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一点心得。下面我将从课程简介、课堂实践、课堂案例这三个方面对我的教学实践进行介绍。
一、课程简介
课本剧教学模式即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课本剧教学,指导学生按一定规范操作来完成课本剧的编演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进行课本剧编演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文本,这就无形中促使他们更加认真的进行课文学习。再者,课本怎么变成剧目就需要他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整个编演的过程也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我的课堂实践
整个课程的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一)、将课文变成故事
当我有了想法之后,我又想怎样才能将课本剧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建立起来呢?
一次课下闲聊,学生讲自己看到的小故事,讲的手舞足蹈,兴致高亢。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课文设置的百转千回,像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样,学生不就有学习兴趣了吗。
我马上就在课堂上实验起来。
当时正好讲古诗《赠汪伦》,我就先把与这首诗有关的一个背景故事讲给学生听,在学生沉浸其中之时戛然而止,说:“预知后事如何,赶紧去古诗中找吧。”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让我发现了可行性。
在后续的学习中,我又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改编为小故事。虽然在刚开始改编翻译成分居多。但经过不断的学习,后来在改编《咏柳》的时候就似模似样了。
(二)将故事编演成剧目
先选故事性强、对话较多的文章进行改编学习。比如在学习《三个儿子》一文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此基础上,就知道了不同的人物在说不同的话语时的相应语气。我就让学生试着给每一个对话前都加一加语气词,比如“骄傲的说”“惊讶的问”“微笑的说”之类的,学生先学会了如何根据人物来加不同的提示语。
再引导他们将剧本丰满起来。比如最后老爷爷说:“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是赞扬那个帮妈妈提水的儿子。这时候就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看看其他两个儿子会怎么做。将他们的台词、动作设计出来。这样整个剧目就完整了起来。同时,这样的拓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自主编演课本剧
经过前两步的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将一篇课文改成剧目就顺理成章了。
到了这一步,也就将整个课堂融合在了一起,我就将此整合概括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初读环节:
在课堂的初始阶段,首先就这篇文章创设故事情境。单纯的写人记事类文章就文章内容可以很容易的创造出故事情境,比如《找骆驼》《陶罐和铁罐》。而诗歌以及一些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可以根据文章背景、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设置故事情境。比如《回乡偶书》,可以先讲一讲贺知章当时退休回家,皇上亲自相送的场景,让学生先产生求知欲。
在故事情境之下,学生不自觉的会将自己带入角色,在自由朗读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与文本的共鸣。
(二)、研读文本环节:
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此时教师通常都会提出核心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这时,在学习小组中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将教师问题中的“你喜欢哪一部分?”变为“我是哪一部分,我来让大家喜欢我。”书中的文字瞬间化成灵动的角色,又让学生宛如置身童话国度,兴味盎然。
(三)、总结、延伸环节: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阶段,通过一场角色体验,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和自己独特的理解。以此为契机,将一出课本剧编排完成,进入课下排练和第二课时的展示。
下面就一个小课堂事例具体说一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堂案例——《六个矮儿子》
师:今天老师,换了一个身份——是“导演”,我的新戏要找演员?谁来报名?
这就是创设了一个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想要入选先得填好我的“报名表”(有关课文内容的预习单),赶紧到课文里去找来吧。
师:在这一些角色中你们小组想成为哪一个?选好之后一起分析这个角色,怎么样演好他。
“怎样演好?”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来分析人物品质,也就是核心问题。
然后又问学生:“文中还缺少了第三个和第四个矮儿子的环境、心理、动作描写,你可以补出来吗?”这是小小的习作训练。有读有写,学生才不会乏味。
因为进行了这样的小练笔,在拓展环节,“请展开想象为第七个矮儿子编写剧本,并演出来。”就很自然而然了。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编、写、演的学习过程,最后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时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习,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大为增长。我又想那么其他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迁移吗?
恰好学习节的时候,我们级部举行童话展演的活动。就借着这个时机,在早读、演讲、课外阅读,乃至班级管理方面进行渗透。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表达他们对于故事中世界的理解。
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件事一个是学习节有一组孩子表演《灰姑娘》,其中有一幕是灰姑娘和王子一起翩翩起舞,这要放在以前学生看到这一幕必然是哄堂大笑的,但是那天在学生细腻的演绎下,大家都沉浸其中,感动不已,演完后,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正是因为学生都习以为常,将其视为与读、写、算一样的课堂学习环节而已。并且,在这样的学习之中,学生也更加团结友爱了,这也利于在更高的年级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男女生之间的关系。
另一件事是在选修课上,跟学生讲汉字的故事,下课时学生居然没反应过来,纷纷说:“这节课好短啊!”这让我信心倍增。后来就想着可以把汉字讲成一个个小故事、小歌谣来增强学生识字写字的正确率。比如区分“末”和“未”,就变成歌谣“未来长长没来到,末尾短短快收住”。而“武士”的“武”字学生又很容易多写一撇,就编成一个短小的故事:“从前有个武士,武功特别高强,与人决斗,从不带刀,空手夺白刃,实在让人佩服。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这样武功非常高强的武士,就不要让武带刀(也就是不多写那一撇)”。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既然已经走在路上,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日后回望,看浅浅深深的脚印,终不负时光。
附录:《咏柳》改编
一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贺知章见是个好天气,就决定去寻找春天美丽的景色。
他来到湖边,看见湖边有一排柳树,走近一看,只见每一棵柳树都脱去了灰白的衣裳,换上了碧绿的新装,那娇嫩的叶子不知道是被谁剪出来,贺知章想是二月的春风这些剪刀剪出来的。那长长的柳枝像是被丝带编成的,那么细致,那么美丽,它时而轻轻地飘动,时而给大地表演着一场场精彩的杂技。那细细的,嫩嫩的新芽从柳枝里钻出来,如同云雾一般。从远处看,柳树像一位美丽的长发姑娘。
一阵微风吹过,柳树就翩翩起舞。
这时,贺知章诗情大发,随口吟到: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
阳春三月,大地苏醒,万物峥嵘,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看,河边的柳树,正在吐芽绽叶。芽儿嫩黄嫩黄的。过了几天,远远望去,河边一排青绿。原来柳树吐绿了。柳树渐渐长大了,吐出了丝,长成了枝。一排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一片片柳叶新嫩鲜翠,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那倒垂的茂密的、轻柔的柳枝就像一条条绿色的丝绦。嘿,那绿柳上细嫩的绿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我想:春姑姑是一个了不起的画家。她一来,就给大地换上了新装,这细叶准是她画出来的。这一排碧玉,万条绿丝绦,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论文作者:唐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学生论文; 柳树论文; 课堂论文; 故事论文; 课文论文; 课本剧论文; 这一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