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认知教育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影像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认知教育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图像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像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正处在由文字为中心的时代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时代的转变之中。图像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的面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人们往往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个理论问题,因而习惯于以理论化、抽象化的方式进行认同教育,却忽视了时代发展对形象化认同教育的现实呼唤,忽视了图像时代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忽略了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当前,回应图像时代对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呼唤,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像时代人的认知方式的变革

      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方式与人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认知方式又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刻认识时代的变化带来的人的认知方式的变革,是我们自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前提。

      当今时代,世界正普遍经历从以文字为中心的理性文化形态向以形象为中心的图像文化或者说“视觉文化”形态的转型,“全新的读图时代已经来临”。从严格意义上讲,图像时代是伴随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依据媒介传播方式的不同,法国作家迪布雷曾将人类社会不同时期依次描述为书写(writing)时代、印刷(print)时代和视听(audi-visual)时代。布雷托所谓“视听时代”,与媒介大师麦克卢汉所说的电子媒介文化时代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前瞻性地预言,人类的图像时代已经来临。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从未有过的图像丰裕期,各种集中、多样、强烈的形象信息,充塞、渗透于大众文化生活,事物的抽象的道理湮没在形象的烟波浩渺之中。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以图像化的方式来构造我们的“生活世界”,应验了海德格尔“世界图像时代”的精准隐喻,“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1](P899)可以说,“图像视觉通过卡通画、电视、电影、可视电话、多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形式,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部分,人类由此真正步入了‘图像时代’。”[2]

      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导致了人们认知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文字方式向图像方式的转变。图像时代与以往时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类以图像而非文字作为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文字的重要性被逐渐降低,视觉图像成为人们主要的感知对象,即使不能完全用图像表达,人们也会尽量把文字表达简单化、形象化、符号化,成为视觉图像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视觉图像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有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人们不仅可以建构起视听基础上的丰富图像,而且还可以在现实图像的基础上建构起虚拟图像,并且促进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现实图像和虚拟图像的融合与融通,为人们充分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和把握丰富多彩的图像信息创造了客观条件。在图像时代,图像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生活乃至认知方式,图像语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生活、文化和认知的每一个层面。

      二是从抽象方式向形象方式的转变。人们认知世界,由文字为主向图像为主的认知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是从抽象的认知方式为主向形象的认知方式为主的转变。抽象的认知方式,主要诉诸人的抽象思维,诉诸抽象思维赖以发生作用的语言信号系统。而语言信号系统,主要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出现,人们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了解和把握世界。这时候,书信、报纸、小说等大量的语言文字的出版物,就成为人们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主要载体,这也就是迪布雷所说的以文字印刷出版物为主的“书写统治时代”。而语言文字本身是人类生活经验长期积淀和高度概括的产物,具有抽象性。运用这种方式认知和把握世界,就是一种抽象的认知方式。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从互联网向融合网、从固定网向移动网、从新媒体向全媒体、从多媒体向自媒体转变的发展趋势,视听产品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达5.57亿,手机新兴媒体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77亿,使用率为58.1%。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4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43.1%提升至44.6%,增长规模达3 288万人。手机端游戏用户成为最核心增长动力的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内用户向手机端转化进一步提升。网络视频用户数也继续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手机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71.9%的视频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视频,其次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使用率为71.2%,平板电脑、电视的使用率都在23%左右,是网络视频节目的重要收看设备。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融传统电视和网络为一身,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截至2014年12月,网络电视使用率已达15.6%。视听产品的大量出现和使用,表明社会真正进入了“视觉图像时代”,而“视觉图像时代”也就是迪布雷所说的“视觉统治时代”,人们认知和把握世界进入了以形象的认知方式为主的时代。视觉图像主要诉诸人们的形象思维,人们把图像与语言、图像与思维结合起来,形成了图像语言、图像思维,并运用图像语言和图像思维来认知、思考和把握现实世界,感悟和体认图像世界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

      三是从平面方式向立体方式的转变。伴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方式日益由单一的平面认知走向立体的多维认知。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通过语言文字的平面载体,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平面载体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线性结构来帮助人们认识和反映世界,在平面载体的语言文字中,各个词语是前后相连,彼此之间结成一种以语言的线条特征为基础的关系,这种线条性特征决定了它所显示的事物只能是历时的、平面的,认知方式既是抽象的,又是线性的,不可能共时地再现立体、多维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容易限制人们的想象,束缚人们的思想。现在与过去相比,情况已大不一样。人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青少年,可以说,都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出生和成长的一代,是“网络的一代”。80后、90后青少年,他们的学习、阅读、思考、成长方式都深深地受到互联网、数字化、多媒体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网和电视网三网合一之后,出现了移动网络,各种飞信微信、博客微博、图片图景、动画动漫、网络游戏、电影电视、音频视频等新媒体、多媒体、自媒体、全媒体在三网合一尤其是移动网络上立体呈现,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方式,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更多地以形象化的方式获取互联网等传播的信息,反映、了解与认知世界,探索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变化及其意义。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形象化的认知方式,而且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认识维度,有助于人们立体多维地认识和把握世界。

