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崛起之依托:雄鸡发展战略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雄鸡论文,发展战略论文,中国崛起论文,模式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13(2004)03-0059-04
一、发展战略模式概念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模式”被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P894)或被解释为“类型”。[2](P557)在本文所要探讨和分析的“发展战略模式”中,“模式”作“类型”解释显得稍微贴切些。
另外,陈峰君先生将“模式”定义为“某一或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实行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政治、经济体制及战略等的选择”,并“根据这一不够成熟的定义,对于模式的分析应当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广泛内容”。[3](P340)而王逸舟先生认为,到目前为止,“模式”还是被多数国家主要用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规划和解释本国的利益、立场及出发点。[4](P455)
本文所要论及的“模式”,即“发展战略模式”,是指一个或某些国家(或地区)为了自身利益的延续、拓展和壮大而制定和选择的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正在或将要采取的它(或它们)所特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的事关全局的策略或手段的总和。这个或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模式”可以用来解释它(或它们)的利益、立场和出发点。
二、中国的雄鸡发展战略模式(注:王逸舟先生在《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中把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为“扇形模式”,并从象形的角度解释说:“中国就像坐北朝南的扇轴,其东南方向面临的亚洲——太平洋区域为扇面,同这一区域大小不一的各个国家(及国家联盟)的联系好似一根根扇柄,古老的中国谋略就是摇动这把扇子的手”。而我认为王先生在提出这种模式时的情景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因为在“扇轴”的北面又出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但从我所提出的“雄鸡发展战略模式”来看,并没刻意、也不能完全涵盖“扇形模式”,只求对“扇形模式”起到互补的作用。——参见王逸舟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第460-462页。)
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实际上是对中国在21世纪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而投身于区域经济集团化浪潮中的发展战略总和的抽象概括。这种发展战略模式是以中国的崛起为前提的,也是以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为动力的,同时也是有利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的“双赢”模式。
首先,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政局稳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形成一种蒸蒸日上的景象,对周边国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好奇感。周边国家都有意与中国接近,协商解决争端,争取合作共荣。
其次,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继承、发展、充实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很多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稳定周边、发展自己”的得人心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策略和原则等,从而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进一步合作增加了可能。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很多事情越来越让人感到,中国是不能单凭自己单薄的力量去解决,而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这些事情不光涉及到政治、安全领域,更重要的是经济领域。中国需要突破经济增长、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国需要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合作,在集团内进行合理的贸易安排,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无谓的资源消耗。中国将首先同与其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国家分享到成功的果实。这一切,尽管有悖于WTO的原则,但它却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宣战,最终将使经济全球化进行到底。
第四,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内在地包含了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由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走向经济领域的合作,即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趋势。另一种是由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走向政治、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这两种发展趋势并不矛盾,它们将最终达到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以及东盟的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合作。因此,笔者不妨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将来能否以中国为桥梁和纽带,使得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二者合二为一?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缺失的仅仅是时间问题。
第五,让我们再作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的目的将不光使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二为一,还会将周边的其他国家不断地吸收进来,进而形成更大的区域组织或贸易区,即将来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或“亚洲自由贸易区”,甚至“亚洲联盟”——一个尚未存在、却又令人渴望已久、虽将历经曲折、却又必将诞生的组织。而这一切都将孕育在21世纪中国的崛起之中,孕育在21世纪崛起中国之依托——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之中。
最后,“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首先是从象形的角度假设命名的,即中国像一只昂首挺立东方的雄鸡,并伸展着两个巨大的翅膀:“北翼”是上海合作组织,“南翼”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随着这只雄鸡不断地茁壮成长,才能从容应对时时萦绕在身边的那只“蝴蝶”,(注:美国的发展战略模式曾被人称为“蝴蝶模式”,这里用“蝴蝶”来借喻美国。参见:王逸舟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第455-457页。)中国才能从容不迫地发挥一个世界大国的作用。(参看图1: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构想图。)
图1 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构想图
图解:该图的基本骨架是由两个大圆,两个大椭圆构造的;并由它们相互交叉又形成了一个小椭圆和三个近似的三角区。
其中,一个椭圆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另一个椭圆指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个大圆是指上海合作组织可能要扩大的轮廓(包括未来可能加入的成员国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另一个大圆是指东盟与四个大国合作关系圈(包括“10+1”、“10+3”、“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或者还有后来的“10+4”领导人会晤机制等)。
三角区1指的是中、日、韩领导人会晤机制,也可指包括中、日、韩、俄等国家的东北亚合作开发区域机制。
三角区2是指未来的中、印、巴合作磋商机制,也可指中、印、俄三角合作磋商机制,也可指将在扩大了的上海合作组织内部改善巴印关系或改善中印关系机制。三角区3指的是中、印、东盟三角合作磋商机制,期望中印两国能在未来的“10+4”框架内改善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小椭圆指的是中印两国直接合作磋商机制,期望中印两国之间能在除了利用以上途径外,还要直接沟通,化解历史恩怨,走向全面合作。
三、中国雄鸡发展战略模式的两翼
(一)北冀: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地跨欧亚两大洲,覆盖的面积约为欧亚大陆的3/5,人口约为全球的1/4,其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战略地位,为世界所瞩目。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上海五国”基础上形成的。1996年4月26日,毗邻而居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为解决久拖未决的边界冲突问题,建立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机制,聚会上海,讨论了共同边境的安全问题;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开始了“上海五国”机制的形成过程。
