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红霞[1](2021)在《吉西他滨衍生物SZY-200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吉西他滨是一种亲水性的嘧啶核苷类抗癌药物,它通过干扰DNA合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是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的一线药物。然而,其不稳定性、耐药性和毒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对吉西他滨进行合理修饰和改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促进吉西他滨的摄取和在细胞中的持续性,已经开发了多种含脂肪酸侧链的吉西他滨衍生物,例如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的CP-4126。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一种新型吉西他滨衍生物SZY-200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SZY-200是在吉西他滨糖部分的5’位引入月桂酸(一种饱和中链脂肪酸)而合成。首先,我们以吉西他滨和CP-4126作为对照,通过CCK-8实验检测了 SZY-200 对多种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 SZY-200 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且对正常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相同剂量下三种药物的体外抑制活性相当且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毒性较强;同时,虽然我们发现CP-4126水解的产物反油酸和由SZY-200水解产生的月桂酸对正常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差异,但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月桂酸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着抑制膀胱癌细胞UM-UC-3的增殖,而反油酸却无抑制作用;进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hENT1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差异化表达,且其表达量与细胞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一致。在加入核苷转运体抑制剂(NBMPR)后,我们发现SZY-200和CP-4126是独立于膜运输系统的,即不依赖hENT1协助进入膀胱癌细胞。接着,我们对SZY-200在膀胱癌细胞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探究。PI染色发现SZY-200与吉西他滨和CP-4126均可诱导膀胱癌细胞周期阻滞;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到三种药物处理后膀胱癌细胞DNA浓缩致密而深染,细胞核发生了变形、浓缩、碎裂,形成凋亡小体,且凋亡小体的数量随着三种药物的剂量而增加;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三种药物诱导的凋亡程度相当;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了三种药物均可影响膀胱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这些数据表明,三种药物均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来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另外,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可显着降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最后,我们利用BATMAN-TCM数据库预测得到吉西他滨和月桂酸的靶基因,发现其中月桂酸的靶基因PPARG、PTGS2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相关;通过GEPIA数据库探究了两个基因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意义。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表明三种药物处理均可下调膀胱癌细胞中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原因可能是这两个基因位于吉西他滨靶基因的下游。总之,这些结果表明SZY-200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吉西他滨和CP-4126相当,并且与CP-4126一样有望克服hENT1低表达诱导的吉西他滨耐药。本文首次报道了 SZY-200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来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总之,SZY-200具有与CP-4126相同或更多的优势,将是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的理想药物。
张华瑀[2](2021)在《NDRG1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目的:膀胱癌是世界健康范围内的主要问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会加剧对膀胱的损伤从而诱发癌症发生。膀胱癌是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之一,铂类药物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药物具有毒副作用低,与DNA结合速率快的优势,然而奥沙利铂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导致抗肿瘤治疗失败。因此,为了有目的性的提高奥沙利铂的治疗效果,应筛选出有效的耐药靶标,从而研究相关膀胱癌的耐药机制。NDRG1作为转移抑制因子,在不同癌症中作用机制较复杂。本研究首先经深度测序及qRT-PCR、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筛选出奥沙利铂膀胱癌耐药细胞株高表达NDRG1,而抑制NDRG1可逆转膀胱癌耐药,表明NDRG1是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重要因素;NDRG1能够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从而介导膀胱癌对奥沙利铂耐药,耐药株Ki-67阳性表达增加、细胞凋亡蛋白表达降低,抑制EMT相关转移蛋白。其次,通过质谱平台检测发现DNA启动子甲基化与NDRG1在奥沙利铂耐药株高度表达相关,使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明显降低耐药株NDRG1表达,初步明确表观遗传修饰在NDRG1过表达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异常甲基化介导NDRG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耐药机制,本研究进一步检测了NDRG1调控的下游基因。研究发现敲低NDRG1或使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均上调衰老蛋白p21、p27表达,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DK6表达,揭示甲基化调节NDRG1通过p21途径影响耐药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我们对NDRG1与肿瘤化疗耐药的关系以及分子机制做了初步的探究,研究结果为逆转膀胱癌细胞耐药、提高化疗药物治疗敏感性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亦为临床抗膀胱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方法与结果:1.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对5637P(空白组)、5637R(耐药组)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核抗原Ki-67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EMT(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分析肿瘤细胞凋亡与转移。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的长期作用促进了5637R增殖,抑制膀胱癌细胞凋亡与转移。2.采用qRT-PCR方法检测NDRG1 mRNA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5637P、5637P-OXI、5637R中NDRG1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敲低NDRG1后5637R在经过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后细胞耐药性的变化,分析NDRG1基因的表达与奥沙利铂耐药程度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NDRG1后5637R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NDRG1在膀胱癌5637R中表达上调;敲低NDRG1导致5637R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及增殖能力降低,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S期来影响细胞增殖,提示NDRG1可作为特异的膀胱癌耐药靶标,在膀胱癌耐药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3.