      四是从呈现方式向建构方式的转变。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叙述、描述来反映和呈现客观世界,由于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而语言文字是高度抽象的、概括的,人们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来反映丰富的现实世界时,往往感到语言的匮乏、笨拙,力有不逮,言不达意,难以穷尽现实世界。人们看到的世界是语言呈现的世界,语言叙述和描述到什么程度,客观世界就呈现到什么程度,而现实世界经过语言的过滤之后,往往舍弃客观事物和现象鲜明的个性特征,从而不同程度地失去原有的丰富和生动。视觉图像主要通过视听基础上呈现的丰富图像来反映和再现客观世界,图像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再现,既有客观世界的整体图景,又有具体事物的鲜明特征,既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又有生动的具体形象。而形象大于思想,鲜明生动的图像,不仅以多维的方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而且为人们留下了认知和解读图像的广阔空间。形象的图像,具有暗示、隐喻、联想的功能,给人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可能。而人们借助形象的图像来认知和把握世界时,就不是被动地反映和再现客观世界,而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而生动的反映,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图像乃至虚拟图像,实现现实图像和虚拟图像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这种反映和认知,与其说是一种呈现,不如说是一种建构。这种建构式的认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更生动、更准确、更深刻。

      图像时代人的认知方式的这些深刻的变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既提出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而必须回应挑战,把握机遇,创造性地探索和运用适应图像时代人的认知方式变革的新的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凸显

      图像时代人的认知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带来的最大变化和影响,就是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凸显。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3]认真分析人的认知方式深刻变革带来的影响,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方式,把形象化方式自觉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1.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呼唤

      图像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在图像时代,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取得人们的有效认同,都离不开形象化认同教育。图像时代催生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核心价值观需要形象化的认同教育方式,二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图像时代对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呼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图像时代呼唤形象教育。图像时代与形象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正如图像与形象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样。以文字为主的认知方式向图像为主的认知方式的转变,实质上意味着抽象的教育方式向形象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谈到这一变化时指出:“通过图画进行交流,已经发展到空前的规模。一切视觉的表达方式正在侵入每一个人的世界,正在渗透到所有的现代生活方式。今天,形象,无论作为知识的媒介物,或者作为娱乐,或者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在文化经验的各个阶段上,都表现了出来。”[4](P99)以文字为主对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反映,以图像为主对世界的反映是一种形象的反映。图像时代,以文字反映为主向以图像反映为主的转变,必然要求抽象的反映向形象的反映转变,在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则必然表现为抽象化认同教育向形象化认同教育的转变。只有主动适应这种转变,着力推进形象化认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潜能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实效才能得到充分显现。

      二是图像时代的人需要形象教育。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口语时代造就善于言语叙述的人,印刷时代造就善于文字书写的人,图像时代则造就善于图像认知的人。图像时代对人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造就了所谓的“图像人”。这种“图像人”,是对图像产生依赖依恋的人,他们喜欢图像而非文字,喜欢形象而不喜欢抽象,喜欢动态而不喜欢静态,偏好通过生动的图像进行形象的思维而不喜欢通过枯燥的文字进行抽象的思维。这一点,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或者长久地围聚在电视机旁,沉醉于动画片、电视明星之中,或者手捧色彩鲜艳的卡通书,手不释卷,或者终日沉浸在电脑游戏创造的图像世界里不能自已”。[2]如果我们忽视或无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继续沿用抽象的理论教育为主的方式,可能就会反过来被忽视。如果我们因应青少年的这些变化,注重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形象化方式,就更容易走近、接近、贴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共鸣、契合与认同,产生图像和形象的共享与认同,进而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观念的认同,无形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果。

      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适应图像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就要注重形象育人。既要善于从形象入手,运用大量生动的图像、影像、形象来进行教育,又要着力揭示图像、影像、形象蕴藏的深刻的价值意蕴,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达到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道德人格,完善人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三是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形象教育。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游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生活、学习、实践的图景和画面,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的区别,诠释着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视觉图像,为我们开展生动活泼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最好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抽象地坐而论道,讲大道理,而要紧密结合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实际,运用丰富多彩的图景和生动鲜明的形象进行教育,把抽象的价值观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日常化,把感性和理性、文字和图像、抽象和形象有机结合起来,从生动感人的图像和形象入手,揭示蕴藏其中的核心价值观意蕴。越是抽象的价值观,越是要用形象化的方式来诠释。越是形象化的方式,越能揭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越能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意蕴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迫切性,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的意蕴,以便把形象化认同教育真正抓准、抓实、抓好。

      那么,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具有哪些意蕴?应当如何把握呢?

