状需求,拥堵频现。
(2)其他设施设计:
①交叉口隔离设施设计不完善。现状交叉口部分未采用隔离栏杆等物理隔离,机非混行现象突出,导致机动车对非机动车威胁增大。
②各类附属设施的设置无序,妨碍行人通行。
③行人过街安全岛的设置不合理造成行人无法停留,未达到行人安全过街的目的。
以中山市北苑食街—彩虹大道路口改造工程为例,现状畸形五交口,车行道宽度不足,高峰时期拥堵,绿化景观占地过大,人行过街通行力不足且困难,实施改造需将现状道路断面进行重新设置,部分花基进行拆除,拓宽车行道,局部新建人行道,交叉口新增渠化岛两座。
三、道路平面交叉口精细化设计
1 交通组织型式分类及适用条件
(1)型式分类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型式可分为3种:常规交通组织型式、导流岛交通组织型式、路口清空交通组织型式。
(2)适用条件
①常规交通组织型式为目前中山市通常采用的路口组织型式,主要特点是交叉口面积较小,机动车通行能力较高,但是存在转角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大等缺点。常规交通组织型式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无条件设置导流岛的路口。
②导流岛交通组织型式是在常规路口的基础上,利用机动车通行的剩余空间布置导流岛,在有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过的城市交叉口,导流岛可兼做过街安全岛。合理设置导流岛可明显提高直行、右转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导流岛设有二次过街设施缓解机非冲突。导流岛交通组织型式适用于设有右转专用车道,且交叉口转角半径较大的交叉口。
中山市现状很多次干道与快速路相交时,均形成T型路口,而这些路口起初设计是没有导流岛的,后期由于机非冲突明显,车流量增加,所以对T型路口进行增设导流岛的改造设计。例如下图的中山市西区105国道与金昌工业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增设导流岛一座,同时完善配套交通工程设计。
图 1 中山市西区105国道与金昌工业路交叉口改造工程
③路口清空交通组织型式交叉口面积大,此种型式机动车效率降低,行人行走路径更长,转角处机非冲突得到缓解。路口清空交通组织型式适用于交通量不大,路宽较小道路交叉口。
四、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1.调整平交口平面尺寸
在有限的条件下对现有交叉口几何尺寸进行局部或全面调整、解决因平交口平面尺寸过小或几何构造不合理而使其通行能力不够的问题。
2.调整现有路网和增加支路
局部调整现有路网和增加支路,以改造多路交叉口、错位“7”,型交叉口等畸形交叉口,实现交通分流、简化交叉口交通形式,提高其通行能力和使用的安全性。
3.有效的交通组织设计和交通管制
有效的交通组织设计包括对现有交叉口进行渠化交通组织,展宽交叉口进口道和增设左转车道:规划增设交通工程设施;在交叉口设置信号灯管制;按规划封闭个别支路机动车交通;对个别路段交通限制方向行驶;或是上述几个方面的有效组合方案等,以综合治理改造现有平交口。
例如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与翠岭路交叉口改造工程,对环岛进行改造,由于现状交通量的剧增且无信号灯组织,故对其进行渠化,增设信号灯控制,拓宽右转车道,使其更好地满足现状及今后的交通流发展。
图 2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与翠岭路交汇口改造工程
结束语:
复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改造设计,是市政道路改造设计中的关键节点。以设计规范为基础,结合笔者设计工作中遇到的工程实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复杂平面交叉口改造的思路及方法。改造后的交叉口交通组织清晰明朗,提高了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及交通安全,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改造设计实践思考[J].袁杰.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
[2]基于功能需求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设计方法研究[J].张伟玲.建设科技.2015(06)
论文作者:王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交叉口论文; 交通论文; 型式论文; 中山市论文; 平面论文; 组织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