采用浆核分离技术,Western Blot法检测NDRG1蛋白在细胞浆和细胞核的相对表达。激光共聚焦法观察奥沙利铂刺激下NDRG1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显示5637R由于经长期药物刺激,在获得性耐药形成过程中NDRG1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具有高表达。4.Sequenom Mass ARRAY Methylation测序法检测5637P、5637R的DNA甲基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加入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NDRG1的影响。结果显示5637R的DNA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5637P,可见DNA高甲基化水平介导膀胱癌耐药。与5637P比较,5637R具有较高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且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PI-169)可使Tri-Me-Histone H3 Lys27与NDRG1表达同时下调,说明组蛋白甲基化对NDRG1表达具有促进作用。5.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5637R、T24、TCCSUP敲低NDRG1后细胞周期蛋白p21、p27、CDK6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DRG1可通过抑制p21、p27,促进CDK6表达来促进耐药细胞增殖,参与耐药发生。结论:1.NDRG1在奥沙利铂致膀胱癌耐药中发挥促进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2.奥沙利铂上调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促进NDRG1表达,从而调控膀胱癌耐药途径。3.NDRG1抑制p21途径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使膀胱癌细胞对奥沙利铂形成耐药。
王彭[3](2021)在《miR-612对膀胱癌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的肿瘤,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膀胱癌分为肌层浸润性(MIBC)和非肌层浸润性(NMIBC)膀胱癌。在膀胱癌中,肿瘤分期显示其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其中肿瘤浸润到粘膜层和固有层分别被定义为Ta和T1期,归类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而T2,T3和T4期,已侵犯肌层,归类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约占膀胱癌的70%,低风险患者其5年生存率约为43%,中度风险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3%,而高风险患者进展为MIBC的比例高达21%。NMIBC和MIBC分别具有不同的转移潜能。NMIBC通常是非侵袭性的上皮细胞来源肿瘤,而MIBC是一种侵袭性的上皮细胞来源肿瘤,MIBC早期全身性播散率较高,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生局部浸润或远处转移。在转移扩散过程中,癌细胞局部侵入周围组织,进入血液和淋巴微血管,并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组织的微血管,并适应这些组织的微环境,促进了继发性肿瘤的定植、增殖和微观结构的形成。因此,在局部和远处转移之前及早发现膀胱癌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新兴的生物物理方法加速了从分子水平上认知膀胱癌发生机制的进程。此外,一些研究已经证实,microRNAs(miRNA/miR)与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发病机制密切相关。MicroRNA在不同的物种之间进化,到目前为止,已经在271个物种中鉴定出38589个miRNA分子。一张microRNA基因图谱包括大约1%的不同物种的基因组,但每个物种都有大量的靶基因,大约30%的编码基因受microRNAs的调控。miRNA簇是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大约19-24个核苷酸组成,在转录后调节靶基因。miRNAs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和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miRNAs参与了多种癌症的发展,包括肝癌、胃癌、膀胱癌和胶质瘤等。在这些肿瘤中,miRNAs对基因表达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因此,本课题将深入研究microRNAs在膀胱癌发生和发展中的调控作用。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在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RNAs既可以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也可以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这些miRNAs在细胞生物行为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凋亡、细胞程序死亡以及癌细胞下游的信号通路。它们可以调控泌尿系统肿瘤的信号传导通路,已有研究发现miRNAs在膀胱癌和肾癌等肿瘤中失调。miRNAs是参与信号传导过程不同阶段的关键角色。它们的作用方式主要取决于它们可能发挥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功能的靶基因。超过40个miRNAs与泌尿系癌症有关,其中许多miRNAs针对常见的致癌途径。miRNAs调控细胞增殖、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肿瘤侵袭途径、血管生成信号,并调控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的表达。miRNAs可以调节细胞重编程、细胞骨架动力学、神经发育和可塑性。miRNAs通过靶向几个影响大量转录本的mRNA来控制细胞代谢;因此,其失调影响了许多与癌症相关的过程,如增殖、分化、凋亡和转移。miRNAs通过部分或全部与mRNA3’端非翻译区(3’UTR)的互补序列结合来抑制其靶mRNA的翻译过程,从而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来稳定mRNA转录本。到目前为止,许多miRNAs已经被认为与膀胱癌的进展和转移有关。研究表明,某些miRNAs如miR-21和miR-210在膀胱癌中表达上调,miR-143在膀胱癌中表达下调,这种低表达调控Ras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一些miRNAs如miR-133a、miR-30-3p和miR-199a通过调节CRT7活性参与膀胱癌生长的调控。miRNA可作为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影响细胞生物行为包括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等,例如miR-106a、miR-223和miR-613,它们分别通过调节MAPKs、NCOA1和SPHK1而发挥作用。miR-124-3p通过靶向Rho连接蛋白激酶1(ROCK1)减少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进展,并通过靶向含有PHD和uhrf1的泛素样蛋白,抑制膀胱癌的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miR-124还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蛋白D激酶(CDK-4)来抑制膀胱癌的生长。miR-409-3p通过靶向c-Met减少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进展。miR-130、miR-200和miR-556等作为癌基因分别通过调控PTEN、RECK和DAB2IP在膀胱癌中发挥重要作用。miR-150-5p通过靶向PDCD4,增加膀胱癌的侵袭力。由于包括突变、缺失、扩增或转录变化在内的基因组事件,miRNAs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几种疾病中调节失调。有研究证实,在尿液细胞外囊泡中可以发现miRNAs,并且它们被保护不被降解,这使得miRNAs成为膀胱癌中有希望的预后标记物。一项从血液样本中识别miRNAs用于NMIBC诊断的研究发现,该诊断指数的准确率超过90%,可用于在转移前发现早期和低、高级别的癌症。以上研究证实,miRNAs是膀胱癌早期检测的一种非侵入性、有效的生物标志物。microRNA对蛋白质表达进行转录后控制,导致蛋白质表达被抑制,从而控制多个检查点受体的表达。有大量证据表明,microRNA及其生物发生机制参与了癌症的发展。利用miRNA模拟物在体内调节miRNA的表达和活性,为膀胱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策略。miRNA模拟物已经被用来补充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miRNA,经过化学修饰后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或能够定向输送到肿瘤。