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三河学校 636150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能仅停留在单方面接受知识的阶段,在有效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加强课堂师生间的互动。
一、提问要围绕重点、目的明确
每节课都蕴含着一个或几个重点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提问,并拟定出包括怎样提问,提问对象,问题的先后顺序,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是否能被学生理解,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问题直指课堂教学中心。切忌进行四面撒网、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提问。
如在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学生对公式ρ=m/v常常产生“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错误认识。教师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创设情境,设计一组提问:1.某物体的质量为27g,体积为10cm3该物体的密度为多少?2.若该物体的质量增加到54g时,其体积是多少?该物体的密度是否变为原来的二倍?3.根据公式ρ=m/v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吗?
二、把握好问题设计难易度
课堂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思维的品质会下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削弱学生参与回答的热情,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就好比树上的果实,看得见,但是只有跳一跳才能得到。同时,适度的提问还应该是班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答得上的,只有难度适宜,问题的提出才有意义。
三、提问讲究趣味性,引人入胜
枯燥、乏味、单一、呆板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调动不起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所探索出来的问题更加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求知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能愉快地获取知识、吸收知识,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点。现代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学生在学习前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学习效率才会有所提高。说到提问的趣味性,设计问题要考虑到如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可以从学生们喜欢的日常生活兴趣下手,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调动学习气氛。
四、提问要注意设计提问的情境
谈到提问的情境,可能有些教师会问:“提问还需要设计情境吗?”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将用一则教学案例来说明设计提问情境的意义。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光的色彩、颜色”相关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颜色是怎样形成的?颜色和光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根本就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这是由于学生既对这个物理问题不感兴趣,又认为这些问题很复杂,自己回答不出来的缘故。有一名物理教师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看一个片段:山顶上,雨过天晴的时候,人们发现远处有一条彩虹,彩虹显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看到彩虹的人们惊呼说:“好漂亮的彩虹!真是太美了!”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什么,你知道吗?”这时就有学生愿意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这名教师在提问时应用了两个策略:第一个策略为教师应用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感官刺激,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物理问题上,产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心理。第二个策略为层进式的物理提问策略。
初中物理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抽象的环境中不会对物理问题有太多的兴趣,教师如果要让学生对物理问题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亲眼看到物理现象,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当学生看到物理现象在身边出现时,就会产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五、把握提问时机,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则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方位兼顾。教师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要让优等生吃得好,又要让后进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提问方式,变换不同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教师提问时,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等全体学生对问题有了一定思考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光靠“满堂灌”,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要用授课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鲜活有趣、由浅入深、从生活到理论的“问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紧紧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生学习动机,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王显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论文; 学生们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彩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