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旅游业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由于传统产业衰退而出现了大量青年失业、传统福利国家体系面临的财政危机[1]和全球性环境污染[2]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利用艺术和文化所具备的创造力挖掘社会性潜力以实现产业复苏和城市复兴[3],由此出现新型城市——创意城市。创意城市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培育创意社会基础、打造特色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其最主要特征在于创造吸引力,而吸引力正是城市旅游业发展最强的生命力[4]。在创意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意与旅游业成功结合产生了“创意旅游”(creative tourism)[5],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和体验式旅游产品的需求,而创意城市是创意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一些创意城市(如伦敦、鲁尔、巴黎、首尔和巴塞罗那等)已率先步入创意旅游时代,对旅游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深入剖析创意城市对旅游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外创意城市的发展过程,系统地分析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空间、旅游产业、旅游营销和旅游者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中国创意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范式。 1 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吸引物的影响 1.1 创意空间或创意景观成为旅游吸引物 在对当代西方城市的全球品牌和标准化店铺满意度降低的背景下,很多游客希望得到特殊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独立的艺术馆、电影院、餐馆和音乐场馆成为一些团体参观的主要景点[6]。创意思维和文化是构建创意城市最关键的要素[7],由此形成的创意空间和创意城市景观等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如纽约的时代广场、中央车站、洛克菲勒中心、中央公园、麦迪逊花园广场、自由女神像、大都会美术馆、世贸纪念塔、帝国大厦、布鲁克林大桥被评为纽约十大旅游景点;悉尼歌剧院、悉尼大桥和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创意城市电影之都——悉尼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创意城市中的媒体艺术之都——里昂,拥有游客钟爱的高卢罗马博物馆、装饰艺术博物馆、歌剧院等创意旅游景点。 由于创意城市需要通过环境建设为活动基地和城市氛围提供物质条件和平台[8],因此,创意城市的景观建设融入了更多美学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元素,使游客具有赏心悦目的收获[9]。在创意城市的建设方面,不仅包括艺术家和涉足创意经济的人,还包括社会服务人员、商人、科学家和公务员等以创意方式解决问题的任何人[8],表现出创意主体的大众性,促进了创意城市个性化和特色化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例如,获联合国全球创意城市“民间艺术之都”称号的美国圣达菲市,除城市著名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外,城市景观更保持传统印第安风格,成为美国最美的城镇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游客。 1.2 重大节事等创意活动成为旅游吸引物 从供给方来看,节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城市传统的大众形象[10],并通过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外部生产经济效应[11]。从消费方来看,创意城市的节事对游客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并使游客从节庆和贸易展览会及其提供的日益增多的文化产品中受益。例如,巴塞罗那的索纳尔高级音乐与多媒体音乐艺术节、当代音乐节、LEM电子音乐艺术节和爱丁堡的文化艺术节等,树立了城市的艺术或文学形象,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吸引大量旅游者参与节事活动[10]。 1.3 创意体验活动成为旅游吸引物 获得真实的当地民族文化体验是大多数游客出游的真正动因。尽管游客能够通过现代技术实现虚拟旅行,但实际旅行可以使情感和身体完全投入到当地的旅游经历中,实现获得身心体验、拓展文化知识的目的[12]。创意城市的空间和经济特色有助于增强其无形吸引力,迎合那些规避城市传统旅游区、追求创意新奇旅游区的游客需求。创意城市更加真实和富有体验性,往往包括即将消失的手工商业街、店铺和熟练的生产者集群(如伦敦Marylebone商业街和哈顿公园)和经重新利用或修复的建筑中拥有的许多创意企业,能使游客在游览时,穿越时空,还原过去,以获得体验“真正的城市”的感受[6];同时,通过学习和体验创意活动,游客能够掌握一些技能或感受艺术真谛的魅力。例如,意大利咖啡生产商Illy's Università del Caffè在11个地点提供咖啡和咖啡制作课程,1999年以来已有约2.2万名学员毕业;巴塞罗那则通过创意住宿形式增强游客体验,包括在酒店内举行时装表演以及用单独设计的卧室展示设计师的作品[13]。 1.4 促使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兴起和发展 “旅游综合体”是新兴的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利用方式,谋求人工要素、传统资源、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整合[14]。在创意理念引导下,旅游综合体成为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聚集区。如热那亚的旧港口地区在创意的理念下被打造成为水族馆、餐馆、游乐设施、旅游接待、居住和商业设施聚集的旅游综合体,赋予了该地区动态活力的滨水特色,成为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意城市中,政府十分重视促进城市的文化和创意发展,以提升城市及旅游发展的创意程度:1)投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建设,广泛使用著名建筑师的建筑作品作为城市点缀;2)积极进行创意集群和网络的建设,为创意阶层提供可负担的空间;3)推广创意街区和文化大道等展现城市创意的项目[15]。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极力打造创意城市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1.5 对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保护作用 创意与文化在旅游领域有着密切联系,文化是创意的平台和资源[16],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的外延和反应,创意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使游客得到文化内涵的深入体验[5]。