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miR-61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然后评估miR-612在膀胱癌细胞系的生物学行为和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效果,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612的靶基因,通过实验予以确认,并研究靶基因调节的信号通路。本课题力图为miR-61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有见地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miR-612作为膀胱癌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或治疗策略提供帮助。实验方法1.收集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以及膀胱癌细胞系5637、T24和正常膀胱细胞系SV-Huc1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miR-612的表达情况。2.通过对5637和T24膀胱癌细胞株体外转染miR-612 miminc(模拟体)的方式来进行一系列获得性功能实验。以CCK-8、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来分析miR-612过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功能的影响,并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制备人miR-612基因组慢病毒,感染T24细胞后筛选稳定过表达miR-612的细胞株,体内研究miR-612对膀胱癌生长的影响。3.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预选miR-612作用的靶基因为跨膜前列腺雄激素诱导蛋白1(PMEPA1),构建PMEPA1 3’UTR的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根据萤光素酶活性鉴定PMEPA1是否为miR-612的靶基因。miR-612 mimics转染T24和5637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MEPA1蛋白表达;构建PMEPA1过表达质粒,将其(或空白质粒)与miR-612 mimic(或miR-NC)共转染,观察miR-612/PMEPA1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收集PMEPA1过表达质粒(或空白质粒)与miR-612 mimics(或miR-NC)共转染T24和5637细胞,收集各组细胞蛋白,检测miR-612/PMEPA1对Hippo通路的调控作用。5.收集临床膀胱癌及癌旁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PMEPA1、YAP1、LATS1 的表达水平。6.本研究中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连续变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各组间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Tukey’s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mi R-612在人膀胱癌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的特点1.1 m i R-612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较其配对正常癌旁组织明显降低我们收集膀胱癌组织以及与其配对的正常癌旁组织临床标本,应用qRT-PCR方法检测了所收集组织中miR-61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612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1.2对比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miR-612在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中的表达显着降低我们以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为对照组,以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为实验组,应用qRT-PCR检测miR-61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612在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2.miR-612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2.1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增强miR-612的表达(1)利用miR-612 mimcs转染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于转染后48h提取细胞总RNA,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miR-61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612的表达显着上调。(2)慢病毒包装、感染T24细胞后,观察感染效率超过80%。对稳转T24细胞提取RNA进行qPCR检测,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miR-612表达显着升高,miR-612过表达的T24细胞系成功构建。2.2 miR-612过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1)miR-612过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的增殖。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中,miR-612-mimic在96h时增殖效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miR-612过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的侵袭能力。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转染miR-612 mimic组的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侵袭速度较对照组显着降低。2.3 miR-612过表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Lv-miR-612或Lv-con慢病毒包装、感染T24细胞后,将其分别注射入裸鼠皮下进行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皮下注射Lv-miR-612转染组膀胱癌细胞的裸鼠(实验组)体内肿瘤体积较皮下注射Lv-con转染组膀胱癌细胞的裸鼠(对照组)体内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称重并计算瘤体重量,实验组瘤体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对裸鼠皮下瘤包埋、切片,并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见Lv-miR-612组肿瘤细胞呈长梭形、卵圆形,核大深染,核膜清晰,核浆比例增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易见,胞浆丰富,肿瘤细胞结构完整,可见病理分裂相。对照组瘤体细胞变性凋亡,胞核断裂,细胞结构紊乱。TUNEL检测裸鼠膀胱癌移植瘤细胞凋亡情况,Lv-miR-61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果提示miR-612可以抑制裸鼠体内膀胱癌的增殖。3.miR-612靶基因的鉴定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3.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PMEPA1为miR-612靶基因过表达miR-612(以对照RNA转染作为对照)显着抑制含PMEPA1 3’UTR wt基因的报告载体表达,而不能抑制含PMEPA1 3’UTR mut基因的报告载体表达,对照组两种情况均不能抑制报告载体表达。3.2通过TCGA分析PMEPA1在膀胱癌及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生存分析从TCGA数据库整理下载膀胱癌的HT-seq数据,共有肿瘤样本408个,正常样本19个。PMEPA1的Ensembl ID为“ENSG00000124225”。在膀胱癌中PMEPA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MEPA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PMEPA1低表达患者。3.3 Western-blot检测PMEPA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Westerm-blot方法检测PMEPA1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与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相比,PMEPA1在膀胱癌细胞系5637和T24中的表达明显升高。3.4 CCK-8实验检测PMEPA1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CCK-8实验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PMEPA1过表达组可显着促进膀胱癌细胞系T24及5637细胞的增殖。