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能力”:校长是什么?_学习力论文

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能力”:校长是什么?_学习力论文

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校长何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为论文,校长论文,现场论文,教师论文,习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3)03-0005-03

教师的“现场学习力”,应该包括教师“关于现场”的学习与“在现场中”学习的能力,当然,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其实,无论是“关于现场”还是“在现场中”,根据教师工作的专业特点,“现场”乃是教师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与场所,如课堂观察、学生指导、教研活动、班队活动、主题沙龙、课题讨论、座谈交流、校际交流、学术报告,甚至包括主题聊天、网络论坛、QQ群交流等。那么,要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力”,校长何为?校长不可能参与和领导教师的所有现场学习,同时,校长不是也不必是万能的,但是,他应该做到适时地“在场”,并于“在场”中发挥自己的“现场学习领导力”。这种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领导”:善于揭示现场背后的意义

明白“为什么做”,是明白“做什么”与“怎样做”的前提。而关于“为什么做”的问题就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学校现场,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并不明白那些忙碌的价值何在。所以,建立学校的价值观极其重要。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就是价值的领导。校长要善于根据学校实际提炼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愿景。比如:我校在2009年成立时就提出让“每一位师生拥有成长的感觉”的文化愿景,将“是否有利于师生成长感觉的获得”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此来衡量学校一切人与事的是非好坏。

价值观不是挂得高高的大红标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美丽文字,而是要通过每个人的努力真正地“做出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设计相关现场的时候,就要将价值观考虑进去。在教学现场中,校长更要进行价值引导,善于揭示各种现象背后的意义。

比如:为了构建学校的教研活动范式,我经常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并在教研活动的现场给教师讲解各种“为什么”。下面试举三例:(1)为什么要采取上午上课、下午讨论的形式?——经过中午一段时间的消化,我们的思考可以更加成熟,如果上午结束后马上讨论,那么思考深度可能不够。而如果今天上午观课第二天才议课,那么丢失的信息又太多。上午上课、下午讨论,可以使讨论的价值最大化。(2)为什么不在执教教师“课后说课”之后马上进行讨论,而要安排每一位教师就这节课进行“观点呈现”?——围绕问题的讨论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建立在每一位教师呈现完整观点的前提下,传统的教研活动争论不休,却没有一个教师完整地表达过他对这节课的观点,这会影响每一位教师的思维深度。(3)为什么要在教研活动结束的时候安排一个“共享收获”的环节?——一场教研活动之后,每一位教师到底能够受到多少启迪,是否产生了新的困惑?这十分重要,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经历这个过程。因为有了“共享收获”的环节,所以我们不是更加注重“我收获了什么”了吗?这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主动地去收获“成长的感觉”。

这些讲解,我都是在参加教研活动过程中解说的,都会用“诺,这就是‘成长感觉’”之类的现场话语来说,因此是非常真切的“价值领导”,这种“价值领导”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力”。

二、“动力领导”:敏锐发现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成长动力与校长的“动力领导”有关,“动力领导”的核心是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内在动力,就在于他能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地收获成长的感觉。教师的工作缺乏动力,常常跟他不能经常地拥有成长感觉有关,跟他不能发现自己的智慧有关。其实,在教育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拥有无限的智慧,但毋庸讳言,教师对于自己的实践智慧常常意识不到。在这个时候,校长如果能够做一个“发现型”的“动力领导”,敏锐地发现教师身上蕴含着的实践智慧,在现场中“实地”地“点化”出来,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就能够给他们提供“成长动力”,而学校也一定会因此涌现一个个的惊喜。

校长应该成为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发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即“发现”。比如:我们的“课题研究”,很多教师都苦于自己没有研究特长,难以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为此,我经常积极参与课题的确立。学校成立之初只有36名教师,我曾经帮助每一位教师现场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关于课题的“聊天式讨论”中,我从教师的讲述中发现他们的智慧,并将其放大成研究的课题。我们有一位凌老师,她与许多教师一样,觉得自己的教学没有什么特色,所以也不知道可以研究什么。在“课题聊天”的现场,我们聊到了“张秋生小巴掌童话”,她觉得这些童话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很有“滋润”作用。其实,这就可以成为她的研究亮点啊。我建议她把“小巴掌童话”引进语文课程,并跟踪研究“小巴掌童话”的教育意义。凌老师发现自己的日常教学原来蕴含着研究的价值,自己平时在做的事情原来可以变成一个课题,于是,她来劲了。一个阶段的研究过后,她深有感触,认为自己的教学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开发了学生的情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最后,她写出了《滋润童心:“小巴掌童话”课程的美丽意蕴》一文。论文公开发表后,我以为她的研究会告一段落,想不到一年后,她又递交了第二篇关于“小巴掌童话”课程的研究论文给校刊,文章名为《温情、哲理、童趣与诗意——张秋生“小巴掌童话”的欣赏与教育》。在开发“小巴掌童话”课程的过程中,凌老师学会了课程开发,深化了对课程的理解,专业发展愈发顺利。