      一是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意味着运用形象的方式进行认同教育。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首先就是要求把形象化作为一种方式,运用形象的方式进行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体现为日常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各种具体形象,包括各种生动鲜活的视觉图像,如电影、电视、视频、动漫、网络游戏、卡通片、政论片、公益广告等等,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为人们所认知和了解,看得见,摸得着,悟得深,由可知可感达到可思可悟,进而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刻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才能使人们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如“诚信”价值观,光讲诚信的道理,不如运用形象化的方式讲一讲诚实做人、诚信交往、诚信立业的生动故事,更能让人理解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抽象的价值观念只有用形象的教育方式加以解读,才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认同和接受。

      二是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意味着加深对形象的价值理解和认同。图像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不仅意味着把图像作为一种形象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方式,还意味着把图像表现和塑造的形象作为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加以认同。各种电影、电视、视频、动漫、网络游戏、卡通片、政论片、公益广告等视觉图像,不仅是形象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可以塑造体现不同价值观念的生动形象。这些形象,往往是典型化创作的产物,既反映对社会生活本质的不同见解,又反映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形象,总是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念,也总是通过不同的形象表现出来。无论是典型人物,艺术形象还是虚拟形象,总是代表和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不是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是代表着错误的价值观念。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贬损和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是从诋毁英雄模范人物开始的。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则要针锋相对地加强正面典型的塑造和传播,发挥负面典型的反面教材作用,激浊扬清,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意味着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不仅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而且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从眼睛到心灵,从内化到外化,从认知到行动,从个体到群体,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境,融化于群,形成培育、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环境和浓厚氛围。实际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图像化,生动形象生活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就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形象的认同和形象的价值认同的一致性,通过透视图像,认识形象,把握形象体现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先进的价值追求,从而把形象的认同和对形象的价值认同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学习、推崇和效仿正面形象,积极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象化价值认同的双向互动,通过教育者自身行为和形象,影响和带动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的行为和形象,反过来促进教育者,做到思想、行为和形象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努力形成人人自觉塑造正面形象,拒绝负面形象,维护自身形象的局面,从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入实践,深入生活,真正得到认同和落实。

      3.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优势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形象化认同教育同抽象化认同教育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形象化认同教育,更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人的认识总是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体现在形象化认同教育中,就是遵循形象感知→情感激发→价值引领→品德建构→行为践履的路径,逐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形象化认同教育中,形象感知是出发点,价值引领是着力点,行为践履是落脚点。作为形象化认同教育出发点的形象,是视觉图像呈现出来的生动形象,这种形象,不是社会中的自然的形象的呈现,而是经过典型化方法创作出来的高度浓缩了具体事物、人物特征和人的认识、情感的形象,是具有一定价值取向又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运用视觉图像呈现的这种形象进行教育,就既具有生动形象性,又具有价值引领性。运用这种形象进行形象化认同教育,就是要突出寓于形象之中的价值引领,最后落脚到实践这种形象体现的正确价值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要想取得实效,也必须遵循人的认识的基本规律,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把观察现象和把握本质结合起来,把认同价值与践行价值结合起来,由表及里,由形而意,由浅入深,由知致行,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同。

      形象化认同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中,形象化的认同教育与抽象化的认同教育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把抽象的价值理念形象化,用生动感人的先进人物、艺术典型和丰富多彩的生动事实、新兴媒体的视觉图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具有生动性、直观性、渗透性、感染性、启发性等特点,更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更容易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更能产生吸引力、震撼力、说服力,因而相对抽象化认同教育而言,有着其特殊的优势。由于形象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感知和体验的统一,思想和情感的统一,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出来,深刻的价值观念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来,高尚的思想情操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体现出来,因而,在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时,人们往往容易通过鲜明的个性牢牢记住生动形象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通过情绪体验来形成对典型形象价值观念的强烈共鸣,通过感人的事迹而形成对先进人物高尚精神的崇尚,从而在深深地吸引、震撼和感染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

      形象化认同教育,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中,诉诸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形象,往往以暗示、比喻、对比、夸张、映衬等多种方式加以表现,展现的内容和意义一般很难穷尽,给人们留下了想象、联想和创造的广阔空间。人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情感、感悟,往往能凭借已有的形象联想起新的形象,凭借现实的形象建构起虚拟的形象,凭借生活的形象创造出艺术的形象,凭借形象的鲜明特征感悟形象的价值意蕴,从而获得对生动形象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认识,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