3.5Transwell实验检测PMEPA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在T24及5637膀胱癌细胞系中PMEPA1过表达组侵袭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计数细胞数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显示PMEPA1组可显着增强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 Transwell实验检测PMEPA1与mi R-612 m i m i c共转染对5637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MEPA1与miR-612 mimic共转染后侵袭细胞数量增多,计数细胞数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显示:PMEPA1与miR-612 mimic共转染可逆转miR-612 mimic对膀胱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3.7 Western-blot检测PMEPA1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Hippo通路中主要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以T24及563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在Hippo通路中选择6个重要因子进行研究,包括LATS1、MST1、NDR1、TAZ、YAP1、MO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MEPA1过表达使T24及5637细胞LATS1、MST1、NDR1蛋白表达量降低,而TAZ、YAP1、MOB蛋白表达量升高。3.8在膀胱癌细胞5637中Western-blot检测miR-612过表达及miR-612与PMEPA1共转染对Hippo通路中重要蛋白的表达的影响选择Hippo通路中研究较多的抑癌蛋白LATS1和肿瘤蛋白YAP1进行验证,与对照组相比,miR-612 mimic增强了 LATS1的表达,PMEPA1与其共转染后逆转了这种增强作用,抑制了 LAST1的表达,miR-612 mimic抑制了 YAP1的表达,PMEPA1与其共转染后逆转了这种抑制作用,增强了 YAP1的表达,同样PMEPA1与miR-612 mimic共转染可逆转miR-612 mimic对PMEPA1表达的抑制作用。3.9免疫组化检测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PMEPA1、YAP1、LATS1的表达水平膀胱癌组织中PMEPA1的表达相对于癌旁组织,表达量增加,膀胱癌组织中YAP1的表达相对于癌旁组织,表达量增加,膀胱癌组织中LATS1的表达相对于癌旁组织,表达量降低。实验结论1.miR-612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系T24、5637中表达水平降低。2.miR-612过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3.膀胱癌细胞中PMEPA1是miR612的靶基因,miR-612通过抑制PMEPA1蛋白的表达使Hippo通路的活化,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黄骥[4](2021)在《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全球范围内,膀胱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膀胱癌存在治疗后易复发进展等特点,目前膀胱癌患者的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有必要对膀胱癌的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以探索膀胱癌的新治疗靶点,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已有报道长链非编码RNA 00858(LINC00858)为多种癌症疾病的致癌基因,包括骨肉瘤和结直肠癌等。在这些恶性肿瘤中,LINC00858被发现可以诱导肿瘤进展和转移,已成为多个针对肿瘤诊断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和新靶点的研究热点。然而,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本课题拟研究LINC00858在膀胱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有望为开发治疗膀胱癌的新靶点及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LINC00858在膀胱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目的:分析LINC00858在膀胱癌肿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索LINC00858对膀胱癌恶性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方法:RT-qPCR法检测LINC00858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表达差异,以及在膀胱癌细胞系(5637、T24和J82)和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中的表达差异。核质分离实验分析LINC00858在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表达情况。通过基因干扰技术,敲低膀胱癌细胞LINC00858的表达,使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情况。结果:LINC00858在膀胱癌组织表达显着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在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人膀胱上皮细胞系(P均<0.01)。LINC00858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敲低膀胱癌细胞的LINC00858表达后可显着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LINC00858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可能介导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功能。第二部分:LINC00858在膀胱癌进展中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索LINC00858在调控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tarbasev2.0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LINC00855结合的miRNA以及下游靶基因。在分子水平上,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子和RNA免疫沉淀法(RIP)鉴定LINC00858、miR-3064-5p和C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基因干扰、基因过表达技术,使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验证LINC00858与miR-3064-5p/CTGF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LINC00858在膀胱癌细胞直接靶向作用于miR-3064-5p。抑制miR-3064-5p可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RIP实验结果显示,CTGF是miR-3064-5p的直接靶点。miR-3064-5p模拟物可显着降低膀胱癌细胞CTGF的表达,但可被LINC00858的过表达恢复。LINC00858的过表达可显着增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沉默CTGF基因后可拮抗上述生物学行为。结论:LINC00858作为一种竞争性RNA,通过隔离miR-3064-5p提高癌基因CTGF的表达水平,从而介导膀胱癌恶性生物学能力。LINC00858/miR-3064-5p/CTGF信号轴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通路。
邓俊[5](2020)在《二甲双胍靶向Clusterin下调脂合成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生长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脂肪酸代谢的激活在膀胱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膀胱癌的常见代谢特征。二甲双胍是目前用于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处方药,同时它也表现出优秀的抗肿瘤活性,然而,目前为止,其抗肿瘤活性的潜在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确证Clusterin是二甲双胍治疗膀胱癌的作用靶点,并研究其在脂肪生成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对54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lusterin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高通量蛋白芯片技术筛选二甲双胍治疗T24细胞48h后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的蛋白。评估二甲双胍对Clusterin存在表达差异的膀胱癌细胞系增殖、克隆集落形成、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在Clusterin敲低或过表达状态下二甲双胍的疗效差别。