为适应国际和地区形势变化,提高合作水平,2001年6月15日,中、俄、哈、吉、塔、乌六国元首隆重聚会上海,将“上海五国”会晤提升为“上海合作组织”,并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从而使“上海五国”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一种国家元首定期会晤机制提升为常设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合作的领域也不断扩大。
上海合作组织于2002年6月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了成员国第二次元首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晤时发表了题为《弘扬“上海精神”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讲话。江主席强调指出,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最重大的课题提供了“重要和有益的启示”。
2003年5月29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会晤,批准了规范包括常设机构——北京秘书处和比什凯克地区反恐怖机构在内的本组织各机构活动的法律文件,以及本组织徽标方案;通过了关于批准张德广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任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的决议,商定了本组织预算编制与执行规则并签署了相关协定,并强调上海合作组织常设机构的启动不应晚于2004年1月1日。
总之,“如果将上海合作组织比作一艘巨轮,那么它的骨架是2001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首次峰会搭起的,当时各成员国领导人决定成立这个组织。开香槟庆祝下水是在2002年6月的圣彼得堡峰会,当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章程。而现在(注:2003年5月29日莫斯科峰会),我们所庆祝的阶段是,内装修已结束,巨轮准备起航。”[5]
(二)南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1)会议上,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授权经济部长和高官尽早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经商定,中国和东盟在10年内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届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覆盖约17亿人口,国民主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以贸易额计算,它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这一贸易区将拥有大约世界40%的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商品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1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据东盟的测算,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1.2万亿美元大幅度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各成员国的区内贸易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区内外资比重也将有显著提高。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和0.3%。
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在2003年10月8日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领导人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注:1997年,江泽民主席和东盟领导人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表明了双方政治互信加深,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中国的雄鸡式发展战略模式的现实依据:
——中国并非全球性而是地区性的国家[6](P210-226)
首先,出于对中国地缘政治现实的考虑。
(一)漫长的内陆边界和很多国家毗邻,而曲折的海洋边界又与许多国家为伴。这一点是中国不能与美国——美洲“羊群之狼”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相比拟的。因而中国从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就与周边的许多国家存在着边界安全、边界争端等问题。
(二)中国面临着世界大国和地区强国的包围之中。北有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俄罗斯,东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南有南亚第一强国印度,周边还有持有核弹的国家俄、印、巴以及有生产核弹能力的国家日本等。
(三)不容忽视而且时时感受到的美国在中国周边所恶意编织的遏制中国崛起的网络和肆意渗透其强权政治势力的触角。特别是“9.11”事件和国际反恐斗争开展以后,中亚地区形势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力量进入了这一地区。现在,美国已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军事基地和设施,并且部署了军队。另外,美国还别有用心地对东盟进行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蛊惑人心的宣传,扬言在南沙问题上不会坐视不理。美国的军事侦察机频繁出现在南海上空,航空母舰也在南海海域游弋,并不断地同东盟的一些国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
其次,出于对中国地缘经济现实的考虑。
(一)21世纪中国崛起的必经步骤——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将得益于近邻的俄罗斯、中亚以及东盟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中国与周边的大部分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或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各方面的合作容易接轨。
(三)西欧和北美现在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又很低,这对中国崛起的发展战略是十分不利的,确实应该因应而变。为了反对西欧和北美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重点开发亚洲市场,使之成为中国出口多元化的基础。[7](P282-283)
第三,出于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考虑。
目前,世界上很多区域性经济组织都呈快速、成熟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中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更是日显咄咄逼人之气。欧洲联盟于1993年成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它还在不断东扩(到2004年其成员国将增加至25个),并有南下的设想。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于1994年组建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并由此启动了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美洲34个国家也因应美国把北美自由贸易区逐步扩展到整个美洲的企图,已正式宣布在2005年1月成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而且,美国还设想有朝一日组建美洲—亚洲自由贸易区,即所谓的太平洋共同体。此外,非洲国家也要在2005年分阶段建成全非共同市场。
因此,中国也顺应时代的潮流,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从而为中国开拓了更广阔的、更灵活的、更积极的经贸空间。也就是这一年,以加入WTO为契机,中国领导人能够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倡导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从而使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内的经贸安排,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融入世界,谱写了新的篇章。
第四,出于对世界多极化的考虑。
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极力谋求主宰世界领导权,单边主义、新霸权主义势头加强。但是世界多极化也已呈不可逆转之势:中俄两国多次表示要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东盟中的一些国家也不甘示弱,敢于在不同的场合与美国唱反调。1996年3月,东盟顶住美国压力,拒绝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加亚欧会议。甚至连德、法等西方国家也表示反对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主张世界多极化。在自去年11月份重新开始的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核查过程中以及在美国发起强大“倒萨”的伊拉克战争中,德法等西方国家却强烈呼吁要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表达的国际社会的意愿解除伊拉克的武装,从而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也发生了历史上以来最为严重的分歧。
尽管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复杂和曲折的过程,但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届时的顺利建成,将弹击世界多极化的最强音符。
标签:上合组织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自由贸易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