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宏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普遍运用,其不仅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而且实现了在建筑工程中新技术的运用。混凝土具备多项建筑特性,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正确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既可以保障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为社会创造源源不断的效益。在此,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1、混凝土材料要求
混凝土所用水、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规定。商品混凝土必须提前进行试配。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技术要求外,还必须满足运输、泵送、浇筑等工作性能及色泽一致的要求。经试配确定后,各种原材料尤其是外加剂及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置,不得随意变动。进入现场的混凝土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且浇筑前需对混凝土外观及和易性进行检查,确保用于工程的混凝土拌合物外观颜色一致,并不得有分层、离析现象。施工现场试验人员根据规定现场取样制作标养试块和同养试块。
2、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
2.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的运输问题应予以重视。选择合适的路线和发车间隔,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连续完成混凝土浇筑。另外选择合理的泵送设备和布料设备也是保证浇筑质量的技术手段。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如模板形状、支撑体系、钢筋定位、预埋件表面与模板紧贴、各专业工程的预留孔洞等情况,浇筑前和全过程要安排专人检查、跟踪。虽然以上问题对建筑结构成型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不加以注意将产生质量、安全隐患和后续施工困难的情况,使整体施工进度滞后。
2.2水泥水化热
混凝土中所用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和峰值,对整个水化过程起决定性作用。水化过程过快将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缩裂缝,是造成结构物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2]。
2.3混凝土的配合比与生产
在建筑现场中,混凝土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是原材料的配合比、生产与施工情况共同影响的。恰当的配合比、有利的生产与施工环境和规范的浇筑作业程序可保证强度值达到设计要求。否则会使结构构件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甚至不能实现结构件功能。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砂、石、掺合料的实际含水率与季节气候息息相关,一般都会与设计配合比存在差异,因此,要对生产时的投料与工艺进行科学管理[1]。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3.1混凝土配料及搅拌
水泥对混凝土质量影响相当重大。水泥进场的时候,按照品种、代号、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必须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的质量与出厂日期产生质疑,应当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的水泥,不得继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水泥和外加剂。粗细骨料、掺合料、外加剂也要满足相应规范要求,确保在原材料方面全方位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正式配料之前,应当要进行配合比试验,而不得根据经验进行配料。混凝土搅拌时,搅拌机承载混凝土量不应过多或过少,投料量应控制在搅拌机额定容量以下。做到不过载也不空转浪费资源。生产线上根据施工配合比、搅拌机型号,对各种原料投料量进行严格的计量管理。
3.2运输
应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输方法。目前商品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运输路线和运输车辆应做好详细的规划和计算。通常采用臂架泵、拖泵、提升架、塔式起重机等作为垂直运输方式,利用布料机、手推车对混凝土进行楼面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能出现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或混凝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尽可能减少运输时间,应合理选择搅拌站。
3.3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对各项隐蔽工程进行检查与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离析,混凝土自吊料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应低于3m,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例如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洞方式导流。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情况决定。一般分层高度宜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及施工时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定,炎热气候下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构件如需设置施工缝的时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满足该部位受剪力较小及方便后续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留孔洞和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当发现有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安排施工班组紧急抢修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浇筑完毕后应检查钢筋表面,特别是机械连接头位置是否被混凝土污染,如有必须及时擦洗干净。
3.4振捣
振捣的目的是使模板的各个角落都充实混凝土,这样可以实现混凝土的最大均匀度及密实度。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混凝土振捣施工可以分为两种:机械施工及人工振捣施工,其中以机械施工为主流方式。插入式振捣器施工时必须选用快速插进缓慢拔出的方式。插点位置选择要重视其均匀性,避免出现振捣不密实和漏振的现象。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4倍,靠近模板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以上,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动棒在每一振动位置的振动时间一般情况宜为20-3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上冒现象为准。在振捣过程中如运用平板振捣器,其移动间距应确保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5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在水化、硬化过程中的如遇到过度风吹,气候炎热或寒冷、空气干燥等恶劣的外部环境都会使水化反应不充分,从而产生片状或粉状脱落和异常收缩、裂缝破坏。反之,如果混凝土水化反应发生得更完全、更充分,对提高其强度非常有利,施工质量也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表面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或覆盖,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温度,防止表面过干造成的粉化、裂缝。表面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以养护28天为佳。低塑性混凝土应当在浇筑完成之后马上进行喷雾养护,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洒水养护。而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成的6~18小时之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的养护应连续不间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构件处于表面温润的状态[2]。
结束语
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也在迅速在发展,企业在新时期想要生存发展,得到社会认可就必须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企业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正确运用各项施工技术才能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与此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重要。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水平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狄献锋.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河南科技,2013.
[2]戴瀛.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关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
论文作者:董家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水化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表面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