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和核质分离技术探讨二甲双胍通过Clusterin调控膀胱癌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1)Clusterin在膀胱癌组织与细胞中高表达,且与膀胱肿瘤进展和分级成正相关。(2)Clusterin是二甲双胍治疗膀胱癌的靶点蛋白之一,二甲双胍治疗降低膀胱癌细胞中Clusteirn蛋白表达。(3)二甲双胍在Clusterin高表达的膀胱癌细胞中,抑制增殖、克隆集落形成、迁移和诱导凋亡能力更强。(4)敲低Clusterin降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克隆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降低;过表达Clusterin增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克隆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同时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增强。(5)沉默Clusterin抑制SREBP-1c前体和成熟体表达,降低FASN水平。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膀胱癌对二甲双胍治疗的敏感性取决于Clust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二甲双胍靶向Clusterin,下调SREBP-1c/FASN信号轴,减少脂肪生成来抑制膀胱癌生长。本研究为二甲双胍个体化治疗Clusterin蛋白表达差异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
蔡波[6](2019)在《榄香烯对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75%,且其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未经治疗的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复发。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辅以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BCG和榄香烯等。榄香烯是姜科植物温郁香中提取的有效抗肿瘤成分,作为中国原研、专利药,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抗肿瘤作用,还具有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其对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次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上的膀胱癌化疗作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利用新鲜的膀胱癌组织提取出原代膀胱癌细胞(Primary bladdr cancer cell,PBC),并选取T24、5367膀胱癌细胞株和SV-HUC-1正常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不同浓度榄香烯处理后,再观察PBC、T24、5367膀胱癌细胞株和SV-HUC-1正常细胞株的生存能力和半数致死量(IC50),并评估榄香烯的药物毒性:体外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经榄香烯处理后的PBC、T24、5367和SV-HUC-1四种细胞的凋亡情况,观察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产生的凋亡诱导效果: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进一步评估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经榄香烯处理后膀胱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体内水平通过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实验组腹腔灌注榄香烯,对照组腹腔灌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三周后观察瘤体体积和重量的变化并检测其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blot分别检测人癌旁正常膀胱组织和经榄香烯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中PTEN-AKT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榄香烯发挥抗肿瘤作用中的意义,并在体内水平予以验证:慢病毒干扰PTEN表达后,通过增殖、凋亡及蛋白表达的检测,进一步验证PTEN-AKT信号通路作为榄香烯抗肿瘤机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榄香烯处对PBC、T24、5367三种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有显着抑制作用,并且随榄香烯的浓度增加而抑制力增强,呈剂量依赖性,而对正常SV-HUC-1正常细胞株毒性低,其IC50明显高于三种膀胱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相比于SV-HUC-1,榄香烯能显着诱导PBC、T24、5367三种膀胱癌细胞产生凋亡;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结果显示榄香烯可以显着降低T24和5367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显示榄香烯处理后Caspase-3、Bax、Bad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Bcl-2表达量明显减少;荷瘤裸鼠模型结果显示榄香烯在体内水平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相比于正常组织,PTEN蛋白表达量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减少,p-AKT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AKT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体外及体内实验结果均显示,榄香烯处理后,膀胱癌中的PTEN表达量明显上升,而p-AKT表达量明显减少,但AKT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慢病毒干扰PTEN的表达后,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明显减弱,但仍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结论:榄香烯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并促进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且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PTEN-AKT信号通路在榄香烯抗肿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其他机制参与了榄香烯的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骆阳[7](2019)在《CpG ODN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的机制探讨及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的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非甲基化CpG寡聚脱氧核苷酸(ODN)对人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探究表柔比星与卡介苗对人膀胱癌细胞的联合作用。方法:对于探究CpG ODN对人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我们常规培养人膀胱癌细胞,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检测CpG ODN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情况,探究膀胱癌细胞对CpG ODN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选取合适的细胞株进行后续试验。以卡介苗作阳性对照,比较CpG ODN的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增值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pG ODN作用膀胱癌细胞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分布。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中促凋亡因子caspse-3、p53和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以及抗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水平。对于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对膀胱癌细胞作用的探究,同样常规培养人膀胱癌细胞,表柔比星、卡介苗单独作用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于膀胱癌细胞,采用CCK-8方法检测药物处理作用后的细胞的细胞活性,选取合适的细胞株及浓度进行后续机制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柔比星、卡介苗单独或联合作用的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表柔比星、卡介苗单独或联合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中促凋亡因子caspse-3、p53和Bax的表达水平,以及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CpG ODN和卡介苗均对人膀胱癌细胞起抑制体外增殖作用。