我校每月都开设“汾小讲坛”,把我们发现的实践智慧搬上讲坛。这个平台也发挥了很好的“动力领导效应”。

三、“原理领导”:适时引导教师的规律认识

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独特的专业性,一个校长不可能成为所有具体课程的专家。因此,如何领导学校的课程建设,就成为摆在校长面前的一个问题。我以为,校长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并不在于他一定是某一课程的领导,而在于他必须是一个“原理层面”的领导者。校长不必懂得所有课程的教学,但必须懂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一位校长来说,适时引导教师将这些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呈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2011年岁末,我校发生了一场研究课堂评价的“风暴”。11月2日,我们观摩了叶老师执教的《麋鹿》,这节课体现了我们一直在谈论的一个教学原理——“评价引领教学”,虽然大家的认识还很不成熟,但这种“原理意识”令我惊喜。在下午的研讨现场,我充分肯定了这种探索。在讨论之后,我仍然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在学校论坛上发言:“今天听了叶老师的课,我为什么非常兴奋?就是因为我看到了‘评价引领教学’这种课堂设计折射出来的魅力——虽然才刚刚起步,但这种强烈的意识已经难能可贵。我坚信,循着这条路前进,叶老师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其中已经蕴藏着自己的教学主张。”想不到,这样的一种“现场原理领导”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11月9日,在叶老师的基础上,凌老师的《诚实与信任》一课通过对评价标准的精致化设计,进一步落实了“评价引领教学”的原理。紧接着,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也相继尝试,我也穿梭于各个课堂与教研的现场,欣喜地看着教师们如何在教学现场中体悟教学原理的魅力。这一段研究直接影响了我们后续的研究——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我们相信,好的教学一定是符合原理的教学,科学的原理一定可以解释好的教学。校长要善于做教学现场的“原理解说员”,通过现场的“原理解说”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

四、“技术领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具体建议

虽然我们强调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思想领导”、“价值领导”、“原理领导”,但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提倡校长同时成为“技术领导”——我们不能要求校长精通所有课程的教学,但我们可以要求校长有自己的研究特长,并凭借自己的特长成为“技术领导”,给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具体建议。在这方面,每一位校长的经历不同,研究特长也各不相同。笔者因为在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工作过六年,比较长于教育科研,所以经常在教育科研方面给教师提供“具体建议”,大到研究方向的确立,小至研究论文的整体构想,甚至是小标题的取题技巧。其实,所有“技术”之中,都是包含思想价值、原理规律的,所以,校长力所能及的“技术领导”,其实也是“价值领导”、“原理领导”的具体体现。当然,“技术领导”的具体表现更多的是关于课堂教学的技术指导,教师们需要教学思想与教学原理,更需要学习如何将思想与原理落实到课堂上,这是教师们的“现场学习力”。这种“现场学习力”的提升,需要校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一次,在观摩了潘老师的美术课之后,我专门与她讨论了关于“小组讨论”与“教学评价”的问题。我们围绕着最后的教学板块进行讨论,这个板块分三个环节展开:(1)教师出示评价要点。(2)小组代表上台选择一幅画(黑板上已经挂有教师巡视时选择的学生作业)。(3)各组代表分别对画进行点评。在讨论中,我提出了两点“技术性”的建议:一是把评价要点前置,前置到学生作业前。在学生动笔作业之前,就把评价要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评价要点来评点作品,这样,学生就会把评价要点看做学习的目标要求,如此就能实现“评价引领学习”的目的。二是评价的组织要体现“小组”的特点,现在的设计其实是“个人”的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很多学生是置于学习之外的,虽然教师提醒学生要做最好的听众,但效果还是不太好。我们可以考虑这样的设计环节:(1)小组内根据评价要点,评价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形成评点意见。(2)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评点。(3)评最佳作品组与最佳评点组。这样的设计把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以评价引领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蕴就在其中了。后来,潘老师根据我们的讨论意见修订教案后,在别的班级上课,效果很好。后来,她又将这次研究的过程总结提升,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我相信,这样由技术改进而获得的研究心得,一定会反过来深刻地影响实践。这种由现场领悟到“现场背后”深思的学习,才是真正的“现场学习力”。

校长在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中的领导作为还有很多,如“思维方式领导”。在具体的现场,校长有时候只是提出一些供大家思考的问题或者话题,指出思维的方向或方法。校长的“现场提问”——一些不需要当场解答但需要教师们深思的提问,也是极有价值的“思维方式领导”。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更多的时候,校长的领导力,包括对教师“现场学习力”的引领能力,并不是先于现场就准备好的,而是在现场与教师们一起互动、共同面对现场的思考过程中生成出来的。所以,校长在帮助教师提高“现场学习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现场领导力”。

标签:;  ;  ;  ;  ;  

提高教师的“现场学习能力”:校长是什么?_学习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