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鹏程道路排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设计营造如海绵一般的城市,是一种新时代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通过设计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传统城市过度开发土地造成水土流失,而c 二、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2.1生态优先原则
改造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 将保留原有生态资源作为改造设计前提,如绿地、溪流等,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2.2“减负”原则
改造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原有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通过改造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2.3统筹原则
改造设计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相对完整的排水系统。
三、以秦淮区区政府及太平南路景观改造方案为例的技术方法分析
项目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区政府及周边道路,秦淮区政府总面积2580平方米。其中硬质铺状面积1980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大门入口处两侧绿地内植被长势尚可,但缺乏亮点、美观性不足;绿地内变电箱较多,无遮挡。内部庭院中,正对大门入口为停车位,略显拥挤;围墙破旧、白色栅栏美观性不足;绿地中的植物无层次感,点种散乱;庭院灯及草坪灯样式老旧。
3.1技术方法一:利用原有绿地资源打造下凹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在项目设计中改造重点为正对大门的绿地,设计将停车位南移,使大院空间更开敞。同时利用原有绿地资源,将绿地整体提升。在绿地边缘则形成宽2米深0.2米的下凹(图1、图2),形成下凹绿地。利用下凹空间有效承接城市雨水。
图3:项目排水系统图示
3.2.1设置植草沟
植草沟又叫植被浅沟或者生物沟(图4),主要用与雨水的前处理,或者雨水的运输,用以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设计中将植草沟的布置低于铺装路面标高,路面侧石开口,通过开口将雨水引入植草沟,在植草沟下设置碎石层,内充透水盲管,用于运输雨水。
图4:植草沟图示 图5:线性排水沟剖面图示 图6:线性排水沟实物
图示
3.2.2设置线性排水沟
设计在透水铺装和围墙之间设置线性排水沟,利用线性排水沟将雨水汇入两侧植草沟(图5、图6)。
3.2.3布设溢流口
设计通过布设溢流口将过量的雨水排至市政管网,溢流口的做法有方形与圆形两种样式,可根据现场情况及景观要求选用合适的溢流口。
3.3技术方法三:路牙的“减负”处理
设计在原有路牙的基础上,结合雨水箅子点位予以改造,通过将路牙开口的方法方便道路雨水流入植草沟。采用开口路牙或三角形路牙的形式(图7),有效改变原有封闭式路牙对雨水的阻隔现象。
图7:路牙“减负”图示
四、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景观改造设计效益分析
4.1高效集水,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启发进行的城市景观改造设计,能有效的实现原有区域的雨水收集和利用,一定程度避免洪涝的发生。在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景观改造设计中,通过技术手段有效的将径流系数从原来0.83降低为0.69。同时利用植草沟和调蓄池的设置,在项目中实现了110m³的蓄水体积。通过统筹梳理排水系统,根据南京市1981—2015年降雨量统计分析,该项目地块控制降雨可达24.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到75%。
4.2优化城市公共空间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景观改造可以为城市建立更多的积极公共空间,增加了生态休憩场所,进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科学的水资源处理方式,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同时创造出了新的景观设计形式。改变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固有模式,减少了灰色排水设施的使用,大大的优化了城市环境,并为居民打造出了更多利于活动的公共空间。参考文献:
[1]李梅红,于海琴,王建良.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2]曹文美子.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2)
[3]邓彦,宋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
作者简介:
程颖(1988-07-29),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南京市,当前职务:市政科科员,当前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政工程管理
论文作者:程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城市论文; 绿地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秦淮论文; 景观论文; 排水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