CpG ODN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体外增殖作用较卡介苗弱。CpG ODN对人膀胱癌细胞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其中时间依赖性占主要部分。CpG ODN可以促进人膀胱癌细胞凋亡,而且使细胞在G0G1期发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CpG ODN可通过上调促凋亡因子的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的表达来实现其对膀胱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而且凋亡的分子信号转导过程是一个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级联的信号转导过程。表柔比星与卡介苗均可分别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当两者联合使用时,膀胱癌细胞在体外的增殖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表柔比星与卡介苗均能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也可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当两种药联合作用于膀胱癌细胞时,卡介苗占主导作用。表柔比星通过上调促凋亡因子的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促膀胱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卡介苗通过上调促凋亡因子表达使膀胱癌细胞发生凋亡。表柔比星和卡介苗的凋亡通路不相同且互相影响,当两种药物联用时,凋亡相关通路以卡介苗所作用的通路为主。结论:CpG ODN通过增强caspase-3、p53和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此凋亡过程是一个级联过程,并且具有显着的时间依赖性。CpG ODN改变细胞周期,通过在细胞G0G1期发生阻滞,抑制了人膀胱癌细胞的周期分布。本研究表明,CpG ODN可作为膀胱癌治疗的潜在候选药物。表柔比星通过增强caspase-3、p53和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人膀胱癌细胞凋亡。卡介苗通过增强caspase-3和p53的表达,对人膀胱癌细胞起促凋亡作用。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作用于膀胱癌细胞时,早期以卡介苗的作用占主导。表柔比星及卡介苗均可使膀胱癌细胞在G0G1期发生阻滞,从而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最终影响膀胱癌体外增殖,发挥促凋亡作用。
徐爱明,张建中,陈伟,柳长坤,刘边疆,王增军[8](2016)在《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次实验探讨分泌型丛生蛋白(secret clusterin,sCLU)调控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收集了16对膀胱癌组织样本,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CLU mRNA的表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膀胱癌细胞中,抑制膀胱癌细胞clusterin基因的表达。CCK-8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用于研究sCLU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检测MAPK通路蛋白,如JNK/ERK/P38等通路,研究sCLU对膀胱癌细胞的调控机制。结果 16对膀胱癌组织验证表明sCLU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敲低膀胱癌细胞中sCLU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clusterin基因,P38/MKK3/HSP27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sCLU可能通过P38/MAPK通路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汤井源,刘边疆,张炜[9](2015)在《Clusterin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lusterin(CLU)是一种凋亡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CLU表达上调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在膀胱癌的研究中发现,CLU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以CLU为靶点的治疗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CLU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肖小旺[10](2011)在《Clusterin蛋白在男性不育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lusterin蛋白在男性不育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了10例正常睾丸组织,8例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13例非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标本中Clust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3组睾丸组织中Clusterin都有表达,正常睾丸组织、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非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中阳性或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87.5%(7/8)46%(6/13),非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中Clusterin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睾丸组织(p<0.05)及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也表明该蛋白在非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睾丸组织显着降低,而在梗阻性不育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着性降低。结论:Clusterin蛋白的表达降低与非梗阻性不育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吉西他滨衍生物SZY-200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录 |
第1章 前言 |
1.1 吉西他滨 |
1.1.1 吉西他滨在细胞内的运输和代谢过程 |
1.1.2 吉西他滨的应用缺陷 |
1.2 基于吉西他滨的结构修饰和新制剂研究 |
1.2.1 4'位氨基修饰的吉西他滨衍生物 |
1.2.2 5'位羟基修饰的吉西他滨衍生物(CP-4126) |
1.2.3 吉西他滨的新型制剂研究 |
1.3 脂肪酸 |
1.3.1 反油酸 |
1.3.2 月桂酸 |
1.4 膀胱癌 |
1.4.1 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 |
1.4.2 肌肉浸润性膀胱癌 |
1.5 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 |
1.5.1 PPARG |
1.5.2 PTGS2 (COX-2) |
1.6 BATMAN-TCM数据库 |
1.7 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SZY-200对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药物与细胞 |
2.2.2 主要试剂 |
2.2.3 试剂配制 |
2.2.4 主要器材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复苏与冻存 |
2.3.2 细胞传代 |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3.4 细胞存活率检测 |
2.3.5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2.3.6 细胞形态观察 |
2.3.7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 |
2.4.1 SZY-200对多种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2 月桂酸和反油酸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3 SZY-200对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4 月桂酸和反油酸对正常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5 SZY-200对膀胱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2.4.6 hENT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
