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湖南省康复辅具技术指导中心) 410001
【摘 要】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在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108例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中心接受诊治的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手段为依据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措施,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 结果 对照组治疗优良为77.8%,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和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措施,既可提高患者残肢功能,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残端综合征;残肢功能;康复治疗;不良反应
残端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患肢疼痛、关节僵硬、瘢痕痉挛、肿胀等症状表现,同时伴随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皮肤表层温度下降、皮肤弹性下降等情况,不仅使患者承受着剧烈疼痛感,也不利于假肢的安装,进而对患者行走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为提高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残肢功能,我中心抽取收治的部分患者予以康复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08例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中心接受诊治的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护理方式将入组患者分成每组例数均为54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5-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8±1.5)岁,病程0.3-4.8个月,平均(3.2±0.5)个月,患肢残端疼痛30例,患肢疼痛15例,瘢痕痉挛9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和28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1.8)岁,病程0.5-5.0个月,平均(3.4±0.6)年,患肢残端疼痛32例,患肢疼痛14例,瘢痕痉挛8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复治疗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制定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方案,具体措施为:对于存在疼痛感的患者,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物,必要时可联合针灸止痛法,以缓解患者疼痛感;若患者残端血液循环异常,疼痛感明显,同时合并慢性炎症病变,需给予磁场仪进行治疗,同时可适当结合功能锻炼方式,综合考虑患者患肢恢复情况和身体耐受性,制定针对性功能锻炼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疏导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接受康复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2]
参照残肢肌力康复程度(Frank分级评定)进行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判定:肌力等级高于4级为优;肌力在3-4级为良;肌力低于3级记为差。治疗优秀率+良好率。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均由软件SPSS 21.0予以统计处理,两组治疗总有效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百分数(%)和x2表示与检验,当所得P值<0.05时,证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截肢包括小截肢和大截肢两种类型,前者指在患者感染和坏死组织予以清除额同时,重建血管。矫正肢体,对部分病变组织予以开放性切除,后者指的是药物控制、血管重建或小截肢手段缓解无效的严重性疾病[3]。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超过50%的截肢术后患者存在持续性幻肢痛表现,疼痛感在夜间加剧,目前尚未探讨出其发生机制,不同学者对此各持己见。术后感染、断端瘢痕压迫、截肢手术操作不当都可使患者截肢术后出现残端疼痛,这就需要临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疼痛感,促进残肢功能的改善。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使病、伤、残者机体功能的恢复,通常与保守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联合使用,作业疗法、物理疗法和言语疗法均属于康复治疗的表现形式,在具体应用中,应对患者伤情、病情予以康复评定,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对现有的治疗措施予以总结、调整,直至康复治疗工作结束[5]。在给予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时,既要采取措施提高肢体功能,也需要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和康复治疗措施的可行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表明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残肢功能;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和5.7%,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这一结论证明康复治疗可降低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的来讲,给予截肢术后残端综合征患者康复治疗措施,既利于促进患者残肢功能的提升,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路,宫可同,殷中罡,等. 游离穿支皮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31(3):319-322.
[2]李君. 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7-48.
[3]陈文阁,于鑫鑫,王东兴. 补肾活血法在糖尿病足病坏死期大腿截肢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2):186-188.
[4]张忠杰,姚旌,王林. 星状神经节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的疗效[J].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6,12(1):41-44.
[5]尹振春,刘丙根,庞清江. 局限性Enneking Ⅱ期骨肉瘤患者保肢与截肢治疗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骨伤,2016,29(12):1140-1145.
论文作者:唐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综合征论文; 残肢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