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改造论文_汪勐1,邓冠如2

1.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2.安徽华凯规划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口袋公园的应用与改造措施。以海绵城市与口袋公园的概念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以桂林市建干路为例,分析其口袋公园与城市海绵体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分析口袋公园在海面城市建设的可行性,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口袋公园;海绵城市;应用;改造

前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空间逐步扩张,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城市严重的热岛效应、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居民精神压力随之增加。如何有效解决城市扩张背景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的研究热点。而城市口袋公园具有建设面积小、使用功能强大、可达性强的特点,可微调节气候,已经成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1]。

一、海绵城市与口袋公园相关概述

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以表面意义而言,其属于具有可吸水、有弹性的城市海绵体,而具体概念则是指城市可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地面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此方面存在相应的“弹性”,如同海绵,可在下雨时完成渗水、吸水、净水、蓄水的目的,甚至可在适当“释放”蓄水,加以利用,让城市中的水迁移活动更自然[2]。海绵城市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点:一是改变了传统城市设计理念,有效解决了资源环境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实现人与土地利用、自然、水循环等和谐共处;二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可适应各种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拥有保护与修复环境的作用;三是转变排水防洪理念,利用新排洪技术,将城市雨水渗透、蓄水、滞留、排水、净水等紧密结合,控制径流污染。

2.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也可将其称为袖珍公园,于1963年5月风景师罗伯特?宰恩提出,指的是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散布斑点状的小型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即为口袋公园系统,我国通常将其称为袖珍公园、口袋公园等。相较于传统公园,最大区别在于其面积小,公认口袋公园面积约为1-3个宅基地面积,我国学者表示小区中休憩的绿地属于公园规范中面积最小,面积小于1公顷,口袋公园通常利用闲置空地进行建设,私人、社区、基金会投资,开放给公众,设施上重点考量了老年人、儿童、上班族等群体,具有使用率高、灵活选址、方便可达的优点,有效缓解城市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推动社会和谐、公平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

二、口袋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改造案例

以桂林市建干路为例,建干路处于桂林市七星区,漓江东岸。区域范围中人口密集、建筑密度较高、缺少绿地公园、频发内涝,具有积极研究意义。以建干路两侧范围50-100作为研究对象。

图1 研究范围

1.改造前

建干路与桂林市北二环路和六合路主干路相连,处于漓江东岸,与七星公园、象鼻山景区临近,此区域中建筑风貌各异,人群多为在校大学生、当地居民、商贩,并无过多的公共活动空间,绿地率较低。通过现场调查,基地东北存在小坑塘,其排水条件较好,但是,当夏季暴雨阶段仍会产生雨水滞留、内涝等情况,主要是由于整体建干路呈现两侧低、中间高的情况,因此暴雨阶段十字路口易内涝。并且,硬质铺装较多,导致雨水地表径流较大,无法及时进入坑塘沟渠或市政雨水管网,城市内涝严重。

2.选址分析

区域范围中由于硬质铺装较多、绿地过少,不利于排放降水。本次将范围用地雨水地表径流进行分类,分为绿地(可渗水)、建筑用地(无法渗水)、硬质铺装(无法渗水)、道路用地(无法渗水),建筑屋顶、水泥路面等职能将雨水汇集后,经雨水口向坑塘沟渠或市政管网排入,而硬质铺装面积较多,排放雨水口数量有限,当暴雨来临后,则会产生“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路面积水,可在适当位置添加可暂时储水的“海绵体”与雨水口,缓解城市内涝现象。并利用现有闲置空地与绿地,依据“巴塞罗那经验”设计某些节点,通过“针灸疗法”从点到面,利用“边角”土地,以口袋公园服务半径及雨水排放口进行布局,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结合,让其不仅可以让当地居民交流休憩,提供应有的绿地空间功能,还能降低雨水峰值、净水蓄水,连接流湖泊与市政管线,构成生态绿色的“雨水排放口”。

依据现场调研,梳理现有闲置空间与绿地面积约为8m2,可建设“微绿地”,并将闲置空间与绿地作为圆心,设定服务半径,规划若干个“圆”,可覆盖整体口袋公园区域,覆盖范围为雨水落入区域,圆心则是雨水口,雨水落入园内后,可流经圆心收集,储存到“海绵体”或排入市政管网。

3.建设策略

以雨水排放半径及现用地情况选择口袋公园的布置位置,因地制宜构建口袋公园,在满足基本交流、休憩、娱乐等功能基础上,关注其施工建设,由于其面积较小,雨水调蓄目的单一,场地可应用单一雨水设施,而雨水调蓄目标较多,则依据现场场地面积,可应用可净水、可蓄水的多功能设施,协调公园调蓄雨水目标,合理布置景观水池、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等。

当降雨量大于日常径流总量,整体口袋公园雨水储存量已经饱和,可利用结合外部调蓄模式,利用“容器收集器”、植物净化、过滤、存储等将初期雨水中蕴含的污染物去除。关注其雨水口的效用,铺设管线与市政管网相连,将雨水排放与地表径流降低,适用于建干路,发挥其维护城市,美化环境的功效。

三、口袋公园在海面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口袋公园拥有均好性与离散性特点,城市不同区域都能寻找到口袋公园的踪影,尤其是城市中心部位,精巧的公园将会在不经意之间在人们视野中出现。城市海绵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海绵效果,分散处理集中排放的雨水,两者合二为一尽管将会在选址上造成一定制约,但其都是以不同人口密度的分布进行选址,两者结合建设具有较高可行性[4]。

城市海绵体与口袋公园选址与人息息相关,对人口密度敏感性高,过大与过小都会导致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问题。而雨水则是人口密度高,其处理要求随之提升,易发生雨水问题。主要是由于局部区域改变气候条件,城市易构成“雨岛效应”,城市中心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打破了空气流动平衡性。且城市高度开发对原有排水性能与地貌造成了影响,增加更多不透水地面,下渗雨水的能力不断降低,加大了城市洪涝风险。同时,人口较高密度区域处理雨水要求则更高,更加注重安全性,若是产生城市洪涝,无法及时消除灾害,则越密集人口区域其伤亡越大,单位面积下,同等受灾程度财产生命损失越高。

而已经应用的生态处理雨水设施具有一定的景观功能,如下沉式绿地属于其中常见的设施之一,可降低自身标高,收集场中雨水,为雨水滞蓄提供了良好辅助效果。

因此,可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口袋公园与其结合应用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休憩、娱乐的需求,还能缓解城市内涝等现象。

总结:

综上,本文主要以桂林市建干路为例,分析项目改造前雨水排放情况,探究其选址与建设策略,实现城市海绵体与口袋公园的结合,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谭浩,龚克,黄文林,关业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口袋公园”选址与设计——以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为例[J].中外建筑,2019(02):161-163.

[2]李真真.口袋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改造[J].现代园艺,2018(12):122-123.

[3]胡家锴.浅谈口袋公园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与改造[J].山东化工,2017,46(04):156-157+161.

[4]郑权一,赵晓龙,赵冬琪.基于海绵城市口袋公园微气候景观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6,38(10):33-35.

论文作者:汪勐1,邓冠如2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口袋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改造论文_汪勐1,邓冠如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