2.4.7 hENT1抑制剂NBMPR对药物细胞毒性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SZY-200对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试剂 |
3.3 Western Blot相关试剂配制 |
3.3.1 细胞裂解液 |
3.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相关试剂 |
3.4 主要仪器 |
3.5 实验方法 |
3.5.1 细胞周期检测 |
3.5.2 细胞凋亡检测 |
3.5.3 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检测 |
3.5.4 细胞迁移能力测定 |
3.5.5 药物靶基因预测及分析 |
3.6 结果 |
3.6.1 SZY-200引起膀胱癌细胞周期阻滞 |
3.6.2 SZY-200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 |
3.6.3 SZY-200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
3.6.4 SZY-200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5 SZY-200降低膀胱癌细胞迁移能力 |
3.6.6 膀胱癌相关基因预测及分析 |
3.7 讨论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NDRG1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膀胱癌 |
1.1.1 膀胱癌的表现 |
1.1.2 膀胱癌的诱导因素 |
1.2 膀胱癌的治疗手段 |
1.2.1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1.2.2 卡介苗 |
1.2.3 膀胱内给药 |
1.2.4 铂类疗法 |
1.3 奥沙利铂 |
1.3.1 奥沙利铂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
1.3.2 奥沙利铂的耐药机制 |
1.3.2.1 转运蛋白水平的改变 |
1.3.2.2 DNA修复 |
1.3.2.3 抗凋亡 |
1.4 NDRG1的研究进展 |
1.4.1 NDRG1的作用 |
1.4.1.1 NDRG1与自噬 |
1.4.1.2 NDRG1与分化 |
1.4.1.3 NDRG1与抗血管生成 |
1.4.2 NDRG1与耐药性 |
1.5 表观遗传 |
1.5.1 组蛋白甲基化与耐药性 |
1.5.2 DNA异常甲基化与耐药性 |
1.5.3 染色质修饰与耐药性 |
第2章 NDRG1在奥沙利铂致膀胱癌耐药中的作用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用药品及试剂 |
2.1.2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膀胱癌细胞培养 |
2.2.2 CCK8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活性 |
2.2.3 高通量测序筛选耐药基因 |
2.2.4 Western Blot实验 |
2.2.5 细胞转染 |
2.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 |
2.2.7 qRT-PCR法 |
2.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2.2.9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2.3.2 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P、5637P-OXI、5637R细胞增殖 |
2.3.3 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 |
2.3.4 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表达 |
2.3.5 高通量测序法筛选耐药基因 |
2.3.6 qRT-PCR法测定NDRG1的mRNA表达 |
2.3.7 Western Blot法筛选耐药蛋白及耐药通路的研究 |
2.3.8 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NDRG1后的蛋白表达 |
2.3.9 CCK8法检测敲低NDRG1后5637R的耐药性 |
2.3.10 流式细胞术检测5637R敲低NDRG1后细胞增殖情况 |
2.3.11 流式检测5637R敲低NDRG1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甲基化介导NDRG1过表达促进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用药品及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浆核分离 |
3.2.2 激光共聚焦检测NDRG1表达 |
3.2.3 DNA提取 |
3.2.4 Western Blot实验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Western Blot检测三种细胞浆核分离后NDRG1表达 |
3.4.2 激光共聚焦法检测NDRG1的定位及表达水平 |
3.4.3 Western Blot法检测浆核分离后组蛋白表达水平 |
3.4.4 Sequenom MassARRAY Methylation检测5637P、5637R中NDRG1 CpG Unit甲基化程度 |
3.4.5 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R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的使用对EZH2、Tri-Me-Histone H3 Lys9、Tri-Me-Histone H3 Lys27、NDRG1、p21、p27、CDK6蛋白的影响 |
3.4.6 Western Blot法检测5637R、T24、TCCSUP三种膀胱癌细胞敲低NDRG1后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miR-612对膀胱癌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miR-612在人膀胱癌标本和细胞系中的表达的特点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miR-61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miR-612靶基因鉴定及其调控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microRNAs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外文论文1 |
外文论文2 |
(4)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1 膀胱癌 |
2 膀胱癌EMT、侵袭和迁移 |
3 lncRNA和膀胱癌 |
3.1 lncRNA的生物学功能 |
3.2 lncRNA与膀胱癌 |
3.3 LINC00858 |
4 miRNA-3064-5p和膀胱癌 |
4.1 miRNA |
4.2 miRNA和膀胱癌 |
5 CTGF |
6 实验设计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7 研究意义 |
第1章 LINC00858在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 |
1.1 引言 |
1.2 实验仪器和耗材 |
1.3 实验试剂 |
1.4 相关实验溶液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1.5.1 组织样本处理 |
1.5.2 细胞培养 |
1.5.3 细胞传代和冻存 |
1.5.4 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 |
1.5.5 细胞转染 |
1.5.6 CCK-8实验 |
1.5.7 克隆形成 |
1.5.8 划痕愈合实验 |
1.5.9 细胞侵袭实验 |
1.5.10 细胞迁移实验 |
1.5.11 Western blot |
1.5.12 数据分析 |
1.6 实验结果 |
1.6.1 LINC00858在膀胱癌组织和癌细胞系中表达增加 |
1.6.2 观察敲低LINC00858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1.6.3 观察敲低LINC00858基因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
1.7 讨论 |
第2章: LINC00858在膀胱癌进展中的机制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仪器和耗材 |
2.3 实验试剂 |
2.4 相关实验溶液配制 |
2.5 实验方法 |
2.5.1 细胞培养 |
2.5.2 细胞传代和冻存 |
2.5.3 RT-qPCR |
2.5.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2.5.5 细胞转染 |
2.5.6 CCK-8实验 |
2.5.7 克隆形成 |
2.5.8 划痕愈合实验 |
2.5.9 细胞侵袭实验 |
2.5.10 细胞迁移实验 |
2.5.11 Western blot |
2.5.12 数据分析 |
2.6 实验结果 |
2.6.1 LINC00858在膀胱癌细胞直接靶向miR-3064-5p |
2.6.2 抑制miR-3064-5p表达可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2.6.3 LINC00858通过与miR-3064-5p竞争性结合来调节CTGF |
2.6.4 LINC0085 8/miR-3064-5p/CTGF轴在膀胱癌中的作用 |
2.7 讨论 |
总结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lncRNA和miRNA在膀胱癌发展中作用 |
参考文献 |
(5)二甲双胍靶向Clusterin下调脂合成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生长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细胞实验方法 |