      正是由于形象化认同教育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抽象化教育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所以,我们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中,要凸显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形象化认同教育,并把形象化认同教育与抽象化认同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

      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方式

      适应图像时代人的认知方式的变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还需要不断创造性地探索和运用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方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实效。

      1.运用视觉图像推进典型形象的价值认同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既有正面的典型形象,也有负面的典型形象,不同的典型形象,承载和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价值教育功能,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正面的典型形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反映和代表着社会中先进的价值观念,反映和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处理利益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这样的正面典型越丰富,越多样,越是灿若群星,就越能彰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负面的典型形象,在社会生活中也不乏存在,他们反映和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落后的甚至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正是这些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使他们走上了人生发展的错误道路,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反面教材。特别是有的负面典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负面典型,有的曾经为社会做出过奉献和贡献,甚至是世人仰慕的正面典型,只是由于受到错误的、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接触、接受和认同了这种错误的、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并且不同程度地内化和践行了这种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最后误入歧途,成为社会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在进行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运用各种视觉图像,把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的形象生动地塑造和展现出来,使人们通过视觉图像中鲜明呈现出来的典型形象,特别是通过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的鲜明对比,领悟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人生发展道路的巨大影响,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从而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觉选择、践行、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运用视觉图像推进艺术形象的价值认同教育

      艺术形象是人们立足社会生活实践,运用典型化的艺术创造方法,创作出来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了创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情绪体验,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艺术形象,往往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形象的艺术反映和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高度的艺术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由于艺术形象总是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创造和表现出来的,其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总是受到这种艺术方式和艺术载体的限制,如舞台艺术创造的艺术形象往往受到舞台条件的限制,电影艺术创造的艺术形象则受到电影放映条件的限制等等。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时,我们要注重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的有利条件,把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通过视觉图像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扩大艺术形象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偏好,甚至形成了艺术欣赏上的代差和落差。一些历史上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人民群众奋斗历史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曾经教育、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却不为现在的青少年了解、熟悉和喜爱,而现在的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包括追捧的艺术新星,很多中老年又不了解、熟悉和喜爱。只有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的视觉图像,加强不同时期包括当下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传播与普及,才能克服艺术欣赏的代差和落差,促进优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加深对优秀艺术形象及其承载的先进价值观念的认同与弘扬。

      3.运用视觉图像推进虚拟形象的价值认同教育

      虚拟形象是运用现代虚拟技术对现实虚拟化、理想化、艺术化地再现和创造出的形象,主要包括动漫形象、网游形象、情景模拟形象等。一方面,虚拟形象往往通过外形塑造、性格设定和叙事情节等因素建构出一种鲜明的表象,在声音、动作、造型等诸多方面借由人的感官实现审美价值,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情趣,具有明显的视觉特征,体现出审美性;另一方面,虚拟形象,又不单单是满足人的感官上的享受和刺激,而往往隐秘而含蓄地传达着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是一定文化和价值观的符号和载体,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虚拟动画作品“使用的符号是一种暗喻,一种包含着公开的或隐藏的真实意义的形象;而艺术符号却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直接的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感受的活的东西”。[5](P134)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时,我们要注重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时代的有利条件,把现实生活中健康有益的因素通过现代虚拟技术融合一定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一些网络游戏、动漫等生动、积极、向上的虚拟形象,通过各种方式,对西方输入我国的网络游戏、动漫等虚拟作品及塑造的虚拟形象开展评析和鉴赏活动,肯定和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批判和抵御其中的有害成分,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动漫作品、参与网络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外在造型是否新颖独特,还关注其思想意蕴是否健康向上,进而认同虚拟形象蕴藏的内在价值。当前,在网络游戏和动漫创作领域,呈现出外强中弱、西强我弱的局面,西方包括日本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作品泛滥,充斥着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充斥着对我国社会制度、国家政权、人民军队及核心价值的歪曲、贬低、丑化。因此,运用视觉图像推进虚拟形象的价值认同教育,就不能不对西方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作品的价值误导进行揭露、批判和抵制。

      4.运用视觉图像推进生动实践的价值认同教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教育中,要从人民群众的价值选择和具体感受出发,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实在在为大众感知、感动、感悟的价值选择。当前,我们要注重通过运用生动、丰富的视觉图像,再现和展现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加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凸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生动的实践来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汶川地震期间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支援、支持抗震救灾的生动实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认同教育的重要实践。各种大众传媒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博客等手段,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实时性地发布、报道汶川地震灾情信息,以生动的方式真实再现了地震期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对人们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情绪感染力和社会动员力,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和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复兴之路》的电视政论片和图片展览也使人们对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化和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可见,充分运用多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传媒真实迅捷地传播视觉图像,再现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签:;  ;  ;  ;  ;  

影像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认知教育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