欧盟在评定创意城市发展中强调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应用,尤其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17]。因此,创意城市成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载体,保护途径主要有:1)集成式开发保护,如英国为了保护某古堡,其外围几英里内禁止建设现代建筑和设置现代商业,为体验原始古堡生活,游客需带上生活必需品;2)通过大型演艺类开发进行保护,如非洲莫桑比克的土风舞和毛里求斯的塞卡舞表演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积极作用;3)通过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旅游纪念品开发融合进行保护,如通过作坊加工,将成品销售给游客,对演艺活动以音像制品的形式进行销售。 2 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 2.1 转化城市无形资源为旅游产品 创意城市的内涵要求目的地必须具备将城市的传统习俗、民间技能、历史文化和城市品牌等无形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的能力[13,18],这些旅游产品通过旅游者的购买和流动,传播城市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形象。例如,以作为新加坡象征的鱼尾狮形象创意制作的旅游纪念品成为热销商品,为新加坡创造了一半以上的旅游收入。另外,美国的米老鼠与迪斯尼公园,日本的Kitty猫、机器猫等动漫创意旅游产品,韩国首尔的獬豸及其家居创意产品等,都将城市无形资源成功转化为旅游产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2 推动创意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者前往创意目的地的主要目的是亲自参与体验旅游活动[19]。创意城市通过独特的创作体验,展现独具魅力的文化价值,促使旅游目的地快速地开发创意旅游产品[20],促进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在区域旅游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21]。例如,在新西兰旅游体验项目中,创意体验包括创建自己的骨雕,抹泥或旋木纪念品,学习制银,制作手工锻造的刀,结识酿酒师,制作奶酪或橄榄油等;法国推出制作香水和雕刻的体验旅游产品;加拿大推出摄影旅游产品;墨西哥提供体会民间音乐的旅游产品等[22]。 2.3 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法兰克福学派首先使用“文化工业”概念,认为文化产品受价值原则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影响,成为迎合世俗、束缚自觉意识的工具[23]。而经济学家罗默(Rohmer)指出,创意会衍生出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是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24]。在创意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创意应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极大提高旅游产品的价值和生命力[10],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创意旅游产品更注重旅游者的深层次需求、增加互动元素,为游客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在创意城市旅游业发展中,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合作生产”(co-production)创造了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18]。一般旅游产品附加值只由旅游目的地单方面创造,而创意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共同创造的,旅游者通过参加互动性工作室(interactive workshop),开发自身创意潜能,通过拉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5]。 3 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空间的影响 创意发展形成创意产业,产业聚集促进创意城市的形成,创意城市是创意产生和创意产业兴起的空间基础[25]。在宏观空间分布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选择表现为在全球范围分散和在大城市集中的特征[26];在中观空间分布上,创意产业集聚区趋向选择开放程度高、包容性强、具有多样性和公共服务完善的城市地区,尤其是大都市地区[27,28];在微观空间分布上,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偏好于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贫民区等[29,30]。 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产生对地区经济复兴、旧区改造、地方形象塑造、文化旅游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有重大贡献[31,32],加快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并通过城市空间景观塑造、城市历史环境重生和传统产业空间置换,发挥着积极的空间效应。首先,在旧区改造上,创意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使城市旧区在保存历史遗存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城市产业群落和高增值的服务产业发展空间。其次,创意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工业化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布局,对城市规划的重新反思起到促进作用。20世纪80年代的纽约和伦敦,在中心城区由于吸纳大量外国投资,造成房价上涨,非中心位置因投资不够而成为城市的边缘地带。但当一些艺术家进入这些“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并为其注入新的美学价值时,形成了这些边缘地区的“复兴”,如曼哈顿中心区西面的旧仓库和伦敦的旧港区[33]。第三,在创意城市的旅游空间演化方面,创意空间的构成是“点—创意空间的经营、线—创意园区的规划、面—城市的创意地理学”3个层次的融合[34],并通过3种基本类型表现出来:创意景点(creative spectacles)、创意飞地(creative enclaves)和创意旅游(creative tourism)[35]。其演变过程如图1。1)创意景点在空间上表现为点状或线状,以小型、零散的状态分布于城市的主流空间,通常表现为地标建筑、商业街、步行街、时尚街、历史文化街区等;2)随着创意城市对城市特色和旅游体验的重视,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创意景点逐渐向具有活力氛围的创意飞地转变,在创意景点的基础上丰富体验内涵,在空间上表现为线状或面状;3)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发展,游客更加追求创意城市极具吸引力、互动式的体验,并通过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一栋建筑都成为文化创意旅游的载体。