2.3 动物实验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Clusterin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与细胞中过表达 |
3.2 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膀胱中Clust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 |
3.3 二甲双胍对Clusterin高表达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能力相比于Clusterin低表达细胞更显着 |
3.4 二甲双胍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依赖于Clusterin |
3.5 Clusterin过表达增加膀胱癌细胞对二甲双胍的敏感性 |
3.6 二甲双胍通过Clusterin介导下调脂肪生成 |
3.7 Clusterin耗竭抑制膀胱癌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 |
3.8 二甲双胍治疗抑制原位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英文缩略词索引 |
附录2: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致谢 |
(6)榄香烯对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细胞及实验试剂 |
2 具体实验方法 |
结果 |
1、榄香烯对三种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
2、榄香烯诱对三种膀胱癌细胞的调亡诱导作用 |
3、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4、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5、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6、榄香烯对荷瘤裸鼠皮下成瘤能力的影响 |
7、榄香烯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讨论 |
第二部分 榄香烯经AKT-PTEN相关通路抑制膀胱癌的分子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1、人膀胱癌组织中PTEN-AKT表达情况 |
2、榄香烯对膀胱癌细胞中PTEN-AKT表达的影响 |
3、榄香烯对荷瘤裸鼠PTEN-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4、榄香烯在膀胱癌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模式图 |
5、沉默PTEN表达能否逆转榄香烯的抗肿瘤作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本文使用的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件 |
致谢 |
(7)CpG ODN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的机制探讨及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CPG ODN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细胞系 |
1.2 CpG ODN序列 |
1.3 试剂 |
1.4 耗材 |
1.5 仪器设备 |
1.6 相关溶液配制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活性检测 |
2.3 细胞凋亡 |
2.4 细胞周期 |
2.5 蛋白印迹 |
2.6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CpG ODN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活性 |
3.2 卡介苗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活性 |
3.3 CpG ODN促进人膀胱癌细胞凋亡 |
3.4 CpG ODN影响人膀胱癌细胞周期 |
3.5 CpG ODN 通过增强 caspase-3、Bax 和 p53 的表达,抑制 Bcl-2 的表达,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此促凋亡作用是一个细胞质到细胞核的级联过程 |
4 讨论 |
第二章 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细胞系 |
1.2 试剂 |
1.3 耗材 |
1.4 仪器设备 |
1.5 相关溶液配制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活性检测 |
2.3 细胞凋亡 |
2.4 细胞周期 |
2.5 蛋白印迹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表柔比星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活性 |
3.2 卡介苗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活性 |
3.3 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活性 |
3.4 表柔比星、卡介苗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联合作用时主要以卡介苗占主导 |
3.5 表柔比星、卡介苗、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均影响细胞周期,并使细胞主要处于 G0G1 期,在细胞分裂时发生阻滞 |
3.6 表柔比星通过增强 caspase-3、Bax 和 p53 的表达,抑制 Bcl-2 的表达,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卡介苗通过增强 caspase-3 和 p53 的表达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当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作用时,早期凋亡调控以卡介苗作主导。 |
4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
3.1 结论 |
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Clusterin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LU的分子结构特征 |
2 CLU的功能 |
3 CLU与膀胱癌 |
3.1 CLU与膀胱癌的诊断 |
3.2 CLU与膀胱癌的预后 |
3.3 CLU与膀胱癌的治疗 |
4 小结 |
(10)Clusterin蛋白在男性不育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简表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组织来源 |
1.1.2 试剂和耗材 |
1.1.3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免疫组化 |
1.2.2 蛋白提取实验验证 |
第二章 结果 |
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2.2 Western blot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吉西他滨衍生物SZY-200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红霞.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NDRG1促进5637耐药细胞形成介导膀胱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分子机制[D]. 张华瑀. 吉林大学, 2021(01)
- [3]miR-612对膀胱癌增殖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彭. 山东大学, 2021(11)
- [4]LINC00858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黄骥. 南昌大学, 2021(01)
- [5]二甲双胍靶向Clusterin下调脂合成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生长的机制研究[D]. 邓俊.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榄香烯对膀胱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蔡波. 苏州大学, 2019(04)
- [7]CpG ODN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的机制探讨及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作用于膀胱癌细胞的机制探讨[D]. 骆阳.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8]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机制的研究[J]. 徐爱明,张建中,陈伟,柳长坤,刘边疆,王增军.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6(05)
- [9]Clusterin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J]. 汤井源,刘边疆,张炜.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5(06)
- [10]Clusterin蛋白在男性不育症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肖小旺. 中南大学, 2011(04)