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性护理论文_李明,杨美林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性护理论文_李明,杨美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一医院五官科 吉林 通化 134000)

【摘要】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因素,结合老年患者不同类型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融洽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心理状态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33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年化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大多数老年人都有慢性病,其特点是病程长,疗效不明显,有些患者持续终生。年老体弱长期承受疾病折磨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生活质量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对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探索心理护理新思路,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当下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1.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

当人进入老年化,社会角色发生重要改变,退休后空虚的生活,与子女的代沟,社会脱节,有些慢性病致行动不便不能得到有效的照顾,自理能力缺陷,觉得自己是“包袱”心理日渐加重,强烈的心理反应使健康指数下降,而通常老年人对疾病宁可被动接受,也不愿主动寻医,身体状况的减退及各种心理障碍,对疾病的控制造成不良影响,加重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有如下几种心理特点:

1.1 恐惧、焦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远离疾病,健康长寿,但随着步入老年阶段慢性疾病成为健康的重大威胁,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悲观情绪,自觉对抗疾病力不从心,如高血压致突发性脑出血,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等都是老年慢性病常见的致死原因,担心病情和经济负担,缺乏安全感,家庭关爱的减少使老年患者自身感觉无价值感,无存在感。长期反复的疾病折磨也使患者感到焦虑,不知道病情会如何发展,恐惧死亡,还有些老年人随着认知能力的下降,性格较固执,拒绝就医,从而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护理对策:安抚,鼓励,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教育。首先要尊重老人,面对不同的老年人,合理采用言语沟通,询问式、理解式、鼓励交谈,让其感到被关心,被爱护,稳定病人情绪,树立面对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老人沟通时要耐心倾听,不可打断谈话,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理解,避免奚落引起老人心理上的敏感。称呼恰当,不要直呼其名,言谈举止得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疾病的态度、思想状况,给予相应合理的疏导,传播健康意识,提升患者对所得疾病的知识信息量,引导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防止小病迁延成大病,解除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对长久顽固老年患者的异常心理,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如病情控制不良,经济能力较弱,产生厌世心理的老年人,要一对一的多次进行疏导,并加强与其家属的沟通,提升家属对老人心理治疗意识,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满意的康复[1]。

1.2 忧虑多疑,悲观消极心态

老年慢性疾病极不容易治愈,治疗周期性较长,有的甚至终生服药,长久忧郁心情逐渐加重,对抗治疗,对疾病治疗无信心,悲观消极。很多老人在患病后脾气发生改变,猜疑,易怒,常常把“死了算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对家人的某句话或行为极为敏感,总是怀疑儿女是否真心给自己治病,怀疑自己随时会没有人照顾,从而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使各项健康指数受到相应影响。

护理对策:关爱,疏导,架起沟通桥梁。无论是在院治疗期间的老年患者,还是出院后康复期的老年患者,对其心理变化,情绪变化要格外留意重视,避免老人受负面情绪影响,避免自杀倾向。在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病房力度,多与老人交流、谈心,有效的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院内环境进行指导,居住房间避免设置障碍物,以防院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家属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训,让家属在掌握疾病知识后,加强对老人赡养义务的责任感,积极配合,对老人起到直接照顾和间接护理的作用,同时适当加强亲属的探视,增加亲人之间的关怀,让老人体会到自己在家庭及亲友心目中的地位,多陪伴,多安慰,少刺激,提高家庭关怀度,树立生活信心,缓解忧郁情绪,让患者及家属一起共同面对疾病,积极求治。

2.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

2.1 机体逐渐衰性变异因素 衰老是人类生命的必然过程,老年人随着心力渐退,除体力衰退,抵抗力下降,行动迟缓等机体退化外,还出现反应、思维迟缓,记忆力渐退,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下降,感情脆弱,易敏感,多思多虑。在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和患者积极有效的沟通,求助家属的配合,引导老年患者自我放松,自我排解方法。出院康复期指导家人陪伴患者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有效降低血糖、血脂等,通过运动增强体魄,同时也要注意运动时和运动后的反应,及时根据身体状况调节运动量。鼓励老年人多与外界交流,增长知识,多用脑,强化记忆力等相应健康教育。

3.结语

老年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恢复,护理人员要多学习多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在治疗全过程中,把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老年患者的心理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体不同特征,护理工作需要把老年患者的病史经历、疾病现状和未来健康状况相结合,探知患者的情感状况,心理状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解除患者疑病等恐惧心理,调节情绪,做好相应的护理对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3]。

【参考文献】

[1]阎晶晶.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2015.

[2]范盛.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区活动,2014.

[3]朱勤.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护理,2013.

论文作者:李明,杨美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性护理论文_李明,杨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