这种文化空间更多地与普通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真实的城市旅游文化的载体,将更有特色的地方性文化传递给旅游者。 图1 城市创意旅游空间演化 4 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4.1 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创意产业之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36]。2012年美国创意产业为美国经济带来约5040亿美元的收益,占国内生产总值3.2%。可见,创意经济对城市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创意经济的根本理念是以创意和文化为核心,通过跨越组织边界促成不同行业及领域的重组与合作[37]。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同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存在诸多交叉[38],因此,通过建设创意城市能带动创意旅游的发展,引领旅游产业转型,促进旅游产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增值。2006年新加坡国际家具展实现交易额2.4亿美元,后续交易额达21亿美元;现在新加坡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是其本国人口的两倍,创下了旅游经济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奇迹,这与新加坡创意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39]。 4.2 促进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创意城市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平台。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向旅游业提供不断更新的文化创意,旅游业通过向文化创意产业延伸服务实现了两大产业的延伸、交叉融合[40]。20世纪50年代,环球影视公司为赢得激烈的影视市场竞争,不再大量拍低成本片,而是转向提高技术质量,并向旅游者开放好莱坞旅游中心——环球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形象宣传效果。迪斯尼乐园则运用创意标准化生产理念,汇总了特色真实模拟体验环境,通过融合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了迪斯尼乐园的迅速发展。二是创意产业中的工艺品设计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深度融合。时尚与工艺品设计在旅游工艺品的品种开发、包装和目的地旅游印刷品设计上都能发挥所长。许多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注重将创意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如法国将设计业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制作出具有“品种多、法国标签、思路新,实用性强和做工精细”的享誉全球的旅游纪念品;新加坡的“乐宾莱恩”绒毛玩具,造型来自国家传统的象征性标志“鱼尾狮”,特别受到游客的青睐。 4.3 促进创意人才与旅游业融合 3T原则指出构成创意城市的关键要素有人的才能(talent)、技术(technology)和宽容(tolerance)[27]。创意城市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能够广泛地集聚创意人才[16],以产生持续创新能力并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在旅游行业中具有创意才能的人力资本与提供技术支持的智力资源十分重要,人才与技术支撑成为旅游产业与创意城市有机融合过程中的特征要素与动力源泉[4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意生产吸引了许多企业和个人投入到文化领域,提升了创意性生产的美学价值。很多绘画、摄影、烹饪等行业的创意人才转向从旅游经营中获得经济收益。普伦蒂斯(Prentice)将这种旅游行业结合个体发展体验称为“生活方式形成范例”[42]。以汉堡为例,汉堡有超过6.4万人从事媒体、广告、音乐产业、建筑、表演艺术、应用艺术和文学等行业,还有数以千计的自由职业者。这些行业每年可创造约190亿美元的收入,占汉堡经济总收入的4.6%左右,城市每年约有400万人的酒店过夜量和约1亿人的日访问游客量,产生的文化旅游消费在10亿美元左右[43]。 5 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营销的影响 5.1 促使旅游营销模式多元化 创意城市需要通过“城市营销”积极提升城市竞争力[44]。城市营销方法主要表现在打造城市品牌[45]和节事营销[46]两方面。随着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旅游营销模式作用逐渐减弱,而通过“城市营销”与旅游的结合,能衍生出许多新形式的旅游营销方式,如节事旅游营销和影视旅游营销等。节事活动在强化地方意识、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美誉度、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层面影响城市营销,成为促进创意城市营销的重要途径[46]。各类主题的博览会、运动会、时尚秀、专业性节庆和民俗节庆等均是创意城市发展旅游的载体[47]。如利物浦利用海洋资源、文化遗产、建筑、音乐和体育等资源优势实现城市更新,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功当选“欧洲文化之都”,通过每年举行350个文化活动项目吸引200万参观者的参与。这些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营销“大事件”的节事活动,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展示城市新形象的手段[48],并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促进了创意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影视营销是借助影视剧进行旅游营销,它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另一体现。影视剧通过移情作用(empathy)和共感作用(vicarious feeling),使潜在旅游者对影片中的旅游目的地产生好奇和情感,进而产生出游动机[49]。例如,2004年的韩国影视剧《冬日恋曲》使当年由日本赴韩国旅游的人数比2003年增加了35.5%,达到224万人,占当年访韩外国人的42%。同样,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热播引发了2005年我国韩国入境客源市场人数同比增长15%,同时拍摄《大长今》的外景舞台——“大长今村”主题公园的改造跻身于韩国民俗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德官,成为吸引游客的著名旅游景点。 5.2 促进旅游地形象的树立 创意城市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地形象树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城市形象“硬件”的外在结构形象主体[50]。