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护理体会论文_侯检丰

侯检丰

湖南省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科 411102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护理干预措施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组,比较对照组(CCU常规护理干预,n=40)与观察组(CCU综合护理干预,n=40)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中,实施CCU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干预效果及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呼吸机;CCU护理

AMI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急性AMI患者在广泛心肌坏死、缺血缺氧状态下,易出现心功能受损、心肌收缩力减弱,并发心源性休克等严重不良症状,极易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呼吸机多用于辅助治疗危重症患者,可有效纠正其严重缺氧状态,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1]。而对CCU病房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临床抢救率,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均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6~82岁,平均(61.5±1.7)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8~81岁,平均(62.1±1.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护理,常规静脉输液 CCU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临床抢救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行密切心电监护,并对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呼吸机辅助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缺氧时,应立即上报医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1,2.2心理干预 大多患者抢救时往往会产生神情凝重、焦虑、烦躁不安等系列不良情绪,因此,在CCU病房抢救时加强心理干预,执行各项操作时动作不可过大,要快速、准确地执行静脉穿刺操作,有助于争取患者信任。同时可通过观察患者表情、手势等来判断其真正的意图,通过文字解释其目前病情及治疗概况,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气管插管护理 做好气管插管固定工作,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气管插管脱落、扭曲、打折、移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定期复查,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及是否出现皮下气肿、气胸等不良症状;治疗中,如遇到呼吸机报警情况,需及时查明原因并排除相关因素;对躁动者可考虑其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镇静剂,以免患者由于头部随意摆动而出现气管插管移位或造成气管黏膜损伤的情况;气管切口使用纱布包扎,每天更换 1次,一旦发现纱布受到污染,需及时做好更换处理,确保切口周围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状态,并注意观察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是由表现有感染、湿疹症状。

1.2.4呼吸机辅助治疗护理 首先,必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由于分泌物坠积导致肺炎、肺不张疾病的发生,治疗时,需将床头抬高 15°~30°,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同时拍打患者背部,将需引流的部位作为拍打的重点,有助于帮助患者及时排出痰液;选择相应的吸痰管,注意选取硬度适中的吸痰管,如过硬会损伤到患者气管黏膜,如过软则造成引流不畅;吸痰前,给予患者采用高浓度吸氧维持2min,吸痰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执行,选择一次性吸痰管,注意动作轻柔,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将口腔内分泌物清除干净,注意观察患者的痰液量、颜色、性质等,根据患者表现对氧浓度进行适当调整。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采用(X±S)表示,行t 检验;撤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撤机成功率为82.5%(33/40);观察组撤机成功率为95.0%(38/40);具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恶性心率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各3例,死亡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7.5%(7/40);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1例,无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死亡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5%(1/40)。具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急症,在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下 ,及时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是临床抢救成功的关键。呼吸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可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积极配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抢救成功率[2]。呼吸道管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决定撤离呼吸机是否成功。但此疾病患者具有病情凶险、发展快等典型特征,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注意观察呼吸道通畅状态,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扣背、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临床救治效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撤机。因此,开展呼吸机辅助治疗并积极配合CCU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3]。本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而对CCU病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抢救率,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中华;张燕;塔林萨日娜.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CU 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60—261.

[2]吴华静;张萍;孙苏阳等.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分 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1):1357—1360.

[3]鲁敏.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7(5):91-92.

论文作者:侯检丰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护理体会论文_侯检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