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论文_谢楠楠

浅谈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论文_谢楠楠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在高职思政教学中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那么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求高职思政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的将思政课教学合理的融入到学校人文教育的大系统当中去。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高职思政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呢?这就需要对当前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并加以改进和完善。因此,本文我们将围绕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来更好的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顺利改革。

关键词:浅谈;大思政教育背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在新时代社会中,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说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给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把原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觉悟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本文我们将详细的分析,在大思政教学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来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针对于大思政教育背景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具体要求的分析

首先我们下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大思政教育背景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思政教育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想更好的促进思政教学的顺利进行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来规范思政教育。下面我们就对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具备战略性、创新性以及人本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1]。

(一)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战略性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开展一定要围绕大思政的基本目标来完成。那么要想围绕大思政来基本目标来完成就一定要按照我国政策的相关和要求和指导意见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积极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手段。同时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战略性,也是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必须要坚持完成的主要目标。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一定要重视和关注提升战略性,把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当成共同努力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并且积极和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索高职思想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确保在新的社会发展中高职思想课程教学能够适应大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我国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性人才[2]。

(二)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基础,不管是任何职业或者行业都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在社会中具有生产的能力。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一定要注重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只有具备创新性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导向作用。那么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革,并且围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来将思政课教学工作纳入到高职教育体系当中,从而有效的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促使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保障,也是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希望在以后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人本性

最后,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人本性,所谓人本性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保障,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奋斗方向。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再积极的探索和发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运行体系,促使高职思政课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全部的价值和作用。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合理的处理和面对难题[3]。

二、针对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通过上诉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大思政教育背景对高职思政课教学具备战略性、创新性以及人本性的三个基本要求。但是在我国高职实际的教育模式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薄弱环节,没有从根本将思政教学融入到大思政教学体系中去,从而导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进行改进和完善。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挡,积极的探索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当前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理念不适应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创新性才能更好的在当前教学模式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培养形成一种专业技能较强和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优秀学生。但是,针对于当前一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分析,依然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大思政教学背景和高职思政课教学两者相互融合。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虽然比较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因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体会到学习思政课的乐趣和积极性[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不适应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

针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学工作来说,一定要具备相互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确保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但是根据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分析,其自身的教学模式和大思政教育背景不一致,而且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积极的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虽然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按照相关标准来为学生们授课,但是却没有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方式,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职思政课教学和大思政背景下不能够体现出其价值所在。通过相关数据显示,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导向性和针对性不强,从而制约了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不适应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

最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在如今的教学模式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大思政教育格局的融入,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也就制约了高职思政课教学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教师为学生们传授思政课知识时,知识一味的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来灌输性教学,却不注重当前实际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等的分析,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感染学生,让学生富有激情的来进行学习,这种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教学方法一定不会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5]。

三、针对于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的分析

(一)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理念

相关高中院校要想更好的在大思政背景下,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就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理念。那么高职院校相关管理人员和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进一步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理念,从而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为学生服务的基本内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全面发展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明白思政课的重要性,渐渐的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也将会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6]。

(二)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

其次,在大思政背景下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就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融合化发展,体现出创新教学模式以后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再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最后,还应当健全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完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我相信在进行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以后,一定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的基本保障,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一定要积极的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充分的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现状,从而制定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大思政教学背景下一定要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细化、分解以及突出学习的重点,才能实现每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7]。

总结:

通过上诉问题的分析,我们已经详细的了解到高职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职教学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以说在高职院校中一定要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实践工作不断的深入,从而有效地处理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困境和难题。同时这也体现出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大思政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针对于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一定要意识到当前思政课存在的不足,再紧紧围绕大思政教学背景的目标和要求来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从当前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着手,一定会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碧纹.“大思政”视阈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团队优化建设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2]冷娟.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3]陈刚,刘刚,孙淑萍.“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

[4]胡国胜,万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树立“大思政”理念[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04).

[5]罗南石,熊申英.高校“大思政”教学运行机制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5).

[6]吴兴富.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5).

[7]张斌,高校思想政治课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3)

作者简介:谢楠楠(1988.12-),女,河南省濮阳市人,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谢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浅谈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论文_谢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