许多创意城市用地标性建筑代表该城市或地区的标志性旅游符号,如英国伦敦的大本钟、英国东北部盖特舍德(Gateshead)的北方天使雕塑、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以及芬兰的北极圈博物馆等[51]。二是主题活动和大事件等在国外创意城市中往往是作为提高和巩固城市魅力以及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世界杯、全球文化论坛和欧洲文化主流展等[52-57]。还有一些创意城市通过发展某种特殊的文化主题来凸显城市旅游形象,如伦敦和纽约的“世界城市”头衔之争,纽约利用其特殊地位把自己定位成“世界文化中心”,以此树立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另外,一些城市和地区试图通过重新焕发历史文化遗迹、尤其是建筑遗迹的方法来重振自身,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基罗纳[52]。而对那些名气不大的城市,则可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进行城市的重新定位,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将自身打造为“狂欢城市”[55];佛罗伦萨主办的“创意节”(Festival della Creatività)已成为一个有关创意研究和发展、能够吸引国际游客的盛事,每年的创意节使得“Fortezza da Basso”展馆成为了意大利和国际创意的活力中心[43]。 5.3 迎合旅游消费需求,激发潜在消费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对高层次需求的满意度,如地位和自我实现。这种非成熟到成熟型消费的转变,或外部引导向内部引导消费转变(提勃尔·西托夫斯基,2008),使人们不再只关心商品积累,也希望提升自身的消费能力,并通过旅游体验当地的文化,实现“真实”的日常生活体验[13]。创意旅游使游客积极参与体验,并开发其创造潜力[35]。因此,创意旅游所涉及的消费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目的是挖掘个人的潜在消费能力[20]。同时,创意产业空间容易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者在创意产业空间时自然产生旅游消费需求[58]。例如,伦敦和柏林的创意街区出现了观光消费者成为人流主体的现象,这不仅是创意产业引发旅游经济活力的反映,也是创意产业带动旅游发展的有力证明。 6 相关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外创意城市快速发展给予我国对创意城市和创意旅游研究新的认识和启示。近年来,创意城市理念日益受到中国城市政府的关注,并得到广泛推广。自2006年以来,不仅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创意经济快速发展,苏州、杭州、重庆等城市也开始重视发展创意产业。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对比发现,在创意城市旅游的研究上,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意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并以此为模板提出发展中国创意城市旅游的对策。通过国外发展经验的总结,对中国发展创意城市旅游有如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6.1 重视创意城市的建设发展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创意城市作为创意旅游发展的载体,在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日渐增强的形势下,能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体验式旅游产品的需求,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并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中国,创意城市建设日渐得到关注,继深圳、上海、成都、北京和杭州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项目后,景德镇和苏州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申报全球创意城市——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战略中,重视创意城市的建设发展,积极将创意城市纳入城市规划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和赢得竞争的关键。国内一些城市已陆续出台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如《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市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2014)》、《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年)》等。为实现创意旅游的发展,必须首先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实施创意城市发展计划和措施,然后将创意城市建设与未来旅游业发展目标相结合,推动创意城市和创意旅游的同步快速发展。 6.2 运用创意思维开发整合旅游吸引物 由国外经验可知,创意作为旅游吸引物价值转化与提升的实现途径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在发展创意旅游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景观山寨横行、创意体验活动不足等问题,反映出旅游发展的文化创意枯竭,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首先要重视创意空间和创意景观的建设,创造纪录时代、反映城市个性的文化景观。如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结合传统园林要素和现代设计,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景点。尤其对于深圳等历史遗迹贫乏的城市,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和文化景观能赋予城市新的繁华面貌。其次,增加旅游项目的参与体验功能,针对不同旅游类型,开展农家体验、历史地段异地生活常态体验、民俗工艺体验等活动,增强游客当地文化感知,满足猎奇心理。最后,注重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通过优化组合传统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创意旅游资源,注意规模效益和完善交通网络,形成传统旅游资源与创意空间和创意景观、节事活动、体验项目和旅游综合体的有机结合,促进点、线、面的传统一创意旅游吸引物分布格局,发挥创意旅游对文化的保护作用,实现旅游地文化传承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3 推进创意旅游产品开发 由国外创意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可知,在创意旅游过程中,游客对创意旅游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别是带有地方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工艺品和体验性旅游经历。