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论文_白岳鹏,李俊枭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论文_白岳鹏,李俊枭

(国网大同市云州区供电公司 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发展需求,需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升供电的可靠性。本文就针对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配电;自动化;规划

目前,我国用电量日益增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度消费离不开充足的电量做保障。所以,我国市场对供电系统和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和推进,供电可靠性再一次得到提升,电量在输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从供电可靠性层面看,我国现阶段在配电自动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许多地方的网架结构混乱、设备落后、线路陈旧等问题需要我国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建设。

1、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配电自动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不少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试点和研究、论证工作。一方面,有些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技术规则,另一方面还有不少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甚至于制造商都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为配电自动化的试点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供电质量和管理水平。然而,我国的配电系统自动化由于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直接应用国外的案例经验又不足以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匹配,并且在其建设的试点也因为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够先进。其主要的问题有:

1.1设备造价高、功能差

早些年建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包括重合器、分断器或智能负荷开关等,性能较差,无法检测中性点小电流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只能进行故障处理。而我国存在很多的单相接地故障,所以就使得其作用更加微小。而且这些设备多数从国外引进,花费巨大,收效远不及投入。

1.2缺乏统一规划

对配电系统的规划没有标准和规范,配电系统的目标、规模、建设方法、设备选择、兼容性等各方面都缺乏统一的筹划,致使我国对城市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形成了一个个孤岛,缺乏统一的规划,无法保证其资源和信息的良好共享,影响效率。

1.3人们主观认识方面的问题应明确

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要达到的目标、我国配电网络的特点、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应该采取的策略、配网自动化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一般认为,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应该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和电能产品质量为主要目的,以系统达到实用化为最终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认识不全面,把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单纯地理解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故障隔离。对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和提高电能产品质量认识不足。我国配电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①体系结构复杂,通常呈辐射状结构,传输功率和距离不大,负荷性质千差万别。②中性点可以不接地,在发生单相接地时,仍允许供电一段时间。这两个特点使得我国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不能直接从国外引进,必须走结合实际自己开发的道路。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应该采取的策略: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规模较大、投资较高、技术复杂,所以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开发,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因此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通常设计成开放性、分布式结构。设计配网自动化系统应该遵循的原则:应遵循“结构分层、功能分级、就近布置、信息集中、控制可靠”的原则。

1.4经济效益问题

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问题,目前的投入产出比是较低的,应予以重视。地理信息系统(GIS)还没有充分体现电力系统生产和管理的特色,有的放在用电营销系统,信息交流不畅,不能与(SCA-DA)实现一体化,因而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投入资金数额高,并不意味着开发出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水平也高,所以不能盲目地投入巨额资金,也不能搞什么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不能止步不前,不真正投入运行,当成摆设,而应该配备专业队伍,精心维护,使系统更加完善。配网故障检测、隔离与恢复功能当然是最实用最基本的功能,但也不能把上配网自动化系统简单的理解为实现配网故障检测、隔离。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讲,应该考虑上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长期效益和规模效益,只搞一两条线路是很难体现规模效益的。

2、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规划方案和意见

2.1纵向和横向的结构规划

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其中横向的结构包括上层主站和底层终端的结构,而纵向结构则是由城市规模、信息流量、通信网结构等多个方面所决定的。对于横向结构而言,其上层主站能够做到信息的独立和互联,保证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扩充。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充分考虑配电SCADA、用户用电管理、停电管理、配电故障处理、变压器检测、抄表计量SCADA/EMS、MIS、负控等多个方面。横向结构的底层终端可以采用串行总线或者点对点的方式来进行主站和子站的通信,各个终端之间若是使用光纤进行通信,那么可以通过以太网的方式或者Lonworks进行连接,再连接主站或子站,这样可以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对于纵向结构来说,可以设置主站直接到终端的两层结构,也可以采用主站到子站再到终端的三层结构。对于一般的城市选用上述两种结构即可满足需求,对于特大的城市也可以选择主站之上再设置中心站的四层结构。

2.2城市电网的建设改造的规划

城市电网作为供电企业的最重要业务,同时也对配电自动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若是城市电网缺乏合理、灵活的结构布局和超强的互带能力,那就会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大打折扣。所以,在进行城市电网的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问题,做好结构的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工作,避免影响配电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流的传输。

2.3通信系统的规划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所以一定要做好通信系统的规划工作,因为它影响着配电自动化信息的传输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的好坏。适应配电自动化可靠性的需求,同时高性能的光缆价格不断下降,配电自动化系统应该优先考虑使用光缆作为通信传输介质,尤其是在主站到变电站或者变电站到配电站之间的线路。而架空电线虽也可以选用光缆,但考虑到其外力破坏和线路改造等问题,建议选用其他合适的方式。总的来说,任何一个庞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都不可能只选择一种通信方式,具体的组网方式的选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组网方式。

2.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由于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要设计到诸多方面的技术,并具有很大的工作量,因此在进行电网改造时应该要做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便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高速传输。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投资风险,避免二次返工。一般可以先进行分区供电实验,试点按照设计的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和传输,以便检验系统是否成功。另外,也可以在试点先上SCADA和故障处理功能,之后再加入DMS功能,或者先上GIS的图形和设备管理,之后再加上实时DA,最后再开发所需的应用软件。在遵循这一规则时,还应该注意索取和保存相关设备的资料。

3、结语

配网自动化的规划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进行全面不断的完善规划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本市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为配网自动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侯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外包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2,(4):131-132.

[2]周智.浅谈输变电工程施工企业技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4,(22):89-91.

[3]李彧.浅谈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3,(11):213.

论文作者:白岳鹏,李俊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论文_白岳鹏,李俊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