然而,中国旅游产品开发普遍存在缺乏文化内涵、体验性不强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如大多旅游地的手镯、木梳、项坠和玉石等旅游纪念品毫无差异,与发达国家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中国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是要提高对创意城市无形文化资源的重视程度,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中融入城市的传统习俗、民间技能、历史文化和城市品牌等元素,使创意旅游产品具有个性化和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创意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近年来,多地大力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比赛,成为推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有力推手,如2012年南京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玄武壶(湖)、乌衣香(巷)、“佛都金陵”和桃木状元笔等包含南京文化内涵的获奖作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南京旅游商品精品缺乏状况。通过开展这种充分调动创意人才创意积极性的活动,积极将城市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旅游产品,改变我国旅游产品同质化状况。二是要重视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对旅游产品文化附加值要求,创造创意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提升创意旅游产品内涵。如苏州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融入游客餐饮体验过程,在提升餐饮旅游产品文化价值的同时,此类特色餐馆也成为游客旅游消费的热点。 6.4 整合传统—创意旅游空间,优化旅游空间结构 创意城市旅游的发展区分城市传统旅游空间和创意旅游空间,创意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创意旅游空间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使创意旅游空间成为创意城市内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域,由此产生传统—创意旅游空间合作关系。以苏州为例,随着工业园区金鸡湖景区、东方之门、摩天轮公园和音乐喷泉等创意景点串联成面,促使凭借传统园林景观闻名于世的苏州古城区和充满现代化创意景观的工业园区在旅游空间上形成互补。为发挥类似城市创意旅游空间积极效应,延展城市旅游空间,借鉴国外创意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在分析城市传统和创意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需要整合城市传统与创意旅游资源,融合资源、基础设施、服务和交通等要素,打造集“传统”与“创意”与一体的“板块旅游”模式,形成创意旅游的空间规模效应。如苏州在构建“板块旅游”空间过程中,实现古城区传统文化旅游和园区商务休闲旅游的差异化旅游发展,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合作共建以及连接古城和园区的旅游线路设计等成为空间构建关键措施,形成苏州传统与现代的“双面绣”。在城市内部“板块旅游”基础上,联合区域内的主要城市,通过产业融合、服务共享、联手促销和整体宣传等措施打造创意旅游带,提升区域整体创意旅游发展水平。 6.5 加大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力度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预测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2.1万亿元,约占GDP比重的3.77%,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59]。加大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力度,有利于推动中国创意城市整体功能的转型升级。在产业融合过程中,首先,促进与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平台。其次,应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产业延伸,实现两者融合发展,并结合创意园区、创意建筑、大型展会和大型文体活动推出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等。如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北京怀柔影视基地、什刹海文化旅游区、横店影视基地、华侨城LOFT创意园区、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基地等创意旅游项目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传统旅游产品内涵,而且将成为各大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第三,通过推进旅游创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创意教育、旅游教育的投入以及营造兼容并蓄的城市氛围等措施,实现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以及创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6 更新旅游营销模式,提升旅游地形象 近年来,旅游信息网、微博和微信是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重要创意手段,但随着大批目的地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设立,营销方式显得缺乏新意。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方式亟须创新。我国在推动创意城市旅游发展时要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围绕旅游者的体验诉求进行旅游营销的创新。比如《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带火了灵水村、沙坡头、普者黑等目的地旅游。同样,2013年中国旅游日期间,网络与电视互动的全新整合营销活动“四川宝藏”启动,包括让游客通过自媒体进行分享参与的网络活动“旅游寻宝”和外景节目《两天一夜》。这种组合网络、广播、影视和报刊等不同传播载体的创新营销模式应得到推广。在提升旅游地形象方面,在对创意城市文化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创意地标性公共建筑,如北京鸟巢、中国尊,以及营造独树一帜的特色城市氛围,如被称为“休闲之都”的成都和“设计之都”的深圳,能够树立独特的创意城市旅游地形象。创意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应不断采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包装手法传达旅游地文化和形象,增强旅游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启示_旅游产业论文
国外创意城市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启示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